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粗与细”
在我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感到要带好一个班,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粗与细相结合。
一、细到无小事,事事清,不留后遗症一个班人数不少,学习、劳动、生活诸方面的问题也不少。
班主任如每事都自己管,自己累了不说,管理中也不可能事事清。
纪律、制度、规章方面的事,因操作性强,对每学生都进行量化统计,尽可放手让班干部去做,。
但学生思想、情绪方面的事,哪怕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也是班主任的大事。
这方面不能让事情来找你,班主任应主动出击,通过学生言谈举止来个明察秋毫。
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及时帮助他们,使他们心情舒畅,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
本学期我班有位学生前段时间成绩下降较多,情绪很严重,如:上课不认真听,自己做自己的一套。
下课后,自己一个人默默不语,不与同交往。
与前段时间相比形成很大的反差。
在一天的放学的傍晚,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起谈心。
刚开始,他一句都不说。
经过整整十分钟的询问,后来讲出自己的心理话:自己很想考上高中,但总静不下心来学习,看书一两分钟就走神,脑子里胡思乱想。
晚上睡觉也睡不着,老做梦。
所以这段时间,心中很烦,什么事不想做,不做学。
这位学生讲到后来,都哭起来。
我想这位学生的经历,不是个别现象,可能很多学生也有同样的经历。
后来在我的开导下,学生慢慢的把心情控制下来。
然后,与学生一起找应对方法。
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这位学生已慢慢的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班主任应是一个明察秋毫,不要放走一个不起眼的小事,能通过学生的表情来预测阴晴雨雪,及时把一切不利因素窒息在萌芽之中,做一个以每一个学生都心中有数的
人。
二、“粗”是对学生的宽容一个班总会有那么向个常常违规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影响很大。
他们可使正处于讲课兴头的任课老师阴云密布,也可使专心听讲的全班学生炸开油锅。
教育这类学生,常是班主任无可奈何的话题。
我认为,对这类学生,在学习上要松辫子、在行动政策上要给路子,要给他们一个转变的过程。
遇到这类学生,班主任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斥责,效果会好些。
我班有一个不生,经常迟到,学习成绩特差。
五门课考试平均每科不到二十分。
开学第一天上课他就扒着睡觉,我在全班批评了他。
第二天上课又扒着,我让他在全班作检讨。
第三天上课还是扒着,我看到火冒三丈,但一想,如果这么一闹,自己的课又来不及上,还是下课在解决。
下课后,我自己还这事给忘了,倒是他自己过来,告诉我今天发高烧,早上吃了些药,头有些晕。
通过这事,我想“粗”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老师一个了解情况的时间。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过分严格的要求,极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生未经历社会的风雨,犹如一棵幼树,需要及时地慢慢浇灌,而不能劈头浇上一阵滚烫水。
所以,班主任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
这对转变后进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