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面的革命, 2011 年,圆周率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 10 万亿位 。
百分号的由来
百分号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如莱村衫面料的成分含棉 手机的电池电量剩余 87...
40%、
当人们谈到百分比时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把某个整体平均分为 100 份,其中一部分占有的份数, 即一个分数分母是 100 时的表示方 法”。然而,百分号的由来却与 100”这个数毫无关系,尽管它看起 来很像由教字“ 1”和两个“ 0”变形而来。
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圆外 切正多边形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获得了圆周率的值介于 223/71 和 22/7 与之间。
在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微首先得出了较精的固周奉的值。 他 采用了“割圆水”, 即用圆内接上多边形从一个方向逐步逼近圆, 一 直算到圆内接 2192 边形,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 3.1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中国古代的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在我国的古时候曾经被称为“经分” ,最早出现在我国古
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
在《九章算术 )的“方田”一章中,记述了多连关于分数除法
运算题,其中一题内容如下,今有七人,分八钱三分钱之一

问人得几何 ?答日 :人得一钱二十一分钱之四这道题到成果式是这 样的 ;8 又三分之一除以 7 得 1 又 24 分之一。
大家更热悉的是我国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所作的贡献 吧!1500 多年前,祖冲之算出 π的值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之间。 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 先了约 1000 年。
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摆脱求正多边形周长的繁杂计 算方法。 ,寻找求圆周率的新方法。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
刘徽提出的。
1984 年,在湖北省出土了一批数学竹简,学术界将其定名为《算 数书》。《算数书》 是一部数学问题集, 绝大多数内容和题目产生于秦
或先秦。《算数书》有明确的关于分数除法运算颠倒相乘法的记载。 这比印度数学家在公元 9 世纪才提出的把除数颠倒相乘的分数除法

法则早 1000 多年。
因此,《算数书》取代《九章算术》成为目前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数 学最早的著作。
“%”这个符号已经在德国存在了两百多年 , 起源于 15 世纪的意 大利商人。 当商人要为自己的货物降价时, 会使用一种特定的缩写符 号: 在一个小小的“ p”上加一短横,旁边是一个充满艺术风格的 “e”,还要在上面画一个小圆圈。 这个最初的符号经过数百年的今天为人们所熟知并并且广泛使用的 形式。
百分号”一词最初来源于意大利语中的 per centonto", 它的 意思是“一百中的”。后来,逐就展为德语中的 “pro cento 。。 “pro ” 来源于 ladingyu ,它的意思与意大利语中的“ per ”相同。
Pro cento ”最初是分开书写的, 后来经过几人们将 “pro cento" 写在了一起,并逐渐发现在的“ Prozent".
《九章算术》中给出了相当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基本上和现 在的算法 - . 致,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分数运算法则的数学著作。 该书在运算分数除法时采用先将两个分数通分 ,使分子相除的运算
方法,即 a/b ÷ c/d= ad/bd÷bc/bd=ad/bc 分数除法的颠倒相乘法 ,过去人们认为是公元 3 世纪著名的数学家
圆周率‘简史 ” ( 轮于滚一圈可以滚多远 ?)
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 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 国可以浪多远 ?显然轮子越大, 滚得超远, 那么滚动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
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 人们在多次测量之后, 发现圆的周长总是 其直径的 3 倍多。我国现存的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 2000 多年前 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