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实效。
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提高了沟通速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通过“生生沟通”解决了一些师生之间不易解决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合作学习?
一、转变理念,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学生合作的成效。
在教学中,老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及反思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解放感”,才能有利于课堂中集思广益,为进行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合作学习中老师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向导,更是他们学习的伙伴,把课堂学习的舞台空间留给学生,并不是说老师可以袖手旁观、置之不理了,相反,老师要负担更大的管理、协调和控制的职责。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他们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因此,老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
教育实践表明,
平铺式的说教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渴望,老师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
由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情感因素往往是推动转变的重要力量,所以要让学生接受“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认同这种学习方式的价值。
其次,老师要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的群体关系。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群体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对各个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判断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否能成功,将结果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其中关键在于让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达成一致。
二、把握时机。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看上去学生讨论热烈,场面红火,仔细研究并不是这样,小组内尽管有分工,但工作基本都是个人独立完成,相互之间没有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对合作学习、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效果都不显著。
因此,老师作为引导者,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事实证明,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
这里老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合作探究,然后组织交流,很好地发挥了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作用。
三、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还要鼓励、
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反馈、探索等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他们语言得到锤炼、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拓宽、问题得到解决、知识得到消化。
例如。
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老师首先创设解决这一问题的情境: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想出最合理的办法,自己去解决平方差公式推导过程吗?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学习、合作交流想出用一个大的正方形挖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通过“平移法”“割补法”等,最后得出了可以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推导平方差公式。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科学评价,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
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激励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化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
评价应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评价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评价应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推动合作学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这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转向小组合作学习的自治形式。
老师应着力创造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有效交流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老师的耐心培养和长期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老师的优质组织和高效实施,这样才能使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