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10.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 修建学校 • 兴修水利 • 国家调集的救灾 物资 • 社会救济 • 养老保险 • 国防开支
社会后备基金
非物质生产部

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保证基金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或工具 • 第一、国家财政预算(国家财政 政策)。 • 第二、银行信贷(货币政策)。 • 第三、劳务费用的支付。 • 第四、价格变动。
作业
1、名词解释:国民收入
2、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 3、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
4、简答: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 进行的分配。
国家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非物质生 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 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 “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浙江秦山核电站
1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
5000亿元
奥运会场馆造价
130亿
•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 • 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 要。 • 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障国民经济 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 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请把相关的内容用线段连起来:
国 家 国 民 收 入 企 业 个 人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兼顾 的原则
国家 (国民(扩大生产、采用新技术)
个人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10.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GNP、 GDP
2、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初 次 分 配 范 围 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性部门 税金 --- 国家收入 结 果 利润 --- 企业收入 工资、福利、奖金 --- 居民收入
再 分 配
必要性: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 建立社会保障和后备金 范围:全社会 途径:国家财政收支 ( 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
青藏铁路 262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内的财 产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在国内的财 产和劳务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内的财 产和劳务的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的 财产和劳务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 民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 在国内的财产和劳务收入
砍伐森林
小知识
什么是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 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 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 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 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 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 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是指用货币表 示的社会总产 品.
联 系
二者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 品总和(即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 度叫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叫社 会总产值。
•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 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 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 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 具体体现。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 重要的指标。 •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 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 炭产量等。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 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 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 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 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 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 也是困难的。所以,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 值的指标。 • 从我国的现实一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在世界第一位,这 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但是, 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 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内 的财产和劳务的收入+本国居民 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 国范围和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取得的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内 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在 国内的财产和劳务收入
新增加的产品
价值形式=
价值
社会总产值 — 已耗生产资料的价值 = 净产值
(一年内) (同期) 新增的产值
想一想:如何增加国民收入?
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 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 通过增加劳动者数量、延 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如果劳动 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 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 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可以增加 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 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的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 国民收入,其中哪条途径是最 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 根本的?为什么? 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劳动强度超一定 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
议一议
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 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 增加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 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二、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 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 产值,称做国民收入。 劳动者新创造 的社会财富
标志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
两 种 存 在 形 式 实物形式= 使用价值 社会总产品 — 已耗生产资料 (一年内) (同期) = 净产品
实物
价值
一、社会总产品及社会总产值 1、社会总产品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一年)的产品总和。
实物形式 价值形式
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示——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的关系 :
关系 区 别
含 义 不 同 社会总产品
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由各 部门各行业的 劳动者生产出 来的产品的总 和。
社会总产值
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粮票 肉 票 油 票
布票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 进行的分配。
国家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非物质生 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 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 “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