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维为谈中国模式的理念及对解决世界问题的影响

张维为谈中国模式的理念及对解决世界问题的影响

张维为谈中国模式的理念及对解决世界问题的影响中国60年发展道路系列访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7月20日人民网视频访谈全文:[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吴婧。

中华民族在60年的发展当中,应该说是取得了令全球注目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

那么为了促进道路和中国模式的理论概括,进一步解读中国模式背后的理念,分析中国模式的全球影响,今天在我们人民网视频演播室请到了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先生做客我们的理论论坛,和大家一起就中国模式背后的理念,以及对解决世界问题影响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在线交流,也恳请网友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我们今天讨论当中,首先我们一起欢迎一下张教授。

你好。

[张维为]:谢谢,主持人好,网友好![主持人]:张教授,刚刚我在开头语也提到了,中华民族应该说60年当中,的确取得了令全球注目的一个成绩,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关于中国模式,或者大家说的一种北京共识,这样一些议论,我们也在各大报纸或者是网络上也经常见到,能不能请您先跟我们谈谈,中国模式这个话题,近年来受到大家关注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方面?[张维为]: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我们中国用中国道路等用的比较多。

在海外,我想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对普通人来说,他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现中国的产品,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对于企业界来说,他突然发现他做生意的对手或者伙伴都是中国的企业,因为中国外贸现在世界第二位了。

对于学界、对于政界来说,中国崛起这个方式,西方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也没有想到,所以有很大的好奇心。

另外,我觉得现在世界有很多难题,这些难题传统的西方模式没有解决好,包括消除贫困问题,包括文明冲突问题等等,一些人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和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有八大特质[主持人]:应该说中国模式流行于西方还是有它的独特的原因的,中国模式如果我们要提起一个概念的话,中国模式究竟怎么去讲?什么是中国模式?[张维为]:我自己是这样看的。

中国模式主要指的是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中形成的比较独特的一种发展模式,当然这个模式的背后确实有改革开放前30年奠定的基础以及经验教训。

另外,我叫做中国文化的底蕴,我自己觉得这个模式有些独特的地方。

我就可以归纳成这么几点:第一、它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比较强势、比较有效的政府,它能够制定一种比较长期的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长远战略和政策,而且有能力把它付诸于实践。

第二、它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先试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第三、集中精力关注民生,特别是把老百姓最迫切的要求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这个从世界范围内就很了不起。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20年中,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这方面的贡献的话,整个世界的扶贫事业可以说是非常惨淡的。

第四、在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历史上动荡太多,我自己做过一个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么一个半世纪里面,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大致上中国最长的连续稳定时间没有超过9年,要么就是外国入侵,要么是内战,要么是农民起义,还有我们自己搞的一些意识形态的运动等等。

这个国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能够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个过程老是被打断,一直到邓小平,这个强势领导人,他认定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发展的前提,我们第一次有了连续3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想再有个30年,中国应该是一个发达国家了。

第五、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

大家知道,我们的制度实际上有不少的问题,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模式就是以现在制度出发、从现在体制出发,利用这个体制来运作,同时不断改革自身的体制,而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全部推倒,结果他自己也失败了。

而且从过去这个体制整个地服务于一种追求乌托邦转变成一个追求现代化,追求改善民生。

第六、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求一步到位,而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有轻重缓急、逐步积累的过程。

比方说我们改革大致的趋势,格局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然后逐步地推动政治改革。

第七,我们的经济模式,现在给它明确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里面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它支配资源的效率很高;另外我们有社会主义因素,也就是说保证社会总体的公正。

第八,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人家好的我们都学,我觉得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世界上意识形态框框最少的国家之一,只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学,但是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以我为主,不是盲目地学。

所以,这个就很重要,对我们这个模式的形成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模式也有很多缺点,我们待会儿有机会会谈到。

但是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来比,你和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模式,你和西方国家在东欧、俄罗斯这些过渡经济国家推行的模式相比,我们的总体效果比他们的模式要好得多。

比方说,非洲整整将近20多年是西方的结构调整方案主导的,非洲18个国家这个模式是彻底失败,不光经济没有搞好,而且社会的危机,艾滋病的频发等等,因为它大规模的取消政府的干预。

俄罗斯也有不少朋友跟我讲,他们把休克疗法叫做第三次浩劫,第一次是12世纪蒙古人入侵,第二次是希特勒入侵,二次大战,第三次就是这个休克疗法。

储蓄一夜之间一分钱都不值了。

还有就是“华盛顿共识”里面强调的资本市场开放,不管你条件准备好了没有,你都资本市场开放,结果就有泰国的金融危机,亚洲的金融危机、俄罗斯、阿根廷的金融危机,现在美国自己也有,我叫做市场原教旨主义,以为市场可以自动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往回看的,你会有一种后怕,如果我们中国当初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自己的一套发展的思路的话,摊上这些社会主义后果不堪设想。

[主持人]:所以说这个中国模式有一种感觉,它和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的确是有很多的优质、特质在里面,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张教授您讲的特质来看,如果我们要去领取一个中国模式的关键词的话,您会给它加上哪几个关键词?[张维为]:这个是蛮难选择的,如果一定要选择,我可能会用强势政府,民生为大(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然后就是渐进改革。

[主持人]:渐进改革。

[张维为]:对。

中国模式有文化的支撑,是文化的觉醒[主持人]:这也是您给挑选的中国模式的关键词。

刚刚我也在听您在解释中国模式的概念当中,我们能听到符合中国特色这种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等等各种因素在互相作用,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这种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包括它的地位是怎么样安排的?[张维为]:我自己是这样看的,我们这个模式是经济的,政治的,也是文化的,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三个角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单独来看这个模式。

比方从政治角度,我们有比较强势的,比较有效的政府,不管他存在多少缺点,但总体上是这样一个模式。

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很多具体的做法上,比方说我们的土地制度,我们是公有制,但是使用权和拥有全是分开的,结果这样我们倒是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短短的十来年内我们建了第二大的超级公路的网络,仅次于美国,质量还比它好。

最后,我们的独特改革方式,甚至国企改革大家很有争议,很多批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抓大放小,还是有它的智慧的,现在经济危机来你还抓住一些大的,否则的话,我前不久去过匈牙利,他就全放掉了,企业、银行,连出租车公司都卖给外国人了,所以危机一来,就遭受重创。

它也是文化的,因为我始终觉得,实际上我们这个模式背后很多理念都是非常中国的。

比方传统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几千年大家都讲这个。

恐怕所有文化当中,中国人是最讲究一种辩证观,一种整体观。

你看我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从邓小平开始一直到2050年的总体战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七八十年的战略,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这样做的,也不能这样做,做不到,但我们有这种文化。

这就是我们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把很多问题逐步逐步解决,分轻重缓急,而不是像有些特别采用西方模式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那就很狼狈,就是必须马上出成果,一百年之内,实际上很多问题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

[主持人]: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的那种。

[张维为]: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后面是中国自己文化的底蕴,是自己中国文化的一种觉醒,一种新的自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竞争,最激烈的是发展标准的竞争[主持人]:您一直强调中国模式是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相关联的。

我们在评判一种政治经济社会模式优劣的时候,究竟有没有一种普遍公认的客观标准,或者说这种标准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张维为]:我是这样看的。

总体上说,在经济社会标准方面,全世界的共识比较多,比方说GDP、国民收入、人均寿命、教育的普及率、文盲率等等。

这些标准国际共识比较多,但GDP还有一些分歧,因为它基本上是用美元计算的,很多国家货币,包括人民币,一般认为被低估了,所以往往出来的东西不怎么准确。

后来有人提出来用PPP,就是购买力平价,看能够买多少东西,但这个计算起来技术上也有些困难,究竟哪些产品应该放进去,产品的质量要不要算等等。

但总体上经济社会标准上共识比较多。

政治共识差距比较大。

因为西方很多人总觉得,他那个制度代表了最好的制度,甚至美国政治学家福山讲的历史的终结,认为历史到西方这个制度就终结了,现在证明这个是非常幼稚的观点。

你看小布什就是信了这个东西,然后就推动了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现在我看他都不好意思提了,一败涂地。

实际上我觉得人类探索不同的政治模式,政治制度,这个努力是还在进行之中,方兴未艾,西方制度有它自己的很多问题。

我觉得这个过程,我们中国现在在加入,在自己探索,符合自己民情,符合自己国情的模式。

我觉得如果一定要说在现代化方面,相对比较成功的模式,以我自己的判断,至少是从二次大战以后来看,我觉得整个世界只有亚洲“四小龙”的模式和中国模式,而这两者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的模式严格讲也是东亚模式的一种,但我们是在一个比它大几十倍的范围规模上进行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

所以,我们这个模式对世界的影响大得多。

[主持人]:所以说,没有一个所谓的客观标准,可能在经济上,它还是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政治模式可能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

[张维为]:如果真正要有共同标准,需要世界各国一定来制定,不能一家人来制定,对不对。

所以,我始终觉得,今天世界上无论在科技、经济、政治,竞争最激烈的就是标准的竞争,政治标准也是这样。

所以,中国模式在世界上它是有一席之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