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1 2
3
血浆置换治疗适应症分为4类疾病
Ⅰ类疾病: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明确,以血浆置换作为 临产一线治疗的,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
Ⅱ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第二顺位治疗手段,无论是单 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Ⅲ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不是最佳的, 应用应个体化,例如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
肾脏疾病: 狼疮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新 月体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统性血管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免疫性肾病、脂蛋白肾病等
重症药物或毒物中毒: 化学药物/毒物、生物毒素高脂溶性 而且易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或毒物
器官移植排斥: 心肝肾肠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后 超敏反应等
皮肤病: 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
1、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良好的静 脉通路是TPE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一般 选择股静脉穿刺。加强管道护理,预防 穿刺部位感染,固定要牢固,注意防止 针头滑脱,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受 压、扭曲等情况,确保血浆置换的成功。 2、置换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上床边心电监护仪,专人护理, 每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记录,如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于相应处理。
症 无血浆置换的禁忌症 向患者交代病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治疗前物品的准备
仪器使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血浆分离器为Prismaflex TPE-2000。 血液管路及血浆分离器抗凝剂选用肝素盐水预充。
血浆置换过滤器( TPE-2000 )
待配制肝素盐水(预充液)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并发症分类
与血管通路有关 与操作有关 与抗凝有关 与过敏反应有关
与输注血浆有关
临床表现
血肿,气胸,出血
胶体渗透压↓、低血压,水肿,丢失血液成分, 消毒剂(氯化乙烯)有关的超敏反应
出血,堵塞,低钙
皮疹,喉头水肿,休克
高血容量或心律失常、肝炎,爱滋病与其它输 血相关的疾病及其感染
血浆置换过程中的常规护理
血浆置换所用的置换液
换浆时补充液体,最重要的是恢复血容量和维持胶体渗透压的平衡,以 避免低血压,肺水肿等心血管反应,其次才是考虑蛋白质、凝血因子和免 疫球蛋白的补充。
适合于作补充的液体包括:5%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等渗盐 水。
我科常用的换浆液体处方为:20%白蛋白 350ml+新鲜冰冻血浆(FFP) 1600ml+0.9%NS 1050ml。置换液总量3000ml。
03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
05
减少病毒污染机会。
02
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 即血浆蛋白浓度正常。
04
适当补充凝血因子和免疫球 蛋白,避免降至临界水平以 下。
06
无毒性,不在体内蓄积。
治疗前准备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血液净化装置、血浆分离器、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血浆成分分离器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03
血浆置换的操作流程
血浆置换治疗
由于血浆置换存在不同的治疗模式,并且不同的 设备其操作程序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 按照机器及其所用的管路、血浆分离器或血浆成份分 离器等耗材的相关说明书进行。
血浆置换的基本装置
PlasautoΣ
我科拥有2台金宝Prismaflex
眼科疾病: 甲亢恶性突眼症、老年黄斑变性
心血管疾病: 严重的高脂血症、周围动脉闭塞 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尤其是合 并高胆红素血症等
风湿性疾病: SLE、进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 Goodpasture综合征、韦格纳 肉芽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细胞吸附
---LDL(不良胆固醇) 胆固醇 ---IDL
---HDL(良性胆固醇)
双免 重 疫吸附 血
---IgM
浆
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 ---IgA
置 单换 重
白蛋白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血 血浆 液灌流 置
换
维生素
尿素氮 肌酸内酰胺 糖 电解质
血 血 液滤 液透 过 析
管
静脉端(回血)
动脉端(引血)
04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护理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大约为10%(1.4-20%),主要发生于采用 新鲜冰冻血浆( FFP )者。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低钙血症、低容量、过敏反应等相关的临床症状与 体征。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足3%, 而治疗过程相关性死亡率很低(<0.05%)。 特别是感染率并不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高。 如果患者应用了ACEI类药物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呼 吸困难、腹部痉挛、脸部充血发红等。
通常体外循环用的必须物品: 出凝血指标、血白蛋白、
如止血钳、注射器、手套等。 球蛋白、电解质、肝肾功
常用药物:生理盐水、葡萄
能,与原发病相关的特异
糖溶液、抗凝剂、抗过敏药
性指标等。
物等;
心电监护
置换液:血浆或代用品
建立血管通路:多选择临
时性血管通路。
医生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确定有血浆置换的适应
血浆置换 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潮州市中心医院ICU 蔡静湘
前言
血液净化技术是把患者血液引至体外并 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 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主要包括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 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腹膜透析等。
前言
血
细
血
胞
分 子
液
量 大
血 浆
分 子 量 小
血浆置换的方法
单纯血浆置换
• 血浆置换的关键过程:持续补充与置换容量相当的等渗溶液
为保证患者有稳定的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等威胁病人生命的并发症。置换液可为: 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生理盐水、代血浆等。
血浆置换的方法
双重血浆置换
02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符合下列条件的疾病可以采用血浆置换
1
拟清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一般的血液净化 技术不能清除。
2 拟清除物质半衰期长,内源性清除途径远不及PE 迅速。
3
拟清除物质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子,而 且传统的药物治疗无效。
血浆置换的主要作用在于快速去除那些特殊的致病物质,这些物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沉积在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的免疫复合物、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各种副蛋白以及循环毒素,如过量的药物, 毒物等。
血浆置换过程中的常规护理
3、密切观察机器运行情况:注 意观察机器上各数据的情况。如全 血流速、血浆流速、动脉压、静脉 压 、 跨膜压变化等。 4、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血浆时 避免污染接口,并按照输血的操作 规程进行核对、输注,遵守无菌操 作规程。
机器运行动态参数界面
血浆置换过程中的常规护理
5、防止低温:TPE中患者 因输入大量置换液,如液体 未加温输入后易致畏寒、寒 颤,加温后的回血温度尽可 能与患者体温相近,并注意 保暖和置换环境温度的控制 (温度24-26℃,相对湿度: 50-60%)。
血液管路加温器
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压:是TPE中主要并发症之一,置换过程中血液抽出速度过快或补液量不 足可引起血容量失衡,表现为心慌、气促、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血压下降。 应立即减慢放血速度( 50~80ml/min ) ,加快输液速度给予有效扩容,必要时 暂停置换。为避免发生低血压,置换过程中应遵循等量置换原则,并使血浆滤出速 度大致等同于输入速度。 2、低钙血症:是TPE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因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时,枸橼酸钠也随 之进入体内,短时间内大量枸橼酸钠进入体内易引起枸橼酸钠中毒——低血钙。表 现为口唇与远端肢体麻木,严重者出现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应监测血钙水平,及 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可有效预防低钙的并发症。
血浆置换治疗开始时,全血液速度宜慢,观察2~5分钟, 无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 通常血浆分离器血流速度为80~150ml/min(本科室常用150ml/min ,每次运行2h )。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等。
密切观察机器运行情况,包括全血流速、血浆流速、动脉压、静脉压 、 跨膜压变化等。
置换达到目标量后回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及血浆 置换治疗参数和结
果。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浆置换运行中
血浆分离器
血液管路加温器
抗
凝
剂
肝
素
血
液
浆
置
换
液
置换出来的废弃血浆
血浆置换运行中
机器运行动态参数界面
置 换 出 血 浆
血浆置换运行中
血浆置换中的患者
双
腔
血
液
透
析
导
血浆置换治疗处方
置换量:患者血浆容量的1-1.5倍 置换频率:取决于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 的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一般间隔1-2天,一般5-7次为一疗程。 置换液的组成:
单膜 :新鲜冷冻血浆、5%人体白蛋白 、代血浆、晶体液 双膜 :少量人血白蛋白和生理盐水 血浆蛋白:增加白蛋白; 凝血因子缺乏:增加新鲜血浆; 高粘滞状态时:增加晶体含量。
血浆置换的原理
清除
清除体内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炎症介质; 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使淋巴细胞功 能恢复正常;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