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出示一试管37C水浴H2O2溶液,问:同学们请看,在模拟 人体体温的环境中,H2O2自行分解的情况如何?
学生们观看视频,集中注意。
引发思考,观察现象,认识到H2O2自行分解能力差。
环节2:联系旧知 归纳共性(大约5分钟)
同学们在初三学习了化学,知道实验室可以利用H2O2的分解制备氧气。
1、 设问:如果我们想让老师手中这支试管里的H2O2加快分解释 放氧气,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什么物质?
(2)催化剂
(3)a.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 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只能改变反应物的速度,不能改 变生成物的量。
过氧化氢酶
环节3:实验探究 解释酶促(大约20分钟)
同学们怀着对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求知欲望以及对催化剂共同特点的经验认识,阅读实验《比较
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并小组合作完成该试验。
1、要求冋学们明确实验的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 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 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 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 研究精神以及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上一章重点介绍了 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 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 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 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酶的本质、 酶的 三个特性。
3. 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 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六、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1: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大约3分钟)
1、播放视频《人体旅行》。(这一视频大约需要12秒。)衰老是 我们人类不可避免的话题,根据衰老的自由基理论,过氧化氢就
是一类在细胞代谢中产生,并对机体有害的物质。人类对待他的
态度是在体内:必除之而后快,尽快把HbOb分解成H0和Q。
a.2号试管出现现象,说明在进行分解,生成的气体
应该是。
b.同时,90°C水浴说明能提高反应的。从而证明,
反应如果需要进行必须吸收一定的。
c.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即所需要的能量。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对活化能概念的理解
讨论(2):
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在学生回答讨论(2)及引申问题过程中,引导认识细胞代谢的 概念。
2、强调安全,补充实验注意事项。
3、指导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实验。
4、实验结束后,引导冋学们完成教材中4个讨论问题,并回答
认真阅读 重视领会 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案中的引申问题:
讨论(1):
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什么?
在学生回答讨论(1)及引申问题过程中,引导理解活化能的概 念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 学情的基础上, 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提出问题T解决问题T提高问题”甚至“在问题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问
题导学”模式为主要策略,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并积极挖掘多 元的教学资源,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验中理解,在分析中感悟,在讨论中完善,从而有 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2、指导同学们完成学案,回答一组关于无机催化剂的问题:
(1)添加了MnO2之后,这一反应的速率会怎样变化?
(2)MnO2的作用是什么?
(3)这类物质的共冋特点是什么?
3、 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利用MnO2催化H2O2分解,而人体内H2O2又依靠谁来催化分解呢?
添加催化剂,添加MnO2。
(1)加快反应速率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 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 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 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a.,细胞不能承受。活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必须在
下进行,不可能像无机化学反应一样加热加压。
b.题干还透露了什么信息?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
多,通称。
教师语言过渡:
活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非常多,并且复杂,这些反应如何得以顺利
进行?
讨论(3):
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完成学案。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 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 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正确使用相关实验
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 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
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回答讨论(1)及引申问题:
a.2号试管出现气泡生成的现象,
说明H2O2在进行分解,生成的气体 应该是氧气。
b•同时,90。C水浴说明加热能提
高反应的速率。从而证明,反应如
果需要进行必须吸收一定的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