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语 法

第五章 语 法


▪ (二)递归性
▪ 指语法结构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 功能的结构去替换与扩展。
▪ 唱一支歌→唱一支五月天的歌→…… ▪ (三)稳定性
▪ 从历时角度来看,语法是语言结构要素中最 为稳定的一个要素。
▪ (四)民族性和地方性
▪ 汉语主要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形式,藏语 则采用“主宾谓”的形式。
▪ 粤语中“我走先”、“怎么样了你?”
第五章 语 法
▪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及其单位 ▪ 一、语法和语法学 ▪ 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
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 句的规则。专门研究语法的学科叫语法学。
▪ 二、语法的特点 ▪ (一)抽象性 ▪ 语法的抽象是对词或句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
抽象出来的是语法意义。语法抽象的结果常常 是一些结构、模式、类型。
▪ 如英语名词中的普通格和所有格。汉语没有 格的范畴。
▪ 4.体
▪ 动词以词形变化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状态的语 法意义。
▪ 汉语的“着”、“了”、“过”被认为是表 示体。
▪ 5.时 ▪ 表示行为发生时间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如英语的现在时、过去时。汉语无时的范畴。 ▪ 6.态 ▪ 以动词词形变化表明主体或客体与动作关系的
▪ 以上几种方法属于综合型手段。
▪ 6.词序
▪ 运用句子中词与词组合次序的变化表达一
定的语法意义,如“我请他”和“他请 我”。
▪ 7.虚词
▪ 专门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在句法组合中表
达不同的语法关系,如“and”、“的”。
▪ 8.语调
▪ 在句子中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说话人的不
同态度,如“他来了。”和“他来 了?”。
▪ 9.冠词
▪ 主要作为名词的附加词并对该名词加以修
饰或限制,如“the boy”、“a book”。
▪ 10.前置词和后置词
▪ 表示词与词在话语中的各种关系。多 出现在俄语里。
▪ 11.助动词
▪ 位于动词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如 “shall”、“will”。
▪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分析 型手段。
▪ 三、形态和形态分类
▪ 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内的语法形式。
▪ 根据形态的方式(手段)可以把语言相对 地分为综合语(如俄语)、分析语(如汉 语)、综合——分析语。
▪ 根据形态的结构可以把语言相对地分为孤 立语也叫词根语(如汉语)、粘着语也叫 胶着语(如土耳其语)、屈折语(如俄语 和德语)、多式综合语也叫编插语、抱合 语(如印第安语)。
第二节 词法
▪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 词的语法意义是指在组合和聚合中所产生的
关系意义。 ▪ 语法意义又可进一步分为范畴义、关系义与
功能义。 ▪ 把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语概括所形成的意义
类别就叫语法范畴。词的语法范畴包括词形 范畴和词类范畴两种。
▪ (一)词形范畴 ▪ 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 ▪ 1.性
一种语法意义。
▪ 一般分主动态和被动态。 ▪ 7.式 ▪ 用动词词形变化表示说话人对所谈事物所持的
态度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如英语的陈述式、虚拟式等。
▪ 8.人称
▪ 以动词词形变化表示行为发生者的一种语法 意义的类别。
▪ 如英语“be”和不同人称连用时的词形变化 ▪ 9.级
▪ 以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形变化表示性质或属性 的程度区别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一般分为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 英语“young-younger-youngest”
▪ (二)词类范畴 ▪ 词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1、形态标准,即根据词的词形变化确定词类。 ▪ 俄语中有性、数、格变化的常常是名词。 ▪ 2、意义标准,指建立在词汇意义基础上的一
种范畴意义。
▪ 四、形态学描写的几种模式
▪ 1、WP,即“词和聚合体”模型(Word and Paradigm),是传统语法中分析词的构形的 标准方式。
▪ 2、IP,即“项目和变化”模型(Item and Process),这种方法把构形和构词看成是同 样的一种派生过程。
▪ 名词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词形变化表现的语 法上的性别观念种类。
▪ 在俄语中常见,汉语没有性的范畴。 ▪ 2.数
▪ 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的数目的语法意义 的一个种类。 一般表现为单数和复数两种, 如英语“cat-cats”
▪ 3.格
▪ 从名词、代词、形容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 系中,以词形变化的形式概括出来的语法意 义的一个种类。
▪ (二)句子
▪ 句子是具有一定语调的,表达相对完整的 思想和感情,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织起来 的交际的基本单位。
▪ 形式和意义是句子必备的成分,结构和功 能是句子的分类依据。
▪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 非主谓句。
▪ 根据句子的表述功能,可把句子成分分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几种。
▪ “花”、“石”、“草”、“木”等从意义 上即可归为名词
▪ 3、功能标准:
▪ 包括三种情况:
▪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如汉语名词不与 “不”组合。
▪ (2)词的句法功能;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和宾 语。
▪ (3)词的重叠方式,如形容词的重叠多为 AABB(老老实实),动词则为ABAB(整理 整理)。
▪ 3.重叠法
▪ 利用词根全部或局部的重叠表达一定的语法 意义的方式 ,如“人人”
▪ 4.异根法
▪ 用不同的词根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 的方法 ,如“she”-“her”
▪ 5.重音法
▪ 利用词中重音移动的方法表达一定的语法意 义 ,如“im’p”。
▪ 三、语法的单位
▪ (一)词组
▪ 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组合。
▪ 根据组合关系可把词组分为陈述、支配、 修饰、平行、补充五种关系;
▪ 根据组合层次可把词组分为简单词组和复 杂词组;
▪ 根据组合的程度可把词组分为自有词组和 固定词组;
▪ 根据中心词的词性可把词组分为名词性词 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
▪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 语法形式主要指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可感 知的语音形式。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 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
▪ 1.内部屈折法
▪ 在词根内以语音交替变化为手段改变语法 意义的一种方法 ,如“foot”-“feet”
▪ 2.附加法
▪ 在词根上加词缀或在词干上加词尾改变语 法意义的方法 ,如“book”-“book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