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电路分析方法一、学习内容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模型;2.电路元件的定义约束及连接约束;3.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4.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及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能;5.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6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及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学习目的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及电路工作状态;2.理解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3.掌握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元器件的区别;4.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5.理解电源模型与实践电源的对应关系,熟练掌握电源模型之间的等效互换方法;6.掌握电能与电功率概念;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的内容,熟练掌握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能;8.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电压、电流实际方向的联系;9.掌握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掌握应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技能;10.了解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并能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1. 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 )A.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B.正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C.正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D.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2.若某个元件对外只有两个联接端钮,这样的元件称为端元件。
()A.一B.二C.三D.四3.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相互联结而成,它是组成电路模型的。
( )A.理想电路元件,必要元件B.最小单元必要元件C.理想电路元件,最小单元D.必要元件,最小单元4.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常可选定某一方向作为其。
( )A.任意,实际方向B.任意,参考方向C.固定,实际方向D.固定,参考方向2.简述题5.实际电气设备包括和两个部分。
( ) A.电器设备联接设备 B. 电工设备并联设备C.电器设备并接设备 D. 电工设备联接设备6.端电压的方向规定为指向。
( )A.高电位端低电位端 B. 低电位端高电位端C.高电压端低电压端 D. 低电压端高电压端7.电源短路时电路的负载电阻为、电源的端电压为。
()A.零,无穷大B.无穷大,无穷大C.零,零D.无穷大,零8.对负载而言,多个电压源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其电动势为多个电压源电动势的、内阻为多个电压源各自内阻的。
()A.代数和,和 B.代数差,和C.代数和,差D.代数差,差9.电路中的每一分支称为,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的支路相联接的点称为。
( ) A.支路,节点 B. 干路,结点C.支路,结点 D. 干路,节点10.如果两个二端网络的相同,那么,它们对二端网络的作用也就相同( ) A.伏安关系,内部电路 B. 所含电源,内部电路C.伏安关系,外部电路 D. 所含电源,外部电路11.题所示电路,假定E1=6V ,I1=1A时,I3的值为正值还是负值?()A.正值 B. 负值C.零 D. 不确定12.如题所示,假定I2=3A,计算I3的值?()A.-1A B. -2A C.-3A D. -4A13.回路是一个的电路。
从回路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则在这个方向上的电位降之和等于电位升。
( )A.闭合,之差 B. 断开,之和C.断开,之差 D. 闭合,之和14.电压源模型是用和内阻R0串联来表示电源的。
( ) A.电流I ,电路模型 B. 电动势E ,电压模型C.电动势E,电路模型 D. 电流I ,电压模型15.多个电压源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多个电流源可用一个电流源等效。
( ) A.串联,并联 B. 并联,串联C.并联,并联 D. 串联,串联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1.受控电源可分为____和_____两个部分。
如果控制端不消耗功率,受控端满足理想电压源(或电流源)特性,这样的受控电源称为______。
()A、控制端B、受控端C、正极D、负极E、理想受控端F、理想受控电源2.利用支路电流法选择独立的方程的原则为()A.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B.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
C.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n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
D.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E.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m+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F.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3.电路如下图,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4条支路和2个结点B.图中电路只有一个独立结点电流方程C.图中共有3条回路D.图中电路可以列出三个独立的回路方程E.上面描述至少有一个不正确4.二端网络(或元件)上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称为该网络(或元件)的____。
用大写字母___表示。
( ) A、阻抗B、电压C、V D、Z E. I5.当电压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等于____ ,电路的电流为____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____ 。
()A. 电源电动势B.正值C. 0D. 0E.以上都不对6. _____是制作厂为了使产品能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而对电压、电流、功率及其它正常运行必须保证的参数规定的正常允许值。
在电路中实际测量出来的值是____ ( ) A、实际值B、超出值C、额定值D丢失值 E.最大值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1.实际电气设备包括电工设备、联接设备两个部分。
通过联接设备相互联接,形成一个电流通路便构成一个实际电路。
2.所谓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就是具有 个端线路的电路部分,其中含有电源元件。
3.当电源 时,电源开关断开、电源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电路电流为零、电源输出功率为零。
4.所谓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就是具有 出线端的电路部分,其中含有电源元件。
四)简答计算题1.如下图,假定I 1= 4A ,I 2= 3A ,2R =6Ω,3R =20Ω,请计算E2的值?2.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 0=1Ω,R L =49Ω,E=5V ,计算开关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U?3.有一直流电压源,其额定功率N P =300W ,额定电压N U =60V ,内阻0R =0.5Ω,负载电阻L R ,其电路如下图所示。
请求: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L R 的大小;4.如下图所示电路,假定2I = -1A 、请计算3I 、2E 、1E 的值?5.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假定I 1=3A 、R1=2Ω,E1为正值,请判断I3为正值还是为负值?当E1=-7V 时,请问I3为正值还是为负值?6.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0=1Ω,RL=49Ω,E=5V ,计算开关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U .五)综合题1.电路如下图所示,求电流I2.有一节未知参数的电池,我们想知道其电动势及内阻,给你一个电压表和一个10Ω电阻,应如何测量,请说明方法并画出电路(电压表内阻非常大)?3.如图所示电路中,R 1=4Ω、R 2=R 4=3Ω、R 3=R 5=6Ω、U=6V 请求I 、U 1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1.A 2.B 3.A 4.B 5.D 6. A 7.C 8.A 9 A 10. C 11.D 12.A 13.D 14.C 15.A二)多选题 1.ABF 2. AB 3..ABDE 4.AD 5. ACD 6.CA三)填空题、1. 电工设备 2. 两个 3. 开路 4. 两个四)简答计算题1. 解:由节点电流法知:I 3=I 1+I 2 即I 3=4+3I 3=7(A)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E2=3R *I 3+2R *I 2E2=20*7+6*3E2=140+18=158(V)答:E 2=158V4. 解:当开关断开时,端电压U=E=5V当开关闭合时,E=I*R0+I*RLU=I*RL由题意知:E=5V ,R0=1Ω,RL=49Ω,带入上式得U=4.9V3. 解:N P =N U *N IN I =60300=5AN U —N I *(0R +L R )=0RL=11.5Ω答: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RL 分别为:5A , 11.5Ω4. 解:I1+I3=I2I3= -5A由闭合回路中升降电压之和为0可得:E2-20*I3-6*I2=0E2= -106VE1+20*I1+6*I2=0E1= -74V答:I3、E2、E1的值分别为-6A 、-106V 、-74V5. 解:由回路电压法知道:E1=I1*R1+I3*R3I3=(E1-I1*R1)/R3当I 1=3A 、R1=2Ω时,如果E1大于6V ,I3为正,E1小于6V ,I3为负。
当I 1=3A 、R1=2Ω,E1=-7V 时,I3为负。
6. 解:当开关断开时,端电压U=E=5V当开关闭合时,E=I*R0+I*RLU=I*RL由题意知:E=5V ,R0=1Ω,RL=49Ω,带入上式得 U=4.9V五)综合题1.解:由图知,电流I 即两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叠加而成的,此电路可以看成以下三个电路的叠加I1=2*1/3=0.67A I2=2/(2+1+1)=0.5A I3=2*2/4=1A所以I=I1+I2+I3=2.17A2.解: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具体的测量方法说明如下:先将开关K断开,读取电压表的读数(设为U1),该数据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 U1将开关闭合时,读取电压表的读数(设为U2)I *R0= U1–U2电压表内阻非常大,有:I = U2/10所以R0=10( U1–U2)/ U23.解:简化后的电路如下图所示由上图知:bc两点间的电阻Rbc=R3*R5/(R3+R5)=6*6/(6+6)=3Ωac两点间的电阻Rac=R4*(R2+Rbc)/(R4+R2+Rbc)=3*(3+3)/(3+3+3)=2Ω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 U=I*(R1+Rac)I=U/(R1+Rac)=6/(4+2)=1A-U1=I*R1U1=-I*R1=-1*4=-4V由以上知,I=1A,U1=-4V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一、学习内容1.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法;2.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基本元件串联、并联组成的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5.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1.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的概念;2.掌握单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3.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掌握对由基本元件串联、并联组成的简单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5.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