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系统理论

艺术系统理论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屈原
《 离 骚 》
折 若 木 以 拂 日 兮 , 聊 逍 遥 以 相 羊 ;
饮 余 马 于 咸 池 兮 , 总 余 辔 乎 扶 桑 ;
路 曼 曼 其 修 远 兮 ,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吾 令 羲 和 弭 节 兮 , 望 崦 嵫 而 匆 迫 ;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 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 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 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 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共鸣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高峰和极致。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 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 能力和鉴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 的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 荣发展。
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
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
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一、艺术语言
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 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 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 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 独特的艺术语言。
画 了 胡 须 的 蒙 娜 丽 莎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者相似
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
共同的艺术宣言。
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夫人像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
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
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
艺术系统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 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 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 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修养,能够通过自己 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 即审美需要。
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
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
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六 理解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
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
活动。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理解因素的三层含义:
1、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 素。 2、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 素。 3、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 哲理的认识,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
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
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
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
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他的意蕴或
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
二 艺术批评的特征
1、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2、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 美统一。
达 芬 奇 《 蒙 娜 丽 莎 》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拉 斐 尔 《 圣 母 子 》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 鹳 鱼 石 斧 图 》
帛 画 《 龙 凤 仕 女 图 》 战 国
作用。
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 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
个特点。 《哈姆雷特》
二 感知
感知是艺术鉴赏心理的基础,包含着简单的感觉和比 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 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
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
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
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
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第三节
一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
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
献身的精神
塞 尚 ( 1839-1906 ) —— 西 方 现 代 美 术 之 父
塞尚【法国】《静物》
塞尚《静物苹果篮子》
文森特· 梵高(1853-1890)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 《向日葵》(1888)
梵高《播种》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
艺术家们,自觉结合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或者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
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他艺术流派
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
•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
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 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 做的境界等等。
• 达达主义的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 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达达主义者 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 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 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 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 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1、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理
2、艺术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
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
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 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
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
和专业技巧。
二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 泉和基础。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 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与社
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范宽《溪山行旅图》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
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
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 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 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 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着 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
和领悟,也是态意境与典型,
欲 少 留 此 灵 琐 兮 , 日 忽 忽 其 将 暮 ;
朝 发 轫 于 苍 梧 兮 , 夕 余 至 乎 县 圃 ;
——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 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汤显祖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 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梅兰芳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
龚 贤 《 溪 山 隐 居 图 》
踏 歌 图 马 远 【 宋 】
马远《寒江独钓》
宋 《 苹 果 山 鸟 图 》
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作活动的体现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 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 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
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 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 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
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我们
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
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
——黑格尔
毕加索《格尔尼卡》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 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地审 美再创造活动。
我所谓的欣赏具有特殊之蕴含,为了 避免与一般观念相混淆,我择取了“鉴赏” 一词以代替。此间所谓的鉴赏不仅与艺术 品的创作相关,且与艺术品的批评相关。 ——姚一苇【中国 台湾】
莫奈 《青蛙塘》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
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
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
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
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
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三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
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 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取笑一切严肃,调侃一切 神圣,嘲弄一切规则,抛弃一切深度。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
他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
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 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
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
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 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 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
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 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长性等基本特征,他是 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