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名家

针灸名家

针灸名家名家:李学武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武,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近40年,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现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包括韩、日、德、美、英等国家的学生)。

李学武曾应邀到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地讲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李学武教授具有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胃肠病,以针灸为主治疗头痛、失眠、耳鸣、面瘫、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均有独到之处。

名家:黄龙祥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

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职务:针灸文献研究室主任,兼任科研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针灸文献分会第一副主委、中国针灸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7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现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术史、中医经典及中医文献及方法学研究。

代表著作:《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年)、《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中国针灸证治通鉴》(青岛出版社,1994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青岛出版社,1996年)、《针灸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等。

现主持的课题:心包经、心经与心相关研究(九五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第二专题组长)、经络问题的史学研究及经穴主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分课题组长)、十二经穴主治形成、演变及规律性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组长)【专题论文】1.“经络学说”究竟说什么2.经络学说演变3.经脉病候考源4.十二“经脉穴”源流考5.腧穴归经源流初探6.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7.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若干问题的初步考察8.经络学说的由来9.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名家:赵京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获针灸学专业硕士学位。

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

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中医针灸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传统针灸理论与针灸学术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0年出版学术专著《针灸经典理论阐释》,在针灸界引起关注,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合著《针灸经论选》,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主编《中国针灸》(英汉对照)、《针灸学基础》等。

主持或主要参加各类级别科研课题14项,其中包括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等。

现任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针灸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江苏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等。

名家:王雪苔研究员。

1944-1948年就读于锦州医学院于沈阳医学院。

毕业后在华北卫生学校任教,开始研究针灸学术,后又系统学习了中医。

历任华北人民医院针灸科负责人、针灸疗法实验所教研组长、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副主任、文献及历史研究室负责人、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前任主席、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顾问等职。

是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的主要发起创建人之一。

在针灸学领域,对经络、穴位都有所研究,尤其重视应用灸法治疗疾病,对古代灸法做了大量的发掘整理工作。

亲手鉴别过中国中医研究院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还主持编写《汉语主题词表》的中医药部分,该词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医学史领域,重视实物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对针灸医学史、中医图历史有较深的研究。

主要著作,包括主编的著作,有《针灸学手册》、《中国针灸荟萃》、《中国针灸大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针灸学辞典》、《针灸史图录》、《针灸史提纲》、《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等。

名家:梁繁荣梁繁荣,男,针灸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12月生于湖南省安化县,l974年开始从事医疗工作,1977年就读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由于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湖南中医学院执教。

1984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著名针灸学家、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教授门下攻读针灸学研究生,成为王雪苔教授得意门生之一,1987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

尔后来成都药大学工作,先后任针灸系主任、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1991年响应中国政府紧急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号名,拜著名针灸学家博士导师杨介宾教授为师,成为杨介宾教授学术经验的继承人,通过三年的跟师临证学习,系统学习和掌握了杨介实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因工作政绩突出,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现任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成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学术部部长等职。

梁繁荣先生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1、经络理论研究:长期从事经络理论和经络实质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攀登项日“经络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国家重大项目《中华大典•针灸总部》的研究,以及省重点项目“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研究”,在经络规范化、经络病机学、十二经络实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先后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针灸治病原理研究:长期事针灸临床研究,立足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使其具有确定性、可更重复性,通过针灸临床研究,揭示针灸治疗痛证规律。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简明其作用机理。

本人主研的省中医局课题“不同针灸疗法镇痛后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水针、刺血等对AA所致的疼痛均有镇痛效应,尤以电针疗法为好,这一结果为临床上优选镇痛疗法,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省科委重点项目“液压针刺补泻手法仪的研制”和省教委课题“代针膏的研制”、“下丘脑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等,为改良针灸方法、提高针灸疗效等作了一定探索。

在机理研究方面,围绕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人体存在有针刺镇痛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

3、教学研究:长期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多门课程(中医基础、中医内科、针灸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经络学、腧穴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经选)的主讲任务,创立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获“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教委教学研究课题三项,获四川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近年来,梁繁荣先生主持或主研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二项,省厅级7项,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9部,编写全国规范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7名。

名家:胡玲胡玲,女,教授。

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针灸系)主任,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安徽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教委陈香梅教育奖获得者。

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2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编写并出版学术专著近十部,并任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21世纪全国规划教材《针灸学》(人卫出版社)编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讲《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等课程。

在教学研究方面,主持省教育厅教研课题“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科研方面,主要参加国家“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途经的研究”。

主持国家中管局和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腧穴主治规律研究,尤其是腧穴作用的协同配伍研究。

作为第一导师培养国内、外研究生5人,参与培养研究生多人。

毕业生中有的已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

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针药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名家:刘家瑛出生于1952年,陕西人,副主任医师,任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针灸研究所。

1971年开始从医,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中医科研与针灸临床治疗工作。

工作期间曾参加过全国高级针灸提高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西学中班等专修科的学习,并亲自得到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等多位专家的临床指导。

因工作需要,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两年。

近30年来,由于不懈的努力,对中医理论有较深的认识,对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擅治脑血管病、头痛、癫痫、颈椎病、腰腿痛、神经衰弱、精神抑郁、各种痛症以及针刺美容、过敏性疾病等。

主编<<实用针灸自学指南>>,合编<<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等专著三部。

在<<中医杂志>>、<<中国针灸>>等多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亲自主持了“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时也参加了“针刺对外、化疗副反应的分析研究”的课题研究。

该课题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二级成果进步奖。

随着中国针灸在世界的日益发展,近10多年来还担任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外宾带教任务及国内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工作,并公派前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医疗中心、德国针灸医疗中心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两年半,均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

名家:邓良月邓良月教授,男,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工作者水平考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杂志》社社长,《中国针灸》杂志主编等职。

1998年被国家科委聘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他自197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在临床方面,熟练掌握和创新了中医针灸对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处理,形成了对某些病症治疗的独特方法和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