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1
背景分析
2
存在的问题
3
工程管理建议
4
结束语
1.1 工程简介
? 港珠澳大桥 是一座建设中 的跨海大桥, 连接香港大屿 山、澳门半岛 和广东省珠海 市,于2009年 12月15日正式 动工。
? 这座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大桥全长接近50公里, 主体工程长度约35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工程 完工后将会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的时间。
世界 最长
港珠澳大桥全 长约50 公里 ,跨海逾35 公里,主体工 程“海中桥隧 ”长35.578 公里,建成后 成为世界最长 的跨海大桥。
世界 最难
港珠澳大桥主 体工程包括 6648 米海底 隧道。大桥主 体工程中的海 底隧道和人工 岛部分,其施 工技术难度在 目前世界上是 首屈一指的。
2.1 存在的问题
208公顷),香港口岸位于香港机场东北角填海区(填海面 积约113公顷) 。
? (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澳门连接线: ? 珠海接线长13.89 km ;香港接线长12.6 km ,;澳门接线为
连接到明珠附近的新填海区,长约 200m 。
1.3 项目主体内容
1.4 工程亮点
内地 最长寿
120 年使用寿 命。内地大桥 一般使用寿命 都是五六十年 ,而港珠澳大 桥设计使用寿 命是120 年, 建成后可抗八 级地震。
? 进入21世纪,香港、澳门与内地有关方面提出修建连接 香港、珠海与澳门跨海大桥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 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和认可。
1.3 项目主体内容
? (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
? 东自粤港分界线,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 29.6km 。
? (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 ? 珠澳口岸同岛设置于珠海拱北湾附近填海区(填海面积约
? 全过程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 控制、事后控制。
3.3 建议
事前控制 为主
工程可行性 研究不能仅仅 集中在技术层 面,初期就应 考虑到香港市 民的环评要求 和法制要求, 不能照搬内地 拆迁方法和建 设模式。
严格 事中控制
建立严格 的设计变更、 签证审批制度 ,杜绝不负责 任的设计变更 和“先干后变 ,后干后算” 现象。
? 港府于2010年5月提出上诉,直到香港高等法 院上诉庭在 2011 年9月就港珠澳大桥环评司法复核 裁决政府上诉成功,官司打了一年九个月,大桥因 此停工,工期延误导致香港段造价比评估高出 88亿 港元。
3.1 工程管理建议
政府计划资金 解决方案
为确保项 目上马,专家 经过几次讨论 ,最终达成共 识:建议增加 政府投资。
1.2 项目背景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 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推进 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 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了大珠江三 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国家计委批准了伶仃洋跨海大桥 的项目建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伶仃洋跨海大桥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收回720 亿投资,专家 建议大桥项目 有必要“特事 特办”,将收 费期由25年延 长控制就是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通过各种方法, 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 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
? 它包括三个步骤:即确定目标标准、检查实施 状态、纠正偏差。
十年工程造价多级跳
2003年 建设估算
186亿
2006 年
项目规划 684 亿
2013年 全面施工 1300亿
2009 年 官司阻挠工程
904 亿
2.2 香港侧施工因环保被逼停
?
? 2010年1月,香港66岁老太朱绮华提起诉讼, 认为造价逾 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没有评估臭氧、 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因而不合理也不合法。
事后控制 实事求是
工程结算认真 审查是否按图 纸及合同规定 全部完成工作 ,认真核实每 一项工程变更 是否真正实施 ,该增的增, 该减的减,实 事求是。
1、 做好项目事前控制! 2、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