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详解

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详解


药家鑫案件
药家鑫案件




案件回顾 : 2010年10月20日夜晚,在中国的西安发生了一起吸引全国人民眼球 的“交通肇事”案。一个弹钢琴的大学生把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工撞 倒,其时,那位女工还没有生命危险,她试图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这 位大学生认为,“农村人很难缠,以后的麻烦没完没了”,于是拿出随 身携带的水果刀,对着女工“八刀,刀刀致命”。最后,这个大学生因 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该案子引发了全国人民的讨论,后来又衍生了 几个案件,双方律师在法庭斗法,教授专家在电视上辩论,网民们在网 络上各抒己见。一场车祸引起的关注甚至冲淡了中国人春节的喜庆气氛。 我们那位“优秀”的大学生杀人的动机是“农村人难缠”,他的本意 是不想赔偿或者他认为他根本赔偿不起,“还不如将其杀死”。可是, 有一点他没有想到,他的车应该有保险啊!有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他担 心什么呢?这几年百姓有钱了,车越买越好,很多人知道买车时不买保 险上不了牌照,上不了牌照就上不了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出事故后 如何赔偿。如果那位肇事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保险知识,他就会知道,在 那起事故里,他几乎不出一分钱的赔偿时,他还会去杀人吗?我想不会。 在这个事件里,一位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妈妈,一位家庭永远失 去了儿子。
1、不满10周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10周岁至18或16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年满18周岁或者对于年满16周岁而不满18周岁, 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为完 全民事》第17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 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 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满14不满18犯罪应从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 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 容教养。”(但是民事责任由父母承担)
青少年犯罪分析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青少年犯罪,这 些案子每年都在发生,虽然发生在不同的个 体身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 大多是青少年,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就 在于他们不懂法,发生纠纷以后不是通过正 当途径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武力等手段解 决, 或是与不良个体交往,与之一起走向犯 罪的道路。
一、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强制力(军 队、警察、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 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与道德主要区别:道德没有国家强制力, 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道德的要求高于法律规 定
二、青少年行为能力分析
(一)青少年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
青少年犯罪其特点主要有: 1、犯罪人年龄偏小,呈现低龄化趋向 2、多是出于享乐、精神空虚而实施犯罪,且 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 3、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 往不计后果。
案例讨论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甲女(已满18周岁)教唆乙男 (不满十四周岁)去抢劫丙(女学生)。乙对丙实施了抢劫行 为。 问,该案应该如何处理?
案例: (成都)9名少年偷垮高压电塔 一座高压电力输送塔突 然拦腰倒塌,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倒塌原 因竟是电塔底部被人偷走了68块钢条,而下手的竟是9个 未成年的孩子! 民警们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一条线索, 就在电塔倒掉的前几天,有人曾看到王平(化名)和几个 男孩出现在塔下。民警们立即找到王平询问。王平终于交 代,倒掉的电塔上的钢条就是他和另外8人一起偷的。每 块钢条可以卖得10元左右。总共偷了68块钢材。少了这 样多的塔材,严重改变了电塔的受力结构,恰好头天晚上, 当地刮起了大风,最终造成高压电力输送塔拦腰折断。他 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贪图这点钱而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很快,另外8人也落网,他们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收赃 的老板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青少年行为能力分析
已满18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则
属于青年范畴,他们的是非观、世界观较之未 成年人已大大成熟,但仍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 状态,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 。
青少年行为能力分析
青少年犯罪动机: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 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 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有些年轻人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 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 犯罪动机。
青少年行为能力分析
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 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 “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青少年行为能力分析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已满14周 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 他们刚刚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 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易受外界因 素的干扰,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辨别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 事,做事不计后果,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 影响,
青少年犯罪分析
----------------14-----------16------------18-----------收容管教 八罪刑法 均受刑法
案例: 14岁的小林是城区某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在上晚自习 前,小林拿着同学一部新手机把玩,旁边有不少同学围观。 小林在未关机状态下将手机电池取了下来。这时,同学 小孙刚好看到,凑过来对着他大声说:“你会不会玩手机啊? 没关机就取电池。” 这句话让小林感到无地自容。“关你屁事。”小林回敬 一句。小孙顶了一句。一来二去,两人吵起来。上课铃声响 后,老师走进教室,两人暂停争吵。 但小林觉得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下晚自习后回到宿舍 拿了一把刀,将小孙叫到校园操场边,趁其不注意,从背后 连捅几刀,致小孙重伤。(该不该受刑罚?)
法律背景知识: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2、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负其所教唆的罪
我国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实行“教育、感 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原则,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 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 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 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 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