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
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
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
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
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
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分析: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引导讨论: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
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曾经是世界的最高价。
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通过课件了解: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
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
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
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这张《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
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
你能读到点什么。
“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我们还是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
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凡高自杀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信中写道“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都无所谓”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
倾注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以前不少同学都说过,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画的莫名其妙,不好看。
我在这儿要说,看现代的绘画作品不能仅仅看画家的绘画技巧、或画的像不像,而是先去简单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去读作品。
也许你就能读懂了。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喜欢那幅肖像的原因是因为画家用心灵在绘画,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心灵去读画。
四、拓展:请为本课中你喜欢的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感受。
教学内容分析《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第七课。
教材的内容分三个专题介绍,以代表画家及作品为贯穿线,穿插对印象派的分析。
针对学生大多不了解印象派美术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定在对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欣赏上。
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为根据。
力争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法教师少讲些,探索创新性教育方式方法学生多尝试。
试图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发动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一些欧洲传统及现代的绘画作品,以下发学案为引导尝试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以本科贯穿线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研究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一方面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安排的情境积极发言,另一方面认真听取教师的补充及升华讲解,来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对美术知识了解较少,而且可以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也很少。
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显得尤为珍贵,能方便学生查找图片和信息。
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有以下特点:厌倦说教喜欢直观感受、喜欢表达、希望有展示舞台、渴望被长辈认可和成功等。
这些特点如果可以合理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也可以使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表现;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并加以分辨。
2、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发言,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学会以艺术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交流方式方法,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能够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难点:为什么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观看网页上的画展视频,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学习新授课内容。
1、板书:印象派的由来及代表作家、作品2、教师:请做了预习的同学介绍一下印象派的由来。
(请学生尝试讲解,教师为学生讲解做服务,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
1874年4月15日一批不知名的青年画家在巴黎市中心举行独立画展,人们认为他们只是简单的表现出被描绘对象的印象而已,就借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嘲笑这些画家为印象派。
这批对保守的学院派不满、希望创造新画风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称,并以印象派来命名后来的画展。
他们从1874到1886年先后举行了八次画展。
莫奈《印象·日出》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
他蔑视各种陈规旧习,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根据画家的视觉感受作画。
这幅《印象·日出》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港口日出。
初升的太阳改变了景物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朦胧之中。
这种只能持续几分钟的独特景象,被莫奈敏锐地捕捉到并准确的描绘出来。
这种近乎速写式的油画,正标志着一种新的画风的诞生。
3、教师:请大家一起来感受印象派绘画,了解代表画家及其作品,尝试完成表格并辨别他们的绘画风格、特点。
4、教师指定,(一小组代表)发言: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请大家辨别一下每张画分别表现的是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下面两张表现的是什么天气。
莫奈在不同的时间描绘鲁昂大教堂不同的光线和色彩;清晨、中午、傍晚、晴天、阴天。
人们已经看不到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庄严的哥特式教堂成了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
莫奈以自然光色的视觉为依据,将瞬间即逝的色彩变化表现在画面上。
1895年丢朗-吕厄画廊展出了20幅鲁昂教堂连作,成为当时印象主义作品中的壮举。
每件定价大约在12000法郎左右,当时法国总理克理梦梭买下其中的一幅装饰在巴黎的卢森堡宫内。
总理曾写道:不知为什么,从此我念念不忘面貌多变的鲁昂大教堂。
我难以将之抛于脑后,我沉溺其中,必须谈谈鲁昂大教堂。
无论如何,我必须谈谈。
一位曾经反对过莫奈的学者,经过鲁昂大教堂门口时,发现教堂的景色和莫奈所画的一样,他震惊于如此的美景,也震惊于莫奈如此生动地表现美。
5、教师指定,(二小组代表)发言:马奈《福列斯贝热尔酒吧间》19世纪中期摄影技术的发明及逐渐流行,使印象派画家更突出地表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整体氛围。
画中背景是女侍者身后的大镜子中映照出的巴黎夜总会的嘈杂景象。
富有表现力的黑色与明快的色彩相配合,表现出夜总会明丽的气氛。
处在画面正中间的女侍者孤独而略带忧郁的神态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吹笛少年》和《草地上的午餐》马奈在使用色彩上并不赞成印象派排斥黑色的色彩理论。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
大量的色彩鲜明对比色使整个画面响亮醒目,取材和表现风格也很自由。
6、教师指定,(三小组代表)发言: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新印象派是印象派的一个分支。
修拉是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主要特点是将印象派采用的色彩并列法推向了极端,即将本应调和的颜色变成无数的有规则的小点,让这些小色点通过观者的视觉去混合,这样可以产生更鲜明的色彩效果。
这种画法又称点彩画法。
此画正是新印象派的经典之作。
但这种极端画法使整个画面显得有些机械和呆板。
7、教师指定,(四小组代表)发言:德加《舞台上的舞女》。
德加在画室内根据记忆作画。
他的作品在构图和人物形象刻画上明显地受到摄影的影响。
这幅《舞台上的舞女》就是突出的例证。
它不仅以新颖的构图和明快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以高度的写实能力,将飞逝之中的舞蹈之美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8、教师根据各小组发言情况,补充讲解。
教师对于如何欣赏印象派及现代绘画做点拨。
现在那位同学能告诉我们怎样的画才算是好画。
答:倾注了画家全部情感的作品,能够打动观众、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