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祝小宇[摘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金融风险,且有明显加剧的迹象和影响国家安全的可能。
但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机构、投融资平台”三者同步升级予以化解,具体措施在于:明确地方责权关系,改革现行地方考核机制,升级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采取监管升级,追究责任升级,搭建银行与政府信息沟通平台,以抵押和担保方式防范风险,对不同地区及不同行政级别平台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平台承担的各类项目实行信贷差异化政策来升级金融管理职能;采取理清政企关系,产权改革为中心,拓宽融资渠道,搭建风险防范体系,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推进改革重组,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来升级平台公司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化解;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4)—01—0152(04)[作者]祝小宇,硕士,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国家审计署2013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2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特别是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当期债务本息已远超当地财政收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1]因此,化解投融资平台隐藏的金融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一、理论争鸣1.国外风险防范与化解的争鸣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了对政府融资机构债务风险的研究,经济学家Hana Polakova(1998)[2]提出了著名的财政风险矩阵,他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政府财政稳定性的影响及负债风险做了论证。
William Easterly(1999)[3]进一步提出了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学说,通过对传统的财政预算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机会主义特征存在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结论。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结论表明,政府在减少其显性债务的同时却导致了等量隐性债务的增加。
Allen Schick (2000)[4]在考虑了政府预算的情况下,阐述了财政风险扩散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现存和潜在的财政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llen Schick和Hana Polakova则为政府财政风险理论的分析体系奠定了基础。
因为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家,没有类似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因而国外文献研究的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相应的化解举措都是基于公共债务的角度。
[5]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相关研究仍为中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探讨提供了理论支持。
2.国内风险防范与化解的争鸣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当前所面临的投融资风险,从巴曙松(2009)[6]的观点来看,大致可以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分为两类:一是财政危机和银行的信贷危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二是在进行宏观货币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会被融资平台的大规模借贷行为所制约。
封北麟(2010)[7]剖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序发展将诱发财政风险,并就此提出如何就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来控制财政风险的对策。
王丽(2012)[8]运用商业银行管理学并结合实证分析,得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处理好债务增量和贷251款的存量两大问题来控制信贷风险,从而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
王修华、刘灿等人(2011)[9]测算了平台信贷风险及债务规模,分析了风险形成和影响因素,得出关于公司性质、融资方式、负债预警模式、信用类型4个方面的转变将利于平台的规范发展。
不同于绝大多数悲观看待投融资平台的观点,陈少强等人(2010)[10]提出了理性看待投融资平台建设。
不能随意采取严厉措施,限制它的发展,否则会产生新的系统风险。
王熙喜(2010)[11]提倡以发展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认为社会各界不必过于谨慎。
目前,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探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认识。
尽管理论界和实业界均意识到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各种风险,但是受制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代理人的利益需求,一直未能探讨出一条“金融监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同步升级”的化解金融风险的管理措施。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出研究及论证。
二、地方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内生机理1.金融风险的萌芽投融资平台债务率过高,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各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所进行的举债已近饱和,有的规模甚至已经大幅超过地方政府的全年财政总收入;投资结构不够丰富,过于单一,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上面,并且由于渠道的单一性,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提高。
在收益方面,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的运营收入并不足以用来维持运作,甚至无法实现还本付息,所以地方的各个投融资平台往往不得不通过以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运转;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担保不规范,代偿性风险比较突出。
如果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出现偿债危机,地方政府实际上是没有能力为这些公司偿还全部债务的,因而潜在金融风险。
2.金融风险的加剧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已经被国家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列为行业最高的三类风险之一。
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因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投资严重依赖于其信贷资金投入而显得更加困难。
各地方政府也可能由此产生信贷以及支付危机,特别是在货币流动性降低期间。
反之,若信贷供应持续增长,则可能引发通胀,影响金融稳定。
地方投融资平台偿还债务能力不足,不得已只有借新还旧,导致金融风险加剧。
3.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的银行系统具有集中性特点,吸收了过多外部分散债务,并可能由此产生银行系统内部的金融风险。
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收益、公司的管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等情况紧密相连。
地方投融资平台在个别银行的债务不能偿还,必定会从其他银行再贷款归还;有银行的到期债务不能归还时,平台将会借新还旧,将风险转嫁给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潜在的信贷违约风险将会迅速传染整个金融系统。
[12]由此可见,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会很容易传导到银行体系并导致从系统内部发生的金融风险。
4.系统性金融风险诱发政府信用风险政府信用,是指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和担保能力。
投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贷款并负责还款是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础上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本质上是政府的信用贷款。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相互竞争,普遍存在只管借钱不管还钱的心理。
政府要么再贷款还旧债,要么把旧债留给下任,或者希望中央政府最后买单,削弱了地方政府信用。
再者,系统金融风险出现时,地方政府会利用手中权力博弈各金融机构利益,从而改变债权债务关系,逃避还债责任。
一旦政府赖账不还,银行对拥有权力的政府追债难度很大,最重要的是政府信用缺失对其他经济体的行为起到了负向示范作用,影响了社会的诚信系统,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了金融环境。
5.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银行不得已需继续对平台发放贷款,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剧,最终造成物价剧烈变化。
此外,贷款集中度风险导致产业发展畸形。
地方投融资平台过大易形成结构性风险,导致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格局破坏。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泡沫,引发潜在经济危机。
三、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化解的对策建议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的最有力的措施是同时升3512014年第1期经济体制改革级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投融资平台三者的制度安排。
1.升级地方政府管理职能(1)明晰地方责、权、利关系要解决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过度举债问题,就必须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深入落实分税制的改革。
一是对政府职权进行明确的分工。
地方政府负责提供所管区域的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承担大型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如铁路、高速公路。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重要的产业和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如国防和外交。
二是分清财权。
在未开征新的地方税种之前,短时间内,可以考虑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共享税中所占的比例,减轻地方压力。
[13]长期来看,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有利于地方的物业税、财政税,以满足地方融资需要,减少其扩大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冲动。
(2)改革现行地方考核机制重新设计地方政府官员的新型业绩考核评价机制。
政府官员尽管了解过度投资的危害,但政绩的无限诱惑诱使官员在任时千方百计获得更多资金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业绩考评方式不能单纯以GDP 指标考核官员政绩。
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时,不仅要看经济增长,还要综合看民生(如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文化、生态环境等地方政府信用的全面和谐发展,更要评价地方内生经济增长体制构筑状况,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分,以总的评分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参评标准,降低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热情,这是制止融资平台贷款盲目扩大的根本途径。
2.升级金融管理职能(1)监管部门①监管升级。
金融监管部门如人民银行、银监会监测监督地方政府和平台的债务,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应同时向银行及时通报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贷款全部情况,监督各银行发放平台贷款的审批。
对风险高的和风险严重的政府和融资平台要设置专门部门、专门领导、专门负责人特别监控。
②追究责任升级。
对产生了金融损失并负有较大责任的地方政府领导、融资平台领导、项目责任人实行黑名单制度,约束地方政府领导和投融资平台领导个人决策行为。
根据责任的大小,黑名单可分为短期、中期和终生黑名单,在该时段内,限制该类人员管理或从事金融及与金融发生关联的经济活动。
(2)银行银行要对融资平台存量贷款进行风险排查,同时严格审查新增贷款,全方位升级风险防范体制,降低信贷风险。
①搭建银行与政府有效沟通信息的平台。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息透明化是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
政府债务的收入偿还情况,平台的借还款情况,项目的担保情况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两个信息系统中均进行双向登记,使平台的贷款行为透明化,银行能够准确把握贷款风险。
②提倡以抵押和担保方式来防范风险。
担保方式是影响平台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平台贷款是中长期贷款,还款时可能会发生政府换届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担保贷款更加重要,银行应提高抵押贷款占比,降低信用担保比例,增加合法有价值的抵质押物。
③对不同地区及不同行政级别平台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
地区优先顺序为沿海和发达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
行政级别优先顺序为副省级及省会中心城市优于一般地级市平台公司,地级市优于县级市。
在我国现阶段,县级政府的执政信用度相对不高,对县级平台公司仅适度介入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县的政府融资平台。
对于县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实施信贷限制政策。
④对平台承担的各类项目实行项目信贷差异化政策。
优先支持本身具有盈利性且政府有明确的财政补贴或土地收益能够落实的项目;有条件的支持不能够靠自身盈利偿还债务,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贷款项目;限制完全没有盈利能力靠财政还款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