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与冰山原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都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的大多作品来源于他的经历。
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
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硬汉形象”。
他可以是反法西斯战士、斗牛士,也可以是普通的渔夫。
“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有魅力和最突出的特点。
硬汉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
1925年海明威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Time)在美国出版.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第一次出现了以尼克·亚当斯为中心人物的一系列故事,故事涉及尼克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有些故事似乎不是以尼克为主人公的,实际上却反映了他的成长过程,尤其是他接触暴力、痛苦和罪恶的经历。
尼克是可以被称为海明威“硬汉形象”的胚胎。
尼克正直。
精力充沛,热爱户外运动。
在他长大了之后,他参加了战争却带着一身的伤痕和失望回到家乡。
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克为杰克·巴恩斯,《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的主人公的出现奠定了好的基础。
巴恩斯是个在战争中失去性功能的美国青年,他爱恋着一个英国女人却无法与她结合。
巴恩斯的痛苦、颓废、无可奈何的心情使他只好把自己投入工作、旅游和看斗牛中。
最终,他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
继这两个人物之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硬汉形象”,那就是亨利。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toArms)(1929)的主人公。
海明威在亨利这个人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说中.亨利在一战中受伤。
他的受伤不仅体现出战争的本质与残酷,还表现出亨利最初的勇敢。
然而,在目睹了许多无辜的人们成为了炮灰之后,他认定了战争。
不管结果如何,不会使任何参与者受益,因此他选择了“单独媾和”。
这是海明威的一个著名论点,意为既然亨利是反对战争的,他就有理由放下武器,告别战争,选择他自己的生活。
他不必再为他的国家或者其他什么而战,可以与自己的爱人凯瑟琳逃往瑞士,去寻求和平。
显而易见,亨利这个人物要比尼克或巴恩斯更加完美。
在认识到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之后,亨利选择了采取行动,逃走。
但是,总体上,在第一个阶段,海明威的“硬汉形象”还只是一个“迷惘的抗争者”,缺乏人生的目标。
他们拥有一个“硬汉”该有的品质,却还算不上是英雄。
在第二个阶段中,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是海明威最成功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美国志愿兵罗伯特·乔丹三天的经历。
主人公罗伯特称得上是个“硬汉形象”。
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
敌人就要围攻上来。
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
他无法和他热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了,他年青的生命就要结柬。
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我们下一次去马德里吧。
真的。
走吧。
”他的同伴哭着说:“你要我枪杀你吗?要吗?没关系。
”“不用了,”罗伯特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
”他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他的能力也与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
所不同的只是对待不幸的态度:他没有悔恨、恐惧、绝望或麻木。
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
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
即使要死。
也保持住了体面和尊严。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能够总结出海明威在他的认识过程中有了一次飞跃。
他认识到这种牺牲的意义,这本小说结束时没有任何的悲哀。
“硬汉”面对死亡应有的态度是:生活中有值得为之生存的,也有值得为之献身的。
在第三个阶段,海明威创造了最后的完美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09主人公。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黑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最精彩的”、“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只写了两个男人:老汉桑提亚哥和小男孩曼诺林。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硬汉性格塑造的飞跃和升华。
他不再是单一的勇敢,对亡妻感情笃深,对乡亲慈爱和善,具有道德上多方面的优美性格;他一改以前“硬汉”英雄自我欣赏式的怜悯和徒劳的反抗。
而是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体现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理解:人可能会变老,可能会背运但是他仍然敢于在他被打倒的时候坚持。
而以这样的一种失去的方式来赢得他的胜利。
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的“硬汉形象”达到顶峰。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体会“硬汉”的完美形象。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很深的皱纹,褐斑和刻得很深的伤疤这三处细节描写使我们马上在脑海中就出现了老人的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历尽沧桑.辛苦劳作,可是最近却运气不好,正如文中所说“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会关注在老人的眼睛上——“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寥寥几个字却使老人的眼睛生动起来。
通过老人的眼睛我们强烈的感觉到老人的精神。
桑提亚哥还经常梦到狮子,尤其是在故事的最后,“老人正梦见狮子”。
狮子正是勇气和永不言败的象征。
这正是所有“硬汉”的真实写照。
《老人与海》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孤身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
老人在海上漂流了八十四天,仍一无所获。
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
但在归途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还是抵制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
小说故事情节的核心是打鱼,打鱼对于桑提亚哥来说,是人生奋斗的一种象征。
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多采用象征、寓意、拟人化等表现手法。
文章开篇桑提亚哥那双从不沮丧的、愉快的眼睛和那标志着永远失败的、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征。
大海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大马林鱼代表人的希望,鲨鱼则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象征着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
因此,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便成了人与社会,生与死的搏斗。
在小说的结尾处,孩子准备充当老人的助手再次出海,孩子的回归,象征着人类的才智及精神力量的传递,预示着人类未来的胜利。
老人对那条大鱼的赞美引发了他征服它的决心,他历尽艰险追捕那条大马林鱼为的是展示自己的英雄本色。
这些可以使人联想到人们对创造奇迹的渴望。
作品中还多次提及老人梦见狮群。
狮子象征着力量。
群狮象征着老人对群体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
老人对大海的爱,捕获大鱼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与承受力,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对象征着力量的狮群的梦寐追求,均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善写“硬汉子”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利还是《丧钟为谁而鸣》里的罗伯特·乔丹,都是以“硬汉子”形象出现的。
而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笔下最著名的“硬汉子”。
他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从表面上看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者:八十四天他一条鱼都没有打到,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的,却被鲨鱼吃得一干二净,一无所获地回到家中,只能在梦中幻想那种胜利者的姿态。
事实上,桑提亚哥是真正的胜利者。
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想到的只是如何维护人的尊严,如何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他用鱼叉同鲨鱼搏斗,鱼叉扎在鲨鱼身上被带走,他就用刀子绑在桨上继续搏斗。
鲨鱼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打退,他把船上能用来做武器的东西全用上了,但鲨鱼还是不放过它们的进攻目标。
他终于寡不敌众,当他的船驶入港口的时候,带回来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肉已被鲨鱼吃的一干二净的鱼骨头架子。
但他是一个物质上无所获的精神上的胜利者。
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与海明威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联系。
美国一些记者常常把海明威描写为饮酒,拳击,打猎和捕鱼的能手,从资料照片上看,他总是咧着嘴大笑,手上拿着酒杯,身旁挂着一条大鱼或躺着一只大猎物。
他也喜欢这样的自我形象宣传。
捕鱼,打猎和观看斗牛是他的爱好。
[1]在海明威看来,人生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变幻莫测,老渔夫就是饱经沧桑的作者自己。
从小说的开头,“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船上打鱼的老头儿”,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个孤独的打鱼老人,在这里海明威给我们描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孤独的世界。
桑提亚哥的孤立无援体现在他必须独自去同掠夺他劳动成果的鲨鱼搏斗,面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永恒规律,从物质角度看,他没有收获,但他的精神是打不败的。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在孤独中独自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超群出众,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或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
他应该永远去尝试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别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才有获胜的机会。
”海明威的孤独则在于他必须不断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人们必须不断去探索,做出艰巨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桑提亚哥来说,他是位无所获的胜者。
尽管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被鲨鱼吃掉了,但他的那种不屈不挠的,不畏艰险的,不怕失败的精神永存。
海明威同样也是一位无所获的胜者。
尽管对海明威的评价褒贬有加,他的生命也以自杀而告终。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胜者。
1952 年获古巴荣誉奖章,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 年获卡洛斯·曼纽埃尔·德·塞斯皮德斯勋章、美国艺术院功勋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老渔夫就是海明威自己。
海明威自1945 年到1961 年去世,16 年中公开发表的主要作品才两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