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为确切掌握经济危机冲击形势下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在11月份走访了财政、税务、统计、工业等部门和吉泰特钢、奎山水泥、宏图氧化锌、三阳焦化、临泉水泵等20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一、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的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在1—10月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利润分别完成303898万元、43072万元、246431万元、9149万元,同比增长77.0%、18.4%、64.6%和40.0%。

11月20日,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2788万元,同比增长30.1%,占年初市下达任务的100.9%,提前40天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

但是,自下半年以来,受安全生产整顿、节能减排和世界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趋缓,企业利润下降,相当一批企业转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形势严峻。

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趋缓。

下半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全县工业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滑,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下跌。

与1—6月份相比,我县1—10月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2.8%、0.6%、 94.8%和47.36%。

看7—10月份的单月经济指标数据,下跌趋势则更为明显,企业利润在9、10两个月份出现负增长。

表一:7—10月份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指标数据指标月份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7月4262812322218415708月3404496393417933089月28264807920444-51110月27255759114055-622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调研走访的20家企业涉及冶金、煤化工、建材石材、机械加工制造、铁矿采选、制药、服装纺织等行业,其中正常生产企业7家,半停产企业3家,停产企业9家,亏损企业3家。

从走访情况看,一是大型骨干企业亏损严重。

如吉泰特钢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跳水”影响,截止10月份已亏损4186万元,企业订单减少,现处于半停产状态;三阳焦化保持1/4产能实行限产运行,每天仍亏损近20万元。

二是资源型企业大面积停产。

自8月份以来,全县煤矿全部停产,铁矿采选厂和石子加工厂绝大部分停产,停产企业共计百余家。

三是企业坚持生产的困难因素增多。

除原材料涨、跌因素外,劳动力成本上涨,国家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政策、运输业萎缩等因素对我县工业企业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明显。

财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工业经济一直是我县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

7月份以来,由于工业经济增速趋缓,财税部门组织收入难度加大,财政收入逐月减少。

1—6月份,财政收入完成12022万元,月均2033万元;7—10月份,财政收入完成5046万元,月均1261万元,比1—6月份月均减收772万元。

分行业看,水泥建材、石子河沙、水泵、石膏、电力、建筑、制药化工都呈增长态势,但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而纳税大户煤矿、铁矿业、冶金制造三大支柱均大幅下挫,导致下半年县财政收入逐月减少。

表二:XX年分月份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月份金额比上月增减1月29452月1633-44.63月191917.5 4月1246 -35.1 5月1704 36.8 6月2755 61.7 7月2197 -20.3 8月1257 -42.8 9月849 -32.5 10月743 -12.5表三:1—6月份和1—10月份行业纳税情况比较指标行业1—6月同比1—10月同比同比增减水泥建材311.870.4713.677.97.5煤矿633.875.694866.5-9.1铁矿业3701.8 146.8 526868.9-77.9石子、河沙52.5-38.394-34.53.8水泵19.9-16.448-11.15.3石膏78.8-27.5 190.8171.4 198.9 电力920.2 -16.6 1282 13.1 29.7冶金制造2196.2 49.6 2385.9 7.2-42.4 建筑738.6 -16.2 1377.7 -0.9 15.3制药化工206.721.2436.519.5﹣1.7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在经济危机大形势下,县域经济遭受冲击难以避免。

调研分析认为,我县当前工业经济基础稳固,企业实力尚存,只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在当前经济较为困难的形势下仍可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这一基本判断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大型骨干企业“筋骨健壮”。

从调研看,奎山水泥非常红火,形势大好;吉泰特钢亏损较大,但仍保持60%的开工率,且拥有其他同类企业无法比拟的规模、品种、质量和产品研发优势,近期研发成功的新型船体结构件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将于XX年3月试产,届时将由服务造船业转变为引领造船业发展。

二是资源型企业尚存后劲。

铁矿采选、煤矿等资源型企业大面积停产,主要是为了避免亏损和受产业调整政策影响,企业实力受损较小,后劲尚足,一旦市场回暖和产业调整到位,即可复工。

三是工业经济的家底日渐厚实。

1—10月份,我县规模企业新增固定资产23050万元,同比增长327%;另外,随着近几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深入开展,一批立县的新项目和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我县工业门类日渐增多,结构日趋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危机同样蕴含着机遇。

一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常常意味着经济力量的重新“洗牌”,“倒逼”效应促使产业加快升级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下一轮的腾飞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从当前看,有三大机遇应当认真把握。

一是上项投资出现新机遇。

最近,国家抛出4万亿元“大单”拉动内需,省、市随之跟进,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将面临更多机会。

我们应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扎实做好政策、信息和项目“衔接”,为今后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开放招商出现新机遇。

受海外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相当多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必须走出去才能生存和发展。

我们应抓住机遇,组织企业和干部开展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三是企业发展出现新机遇。

当前,国家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我们一定要结合临城实际,认真研究,灵活运用,下力气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问题,扶持各类企业坚持生产,度过难关,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从调研来看,我县工业经济要摆脱困境,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有四个问题需引起充分重视,予以解决:一是铁矿采选、煤矿、石材建材等传统产业分布零散,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还不够多;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四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XX年,是我们与严峻经济形势进行“决战”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任务之艰,责任之重,非同寻常。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事关稳定、发展和民生大计,不容有失,全县党员干部须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此,特提出如下四项建议。

立足当前,加快资源型企业整合升级步伐。

在我县当下,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资源型企业是工业的支柱。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型企业在保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整合升级步伐,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化解经济危机冲击,实现平稳过渡的首要之策。

一是规划资源利用。

在摸清全县铁矿、煤炭、石灰石、石英石、耐火土、长石等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在项目建设上做好“布局谋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有限的资源“物尽其用”,竭尽所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报率。

二是对接资源和企业。

组建国有资产公司,严格规范运作,抓紧实施资源招、拍、挂,使资源与企业配套对接,解决滥采乱挖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规范有序利用,使资源型企业正常生产、加快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整合。

加大引导力度,指导县内资源型企业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以兼并、合并等形式,推进资源型企业做大做强,晋档升级。

四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

健全监测机构,提高业务能力,加密监测频次,做到准确、快捷、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拿出处置方案,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谋划长远,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一是确立工业发展战略和方向。

通过邀请专家和学者举办工业经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开展大讨论等形式,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特点和县情实际,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定位、战略、方向和措施等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探讨,形成成果,依此指导今后的具体工作。

二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首先,要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其次,要组建项目建设智囊团,聘请有关领导、学者、知名企业精英、临城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参加,为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支招助力;再次,紧紧抓住京津、沿海各省产业转移的良机,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三是激活内资。

认真落实县委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积极创业,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

用足政策,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后,中国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措施,明确表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

在当前有利形势下,我们应着力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和吃透上级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帮助企业找准“衔接点”和“突破口”,借助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实施技术、管理和品牌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产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二是确保县内金融机构对企业支持到位。

首先,要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组建企业担保机构,为企业依法依程序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铺平道路;其次,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有力有效的引导和协调工作,使那些最需要支持的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雪中之“炭”;再次,应建立激励机制,向社会公开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情况,引导储户把钱存到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以此督促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上级政策,改变“惜贷”状况,切实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优化服务,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前企业苦熬“寒冬”的形势下,优化环境对坚定企业信心,支持企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下企业、送温暖”。

县四大班子、各职能部门应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加深友谊,增进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