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二)、氮素的生理功能
▪ 1.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 ▪ 2.氮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 ▪ 3.氮是酶和多种维生素等的成分。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 植物从土壤吸收的氮主要是铵离子 (NH4+)和硝酸根离子(NO3-)。低浓 度的亚硝酸根离子(NO3-)也可被植物 吸收,但浓度较高,则对植物有害。
• 有效性氮-在作物生长期间能被作物吸收的氮 素称为有效性氮。它的含量较少,其中包括铵 态氮、硝态氮,及少量的氨基酸。
• 速效性氮-在有效性氮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更 易为植物吸收,称为速效性氮。
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与释放
土壤无机态氮的损失和固定
1.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与释放
1)、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土壤有机态氮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释放出铵或氨的过
▪ 定义: ▪ 肥料中的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
利用后,其残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 降低的过程
四)、植物氮素不足或过多的症状
▪ 1.植物缺氮的症状
植株矮小。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和细胞分裂素的 合成受阻,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细胞小而壁 厚。所以,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叶子发黄。缺氮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叶黄素含 量相对增加,使叶片失去绿色,变淡发黄。
+N
Celery leaves with N deficiency
缺氮
供氮
2.植物氮素过多的症状
▪ 氮肥施用过多,由于氨基酸增多,促进细胞
-N
+N
大麦 燕麦
-N +N
小麦
玉米
禾本科作物 缺氮的症状
苗期缺氮
绿色V字症
老叶缺氮
不同时期和部位的缺氮症状
Potato Plants马铃薯
正常
缺氮
亚麻(Flax)
Cucumber with N deficiency 黄瓜
-+ N
Strawberry(草梅) with N deficiency on right
生理酸性肥料
▪ 植物吸收铵态氮的机理是根吸收 一个NH4+产生一个 H+,而 NH3进入 植物体内。所以,施用铵态氮肥后 使土壤PH值下降,故铵态氮肥属生 理酸性肥料。
▪ 定义:
▪ 肥料中的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 收利用后,其残余部分导致介质酸 度提高的过程。
生理碱肥料
▪ 在NO3-的还原过程中消耗了H+,产生 了OH-而排到土壤中,致使土壤pH值上 升。所以,硝态氮肥属生理碱肥料。
▪ 有效性氮-在作物生长期间能被作物吸收的氮 素称为有效性氮。它的含量较少,其中包括铰 态氮、硝态氮,及少量的氨基酸。
▪ 速效性氮-在有效性氮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更 易为植物吸收,称为速效性氮。
2.土壤无机态氮。
• 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较少,一般只占全氮量 的(lN%O一3-_2N%),的常形以态铵存态在氮于(土N壤H4溶-液N)中和。硝态氮
在缺氧(O2<1—2%),有新鲜有机能源存在, pH为5—8,温度在30—350C时,有利于反硝化作用 的进行。
(3)硝态氮的淋失
▪ 硝态氮带负电荷,不能被带负电荷 的土壤胶体吸附,故易随水渗漏或流 失,称为淋失。
2)、土壤中氮素的固定
▪ (1)生物固定。 ▪ 这是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无机态氮的
吸收,而变成有机态氮。
(2)非生物固定
▪ 无机态氮的非生物固定包括土壤粘土 矿物对NH4+的固定和土壤有机质对亚硝态 氮的固定
反硝化 脱氮
氨挥发 淋 溶
二、植物的氮素营养
▪
一)、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的含氮量为干物质重的0.3%—5
%,其含量随作物种类、器官、生育期等的 不同而异。 ▪ 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与碳素代谢是相互制 约的,碳多,则氮少,此时植株矮小,易老 化;碳少,则氮多,易造成徒长、贪青。
▪ 由于植物体内的氮化合物有高度的移动性, 能从老叶转移到幼叶,即当植物氮素不足时,老 叶的蛋白质进行分解,运输到新生的幼嫩叶子供 其利用,这种现象称为氮素的再度利用。 作物发生早衰,不正常的早熟,产量和品质降低 。
燕麦
小麦
Technologica
l stripe
disease
缺少氮肥
油 菜 Caused by incorrect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程称为氨化作用或矿化作用。
2)、硝化作用。
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硝化作用可分为两个过程。
亚硝化细菌
1、 2NH3+3O2
2HNO2+2H2O(慢)
硝化细菌
2、2HN无机态氮的损失和固定。
▪ 土壤中的无机态氮以及当年施人的氮 素化肥、未能全部被作物吸收。一般来 说利用率只有30%一40%,其余部分通 过氨的挥发,硝酸盐的反硝化作用和淋 洗而损失掉了。此外,土壤对无机态氮 还发生固定。
1)、土壤中氮素的损失。
▪ (1)氨的挥发损失。施人土壤中的有机肥 以及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最后都形成 NH4+或NH3。
▪ NH4+ 一一NH3(气体)+H+ 在PH大于等于7.5时,发生氨的大量挥
发。所以施用氮肥采用深施、施后严密盖 上,可减少氨的挥发损失。
(2)反硝化作用
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气态氮( N2、N2O)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 好气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较微弱,而在厌气性条件下 进行得很强烈。
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第一节 土壤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
氮是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土
壤肥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氮在农业生产中是
重要的限制因素,它对作物产量和产品的质
量关系极大,我国绝大多数土壤氮素不足,
各地施用氮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2.土壤无机态氮。
▪ 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较少,一般只占全氮量 的(lN%O一3-_2N%),的常形以态铵存态在氮于(土N壤H4溶-液N)中和。硝态氮
▪
▪ 某些可溶性的有机态氮化合物,如氨 基酸、酰胺、尿素等也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但数量有限,其营养意义不及铵态氮和硝 态氮那样重要、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 同化,除硝态氮还原为氨的反应外,其余 过程是相同的。
1.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
▪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都是很 快的,但如果两种形态的氮同时存在, NH4+会抑制植物对NO3-的吸收,这是由于 NH4+的存在,抑制了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阻碍NO3-还原成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