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简介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北岸。
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历史上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重镇,故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2面积人口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
宜昌市总人口约四百万(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
3气候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
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
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
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4历史沿革宜昌历史悠久,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从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开始,史书便有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宜昌号称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发祥地。
在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角战略的一个支撑点。
如今的宜昌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电城,宜昌下辖五县(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三市(宜都、当阳、枝江)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市内有三条主要干道,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城区,市内横跨长江两岸。
5称号夷陵:一是根据“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陵就是丘陵的意思,这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长江三峡有三个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两岸山峰陡峭,海拔1500多米,而江面很窄,最宽不过80米,有一种“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巫峡的神女峰海波1300多米,西陵峡800多米,而宜昌则200多米,因此“山至此而陵”。
“水至此而夷”,夷就是平缓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西陵峡有三大险滩——泄滩、青滩和崆岭滩。
清朝何人鹤,就有诗写到:“青滩石出利如刀,行船非要行家手.”意思是青滩的石头如刀子一样厉害,行船必须是行家和能手,不是行家你连船上的竹篙都不要碰它。
李白在第二次过三峡时也写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是说早上从黄牛岩出发晚上宿在黄牛岩,走了三天三夜,还是在黄牛岩这儿。
过了南津关下面就没有什么险滩了,因此“水至此而夷”。
所以叫夷陵,又因为宜昌这儿处于边远之地,因此也写作繁写“彝”,二是在很久以前宜昌西北十五公里有夷山,因此得名。
后到了清朝雍正13年,为适应天时,宜于昌盛而改为宜昌。
水电之都:宜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宜昌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的重要河段,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
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目前已建的有三峡、葛洲坝、高坝洲、隔河岩和水布垭等5座大型水电站。
由宜昌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按1000公里输电半径,已经输送到南至广州深圳、东至上海江浙、北至北京天津、西至成都重庆,可以说照亮半个中国,宜昌因此堪称“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水电基地,是全国供电能力最强、供电质量最好的城市。
充足的电力、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电质量,为外来投资者在宜投资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在中国水电建设和长江水资源开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大坝,都位于宜昌境内。
水电已经成为这座滨江城市享誉华夏的闪亮名片。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对宜昌的咏叹。
主要河流有:长江:自秭归县破水峡入境,经宜昌至枝江县鸭子口出境,在本市境内流长237公里。
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市齐岳麓肖家塘,全长440公里,在宜昌境内153公里,即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盐池入境至宜都市陆城注入长江,是本市境内长江的最大支流。
香溪河:因相传王昭君在此浣纱而使河水生香气而得名。
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骡马店,流经兴山县,在秭归的香溪镇注放长江,全长110公里。
沮漳河:在当阳市两河口以上分为东西两大支流,西支为沮河,发源于保康县的卫家大岩,全长226公里:东支为漳河,发源于保康县的黑林,全长199公里。
沮河、漳河在两河口汇合成沮漳河,全长88公里,于宜昌与荆州分界处注入长江。
黄柏河:东支发源于宜昌县樟村坪乡的黑良山,全长126公里;西支发源于宜昌县的武郎寨,全长70公里。
东西两条支流在宜昌县黄花场附近汇合成干流,长32公里,经宜昌县县城小溪塔注入长江。
历史名人嫘祖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宜昌远安的西陵山中有雷家冲,为嫘祖故里。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她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
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
这一天,宜昌远安的荷花镇会举办沿袭数千年的“先蚕节”,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秭归乐平里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一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情怀。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
其今传世之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计26篇。
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他的崇高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中华儿女。
中国民间5月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是源于对他的纪念。
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汉皇妃。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
其父王穰(ra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公元前36年王昭君进宫后,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
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和睦团结的使者。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存有昭君墓,名“青冢”。
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历代战争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
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白起烧夷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ying)、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
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当阳市),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
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
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当阳市),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
张飞将20骑断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诸葛亮黄陵庙撰碑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侯碑;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这位常秉烛夜读《春秋》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
但是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
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
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关羽兵败回马坡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投降,华夏震惊。
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大意失荆州,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欲取道罗汉峪沟,向西北突围,退回蜀汉。
当关羽人马突围逃到临沮(当阳市),行至罗汉峪中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发觉吴兵在此设下埋伏。
他正准备回马寻路,却已晚矣!!!赤兔马已被吴兵的绊马索绊倒,关羽也束手就擒。
回马坡因此而得名。
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
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当阳市),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
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蜀吴夷陵之战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
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
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
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
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文化特色女儿会:每年的农历7月12日这天,是传统的“女儿会”,从幽静的山径小道前来赴会的男女青年总在万人以上,他们利用赶场的机会挑选意中人。
这一天,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赶会。
凡欲择婿的女孩儿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又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
以便让人看到所有的好衣裳。
赶会时,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伪装赶集售物,欲觅对象的男子则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