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最新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最新版


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
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
精品课件
但是,“非典”暴发后,截止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并有增多趋势。北京地坛医院就曾
先后收治过3名护士,她们都是在工作中不慎因针刺伤和皮
肤无保护措施,而暴露于艾兹病感染者的血液后发生艾兹病
精品课件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 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 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 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精品课件
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 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 性用药。
精品课件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 床边、床
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 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 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 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 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鼻粘膜、眼粘膜均有可能造成感染。
精品课件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 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 露防护的自律性;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 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 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 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皮肤发 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 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精品课件
3、口罩、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围裙等,减少通过破损 皮肤和粘膜感染的危险性。
精品课件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 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 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 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 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 强化用药序;
精品课件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有
效的防护措施,有被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传播疾
病感染的风险。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有可能
污染医务人员的手、眼、鼻、口。
当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具有传染性
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当带病原
体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溅到血液和体液实施全面屏障隔离。隔离的对 象为“所有”的病人。对医护人员而言,不管对象是已知或 未知血液或体液感染的病人,都应采用屏障隔离措施。
精品课件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 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 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 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 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 的血液精品。课件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一)防护意识淡薄 (二)针、刀刺伤与割伤 (三)皮肤粘膜暴露 (四)空气污染 (五)其它相关因素
精品课件
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当,接触患者血液等体
液不戴手套,手术中对于易发生血液喷溅情况未作有效防护
精品课件
7 、 急 救 场 所 可 能 出 现 需 要 复 苏 时 , 用 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 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 、 医 疗 废 物 应 按 照 国 家 颁 布 的 《 医 疗 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无害化处理。
精品课件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 建立的,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常规工具和虫 媒隔离等5种,后两种在西方国家已不实行隔离系统包括3种 即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所谓的双向防护。
精品课件
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
请大家记住二前三后,把好五关: 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 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精品课件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 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精品课件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
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
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临床症状.
精品课件
一级暴露
分 二级暴露 级
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精品课件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
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
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
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
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
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
措施,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时违反操作规程。这些都
是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欠缺所至。
种种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损伤居首位,
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


精品课件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
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80%的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 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精品课件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 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 及生命的情况。
精品课件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也
强调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和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
人。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为
精品课件
4、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 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 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 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 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 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 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 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精品课件
(三)预防性用药
1、免疫预防:根据某种感染的危险程度和发生感染的 频率进行预防接种,使用疫苗应尽量在医务人员进入高危区 工作之前进行。
2、预防性用药:根根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艾兹病职 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属艾 兹病职业暴露者,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 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 化用药程序。
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
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
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
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
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暴露于含HBV的血液,
感 染 率 为 6% ~ 30% 。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精品课件
(四)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
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当天、4周、8周、 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对 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 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 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精品课件
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 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 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
毒感染。
又如: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护人员均 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
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
全部遭受艾兹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兹病毒 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兹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