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语段《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完成练习。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荒野露宿,栖身洞穴,()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
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
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
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
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他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山洞,洞口盘着一条蟒蛇,他还是设法进去,到洞里去考察。
又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听说洞里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向导,他竟然一个人拿着火把进去。
当他安全出来的时候,村人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连当地人都还没有人敢进去呢!
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分)
勘探——
卓尔不群——
锲而不舍——
2. 用“”划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在文中括号内填入确切的关联词语。
(2分)
3. 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写出的“奇书”又“奇”在哪里?(5分)
4. 怎样理解短文题目“阅读大地的徐霞客”?(1分)
5. 根据短文内容及课外搜集的资料,用5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3分)
答案:
1、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即使……也……
3、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一是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二是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三是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四是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大意对即可)
“奇书”是因为: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或概括为: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此小题判分,“奇人”答对一点给1分,“奇书”1分。
4、“阅读大地”是指徐霞客置身于大自然中,探险、考察、了解自然的奥秘。
是徐霞客一生的经历。
5、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
要有适当的课外内容,不能全部照抄原文。
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不能太长或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