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周俊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产业现状绵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

随着华晨汽车南方基地一期建成达产,我市正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轻卡、皮卡、suv、微型面包车等整车生产基地。

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期建设竣工投产,填补了省内重型专用车项目的空白;车用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已形成规模生产,具有较强综合实力。

2009年,全市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44户,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新华公司)、省级技术中心1个(三力公司),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户。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37亿元,同比增长49.7%。

(一)整车产品初步形成全市现有华晨汽车南方基地—华瑞汽车及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车有限公司。

华瑞(华鑫)汽车2009年汽车产量实现1.97万辆。

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车有限公司2009年底一期建成投产。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产品已涵盖发动机总成、转向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凸轮轴、齿轮及飞轮、气门构件、液压挺柱、空气滤清器等类型,产品生产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内主要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协作伙伴,并逐步.挤入了欧美汽车零配件配套体系。

(三)产业集群发展开始起步我市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集聚了华瑞(华鑫)、中国重汽2家整车企业和新华内燃机、华晨瑞安、三力股份等数十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四)制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汽车生产规模总量小,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带动潜能尚未发挥;二是零部件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产业集中度低,普遍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三是虽然绵阳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相对集中,但基本属于分散布点,线条式发展模式,没有专门的汽车产业园区或汽车产业集中发展区;四是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还难以完全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要求。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发展环境(一)面临的形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竞争环境和体制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一是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整车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辆,年增长率8%。

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展开。

.中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汽车厂商争夺的主要地区。

到2009年底,世界一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在我国设立合资公司50余家,这一趋势还将加大。

三是市场细分将使后起企业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市场细分的进一步展开为后起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放条件下形成新的产品和技术平台,赢得后发优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是新能源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业振兴及发展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及政策支持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二)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是川西北重要的物流、交通、通讯枢纽,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较好的投资和人居环境。

2、发展优势随着华晨汽车南方基地的达产、中国重汽专用车的投产、富临新能源汽车的进入,公路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将为绵阳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3、产品优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做大做强的支撑条件。

新华内燃机、新晨动力已研发并量产三大系列25款轻型汽(柴)油车用发动机,其中8款填补国内空白,所生产的发动机除配套轻型车以外,还配套轿车,产品技术及品质国内领先,形成国内发动机自主知名品牌。

.4、创新优势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同时还有长虹、九州等一批具备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能力的大型企业作支撑。

5、市场潜力从市场前景看,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微车、以及重型货车等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外汽车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国内汽车制造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消费增量也开始西移,我市已成为部分汽车企业建设经济型汽车生产基地的高度关注地区。

总体看,虽然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还不够雄厚,但在国内对汽车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内部整合加快、市场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只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带动,做大做强绵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一)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围绕汽车节能、环保、安全三大主题,不断优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整车(中国重汽、华瑞(华鑫)汽车、富临新能源汽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为基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有效推动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在绵投资。

充分利用灾后对口援建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优势,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在西部具有领先水平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2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亿元;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

2、年度经济目标根据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2012年)》及《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2015年)》的目标任务要求,确定未来5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度总体经济目标(见附表)。

2010年-2015年年度总体经济目标类别指标(亿元)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总体经济目标工业300 150 230 200 270 70总产值9081 6945 增加值21 602724利税21 614 1820070 25165 整车工业总产值120 1406036 42 21 8增加值50182611 13 15 利税10090 45 零部件工业总产值80 80 105303227242414增加值利税4 7 7 8 9 93、规划布局按照“一园一主业”要求,重点建设“一园两基地”即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华晨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游仙经济实验区汽配生产基地。

新建整车项目全部进入高新区汽车工业园,鼓励新建零部件项目进入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和华晨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游仙经济实验区汽配生产基地。

4、高新区汽车工业园(核心发展区)在高新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汽车工业园(位于绵安汽车产业带)加上已在高新区已建设投产的华晨汽车南方生产基地,形成我市汽车整车制造核心区。

主要生产华瑞(华鑫)汽车、中国重汽绵阳专用车、富临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及新华公司的车用汽(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形成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集聚区。

同时,规划1000亩用于汽车商贸城(含汽车物流及4s店群)建设,形成辐射川西北的汽车商贸市场。

该园区建成后加上已投产的华晨南方基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增加值71.1亿元,利税21.33亿元。

5、华晨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配套发展区)在安县花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

主要生产华晨汽车零部件及发动机零配件,该基地建成后,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值15亿元,利亿元。

4.5税6、游仙经济实验区汽配生产基地(配套发展区)该基地位于游仙区,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新增5平方公里位于小枧镇五里梁)。

该基地主要生产发动机零配件如液压挺柱、空滤器、油底壳等零件。

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增加值3.9亿元,利税1.17亿元。

四、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发展重点(一)支持发展依据我市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支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带动、优势发挥、规模效应的产业格局。

1、整车(1)新能源汽车。

重点推动富临集团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项目,到2015年,形成年生产新能源汽车8万辆的产能。

(2)重型载货车。

重点推动建设中国重汽绵阳专用车生产基地,到2015年,中国重汽绵阳专用车形成年生产各类改装、特种、专用载货汽车3万辆的产能,逐步引导中国重汽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向我市转移。

(3)轻型载货车、越野车、面包车。

重点发展金杯皮卡、西部牛仔等轻卡和微车,到2015年,华瑞(华鑫)汽车形成年生产各类轻卡及海星微车15万辆的产能;重点发展金杯霸道越野车,到2015年,华瑞汽车形成年生产越野车6万辆的产能;重点依托华晨汽车,发展金杯面包车,到2015年,华瑞汽车形成年生产面包车引导华晨汽车将核心技术转移到绵阳,使其南方基;万辆的产能8.地与北方基地并行,逐步将华晨轿车生产引入南方基地,提高我市轿车生产水平。

到2015年,实现我市整车40万辆,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加值60亿元,利税18亿元。

2、零部件(1)发动机。

重点发展新晨动力车用汽(柴)油及小排量汽车发动机。

2009年启动总投资10.5亿元的“年产50万台车用汽(柴)油发动机”项目。

(2)变速箱。

重点推动新华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亿元的“年产5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项目,2009年启动。

(3)重点发展以高水平铸造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铸件。

(4)重点发展以电动转向为代表的转向传动系统部件。

(5)重点发展以组合凸轮轴为代表的发动机系统配件。

支持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不含整车)项目到2015年,实现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加值30亿元,利税9亿元。

(二)鼓励发展根据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2)》及我市科技优势及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填补汽车产业链缺失,形成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完整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

1、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充分利用我市军工技术、军转民政策,开发零排放、绿色汽车的新能源车用电池;中、高级轿车用led车灯;高清晰车载gps系统;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及车用涡轮增压器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前沿技术零部件产品。

2、通过招商引资,填补汽车产业链缺失(1)围绕我市汽车底盘总成部件的缺失,鼓励发展主减速器等传动系统零配件;车桥、悬架等行驶系统零配件和制动器等制动系统零配件。

(2)围绕汽车车身加工制造,鼓励发展汽车车身冲压等钣金汽车零部件。

(3)围绕汽车内外饰系统,鼓励发展汽车仪表台等汽车零配件。

3、引进研发机构,填补汽车技术链缺失吸引国内外汽车研发机构落户绵阳,汇聚人才,瞄准汽车前沿技术,把握汽车发展动态,提高汽车研发制造工艺水平,填补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链的缺失,形成可持续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技术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