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1 PPT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1 PPT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兴起的背景:(起因、根源)
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蒸汽机、 铁路、轮船、工厂、产品投放市场,但设计滞后。
艺术家尚未介入工业产品,工厂主只追求生产流程、产品 质量、销路和利润。
①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妙的设计 出现了产品的两种倾向
②手工艺人们仍然以手工业为生 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
游戏、 未能 失业 实施
设计 投入 计划 生产
产生经 济效益
设计与生产、技术、消费、市场
一、设计与生产
设计是产品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 设计什么、为什么设计、怎样设计 工业革命之前:工匠=设计师+工程师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设计从生产环节独立出来 设计为企业的生产而设计,以生产为设计的价值体现 现代设计初期:
上层人用精美手工艺品 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
平民用粗劣工业品
艺术家不少人非但看不起工业产品、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 然而,社会发展必然导致工业产品在消费中的统治地位,因工 业产品可批量生产,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此 时(19世纪早期)的手工制品也因艺术与技术的分离而走上一 条繁琐而俗气、华而不实的装饰道路,复古风大盛。
外国篇
课程纲要: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二、新艺术运动 三、装饰艺术运动 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高峰——包豪斯 五、现代主义运动 六、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 七、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审美价值取向
社会政治格局
设计[史]
经济发展状况 思想文化意识
绪论
设计史--试图总结某一特定时期的设计发展规律, 包括各种风格特征、各种派别、各种人物、各种事 件。
人物理论奠基人:威廉·莫里斯
创始人 :约翰·拉斯金
风格: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
特点:
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2.反对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式风格 4.讲究朴实诚恳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原则:设计大众化,团队协作
意义:创新了新的设计风格
学习设史有何意义?
不同的风格和理念,多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容易创生新的概念、潮流和趋 势。
一、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 二、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三、设计与科学、艺术的关系 四、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与划分
第一节 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
历史学角度: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848年欧洲革命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说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1
课程简介
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所体现的造物活动。
中外设计史是艺术设计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发 生、发展、演变及影响;掌握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设计思潮、风格、流派形成 的原因及特色;理解各民族设计作品的差异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古 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设计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能 运用设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行设计策划和操作。
现代设计艺术的分类 1. 按设计材料分:陶瓷、皮革、金银、玻璃等 2. 按制作工艺分:染织、雕刻、刺绣等 3. 按主体内容分:生活类、用品类、起居类等 4. 按设计目的分:产品、视传、环境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
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 起因:19世纪下半叶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 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合理性原则
先进农业
落后农业
机械化生产,飞机 施肥、自动控制排 灌
手工劳作,靠天吃 饭
三、设计与消费、市场
工业革命加速了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商品生产以消费为基础和 导向。消费决定市场和最终设计。
消费
需要 什么
市场 需求
设计 策划
稳定的消费设计、空缺的消费设计、未来的消费设计
第三节 设计与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面向大众化的设计比较茫然,无法准确把握设计的形 式和风格,创意思维受限;
机械技术的粗糙使产品不能优于手工业品,引发设计 界的争论,争论的结果产生了现代设计。
二、设计与技术
技术从设计(发明)而来,为设计形式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
设计的边缘性:设计规划(预算)、设计实施都需要 技术的支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知识产权
一、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的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精神需要,以功能为主导,使人的生理、心理、社 会关系同时得到满足。
优秀的设计是 实用和艺术的结合体。
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 科学是艺术的载体,艺术离不开科学。 艺术的科学性:材料的利用、造型的多样、装饰的表现
第四节 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
小结:工业化、批量化、新技术广泛应用
2. 工业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工业化生产带来的问题: 生产事故经常发生、有害健康的工作环境、重复 沉重的劳动带来对身心的负面影响、机械生产对 创作的限制、社会治安的失控……
工业化生产的贡献: 为现代设计的产生提供契机,适应新时代、 新环境的设计意识应运而生; 新的生产工具、材料、能源为现代设计奠定 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艺术风格流派转变的影响
原因:社会革命的浪潮,使艺术风格发生转变,至现代派美 术的诞生。 影响:19世纪70年代,印象主义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回避 敏感的社会问题,关注日常生活的美以继续艺术的探索。 特征:反对学院派的教条,采取不调和的反对态度。 代表人物:凡高
第二节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 设计--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 从经济角度认识设计,从设计角度为经济服务。
政治、经济、科技飞速发展 • • • • • •
1851年 伦敦 万国工业博览会 欧洲1863年 巴黎 “被否决的沙龙”
1889年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工业设计 美术创作 建筑设计
中国 20世纪初
上海月份牌
视觉传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一、工业革命的特点
1. 工业技术的进步 (1)能源的变化:包括 燃料和动力,如煤、电力、 石油、蒸汽机和内燃机。 (2)材料的变化:采用新 的原材料,如钢铁、玻璃等。 (3)生产的变化:发明众多新机器。 (4)分工的变化:劳动分工细化、专门化。 (5)运输的变化:蒸汽机车、轮船、汽车、 (6)技术应用的变化:由军事领域转向民用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