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王友文(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三、伊犁州的气候条件;五、伊犁州的冰川、河流、湖泊。
作者简介:王友文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成立于1954年10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0°14′--49°10′45″,东经89°9′42″--91°01′,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五分之一。
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西面与哈萨克斯坦为邻,北面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连;东面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南面与阿克苏地区连接。
以南部天山(天山山脉)为天然分置线。
伊犁州地缘区位优势突出,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
边境线长2019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长628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线长1391公里。
在边境线上,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都拉塔、木扎尔特、阿黒土拜克、塔克什肯、红山嘴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000万吨。
从连云港经陇海、兰新铁路由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直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伊犁中西部。
伊犁河谷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部,地处东径80°09′42″—84°56′50″,北纬42°14′06"—44°50′30″。
地理界线北部以科古琴山为界,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邻;东北与塔城地区乌苏相连;南以南部天山为界,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温宿县联结;东南部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西以霍尔果斯河向南到昭苏县的阿拉爱格尔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东以那拉提山为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开都河流域相隔。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北部,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480多公里;东北部与阿勒泰地区相邻,东部以玛纳斯河为界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石河子市相连,南部以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婆罗科努山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河谷地区为邻,西南毗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地处东经85°31′57″—91°01′15″,北纬44°59′35″—49°10′45″之间,东西最宽402公里,南北最长464公里。
阿勒泰地区东、西、北三面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南部、东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塔城地区陛邻。
(二)伊犁州行政区划伊犁州辖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自治州直属县市,全州共有24个县市。
行政区域内有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七、八、九、十师、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
全州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州辖土地总面积268778.72平方公里,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36个民族聚居,全州总人口 434.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235.9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
伊犁州直属县市(以下简称伊犁州直)由位于伊犁河谷的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尼勒克县、新源县、伊宁市八县一市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奎屯市组成,共有79个乡、20个镇和13个街道办事处。
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21个团场及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全州土地面积57418平方公里;州直2007年末总人口为270.2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64.57万人,占州直总人口的60.9%,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乌兹别克、达斡尔、塔塔尔、满、塔吉克、俄罗斯等29个民族组成。
塔城地区辖塔城市、乌苏市2个县级市、额敏县、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不克赛尔蒙古自治县5个县和2个县级国有种畜场,共有39个乡、2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21个国有牧场、5个农场、10个林场。
地区有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
行政区域内有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
地区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有哈、汉、维、蒙等29个民族聚居,总人口 99.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41.89万人,占42.2%;农业人口 46.17万人,占 46.65%。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一个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公里。
全地区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六县一市,共有41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10个团场和自治区驻阿勒泰有关单位,全地区总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7%,总人口6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7.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94%;农业人口32.27万人,占50.02%。
(三)伊犁州行政区域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自治区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组建于1954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法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是国家计划单列单位,受中央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
伊犁州行政区域内有新疆兵团农四师、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农四师及其67个农牧团场和200多个大中型工交建商企业。
驻伊犁州直属县市的有新疆兵团农四师所属的21个团场;驻塔城地区新疆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驻阿勒泰地区有新疆兵团农十师所属的10个团场。
伊犁州行政区域内还有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等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
(四)周边国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3个国家毗邻,依次为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接壤边界线总长2019公里,约为新疆边界线总长的五分之二,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陆地边界最长的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边界,中哈边界位于新疆西部,北起中哈俄三国交界点,南至中哈吉三国交界点——汗腾格里峰,全长1738公里。
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哈两国开设了7个口岸。
目前,已经正式开放的在伊犁州境内的口岸有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巴克图陆路口岸、吉木乃陆路口岸、都拉塔陆路口岸、木扎尔特陆路口岸。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位于伊犁河谷的霍城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巴克图口岸位于塔城地区塔城市境内,为公路口岸;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毗邻;都拉塔公路口岸位于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境内,为公路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位于伊犁河谷昭苏县境内,为公路口岸。
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蒙古国接壤的边界线长628公里,经两国政府批准,在中蒙边界西段1989年7月,开放了阿勒泰地区的塔克什肯公路口岸,1992年7月开放了阿勒泰地区的红山嘴公路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蒙古科布多省布尔干县毗邻。
红山嘴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毗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俄罗斯联邦接壤的边界,中俄边界西段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东起中俄蒙三国交界点,西至中俄哈三国交界点,全长54公里。
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一)银山金谷4374米,雪线高程3000-3200米,冰川面积293.2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64亿立方米;准噶尔山山峰高度3500-3700米;天山山脉(含博罗科努山、科古琴山、乌孙山、那拉提山)山峰高度7443米,雪线高程3600-4400米,冰川面积3139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85亿立方米。
伊犁河谷地区包含着伊犁州直属的8县1市,总的地形是北西——南东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南西——北东走向的南天山山脉相夹峙的西部宽、东部窄的三角形区域。
天山支脉将本区沿东西方向分割成各具特色的多个自然经济地理区,伊犁河横贯其中。
三大山脉之间还有几条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将其分割成山、谷、盆相间的小区域。
伊犁河谷地区地形复杂,为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地和谷地大致平行相间组成,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唯西部敞开,从地图上看外形轮廓呈近似的一等腰三角。
东西长350余km,南北平均宽约180km,西部最宽为280km。
天山山脉绵延至流域,由于阿拉喀尔山由西向东插入,阿吾拉勒山由东向西插入,形成了“四山夹三谷一盆地一河谷平原”的独特地貌。
北面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最高峰海拔3595m。
东面有依连哈比尔尕山,最高峰海拔5250m;南面为哈尔克山、贴尔斯克山、那拉提山环抱,最高峰海拔4902m;西南是中哈国界上着名的汗腾格里峰,主峰海拔6995m,主峰以南的托木尔峰海拔7435.3m。
三谷即巩乃斯河谷、特克斯河谷及喀什河谷地。
一盆地即昭苏盆地,一河谷平原即伊犁河谷平原的独特地形地貌。
伊犁河谷地区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呈向西敞开的喇叭型,北、东、南部高,唯西面低平,向大西洋、地中海及巴尔喀什湖敞开。
这种独特地形、地势使北冰洋寒流及塔克拉玛干的干热气流被阻于南北天山之后,而大西洋、地中海及巴尔喀什湖西来的暖湿气流则可徐徐贯入整个河谷。
随着地形的抬高,降水递增。
形成了气候温和,水量丰富,土地肥沃,草场丰美,森林茂密,一派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
伊犁河谷地区的地貌类型,按大单元可划分山区、丘陵和平原三大类型,其垂直带状结构非常明显,山顶是白雪皑皑的冰川,山腰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底却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草场,平原一望无垠,沟渠纵横,乡、镇、场、村舍、农田星罗棋布。
塔城地区总面积9.46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准噶尔西部山地,北天山及山前地带,准噶尔盆地西北、西南部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