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pkpm 模型计算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问一下:1、平时说的“桩基础”就是现场看到得“人工挖孔桩”吗?(圆形砖砌体砌筑的)。
是不是?2、还有“拉梁和联系梁”就是人工挖孔桩之间的“地梁”吗?3、墩基础又是什么样的基础呢?最佳答案桩基础有很多,你说的人工挖孔桩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预置方装预制管桩沉管灌注桩等等这些都是桩基础!用砌体砌筑的是砖基础!!砖基础和桩基础是有区别的!!砖基础属于浅基础,而桩基础是深基础!两者差别很大!砖基础通常是在基础梁上方砌的墙,也叫地下连续墙,因为在地下,承重有基础的特性,所以把它当基础看待,还有就是农村没有其他基础,直接用砖砌在地基上,这些才是砖基础连系梁的话,是为了增加整体性的!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局部墙体拉裂而设置的,通常用的是经验,不参与结构内力计算的!拉梁有自己的定义,拉梁是在独立基础里的,链接相邻两个独立基础的梁叫拉梁,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的!个人认为连系梁也是拉梁的范畴!墩基础也就是很大很大的基础,打个比方,很多跟桩布置很近,通常直接挖个大坑,然后用混凝土把这些桩都浇注在一个整体里,因为体积比较大,象墩一样,就成为墩基础!土建工程里不常见到墩基础,一般是道路桥梁或者超高层建筑才有!大家好我是一个新入行的结构设计者使用的是pkpm 结构设计程序.一般设计基础地梁我们采用反算法计算在使用pkpm 计算中我想将基础地梁作为标准层第一层输入模型一起计算不知道应注意什么特此请教各位同仁鄙人认为是不是可以将地梁两端设定为铰接第一层高度设为地梁梁高即可符合要求先回答你的问题,地基梁不能作为一层结构层输入,不管你用什么软件。
基础梁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下部与地基直接接触,其受力状态完全不同于上部结构,应按弹性地基梁进行分析。
你要好好看看有关的书,先把概念搞清楚再说,PKPM 仅仅是个工具而已,作为结构设计者概念不清可要吃大亏的!我的看法和以上这位仁兄不一样,地基梁以上的土体大部分是回填的,那么基础梁在结构受力上应是承受梁上砌体荷载、下部土体对梁身的反力很小,我个人意见是只要考虑其对上部荷载的承受能力,并认为它还起了个连系作用。
不知是否正确,请各位多多交流。
地基梁是指基础拉梁,像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的梁,与基础地梁是完全不同的,基础拉梁的计算方法据本人了解不太统一,一种方法是取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同时满足一层隔墙的承重要求;另一种是将基础拉梁作为一层计算,按楼板开洞计算。
那基础梁用电算应怎样算??不可能一个个手算吧?现在工程的时间这么短!我做的工程一般都都基础梁当一个标准层输入算的!我们这里的一级注师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基础梁也起到一个抗弯的做用,假如真的用手算,岂不是要算一整天毕竟也属框架嘛!也需刚度分配嘛!我认为取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就可以了我们的做法跟各位仁兄基本相同!先按一个标准层上加墙体的线荷载在PKPM 上计算,然后再按1/10柱底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校核。
7 楼的老兄,要是全部都要按1/10 柱底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校核的话,高层的不说,就是做6-7 层左右的框架,天然基础的话,那基础梁就要不取得好大,要不就是超筋、现在设计时间都很紧!我一般都是做为一个标准层输,考虑一层线荷载,注意层高,有时可箍筋不加密!路过看过了,多谢各位前辈现实中,我们院的几个结构的做法就是按一个标准层输入的。
至少,我看的。
比如我有个柱下独立基础的工程他们就是叫我要这样做的。
这里是计算出来的是地梁的配筋而已。
独立基础的配筋我则是在Morgain 的下面计算出来的。
我也有使用过tssd 计算过,后来放弃了。
对于不同意按标准层输入的几位先辈,我认为,没种做法都是有他的适用条件的。
用楼住的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什么?我门这里都是这样做的。
而我本人的看了点书。
认为是: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1、取相连的柱轴力 F 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受拉进行计算。
拉梁的配筋应上下相同,个不宜小于 2 D14 的,箍筋8200 2、以拉梁平衡柱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的钢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1/2 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果相加配筋!我的一点疑问lbm2001 和liufengvv 你们既然不同意,就说说你们的做法吧。
请别简单说就是“手算拉“ 说说你们在什么基础上,地梁是怎么分析的,梁满足上面的那些何载的受力要求,配筋是取大,或是取叠加。
请指教吧。
十楼的老兄你可能是个急脾气,先把问题看清楚了再发言。
地基梁如果指与条形基础结合在一起的基础梁,应按弹性地基梁计算;如果是基础拉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以柱下独立基础为例:如果基础拉梁顶面与独立基础顶面在同一标高,则不能按一层输入,可近似取柱最大轴力的1/10 作为基础拉梁的轴力,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如果基础拉梁在首层标高处,与基础顶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按一层计算,首层底面宜做成刚性地面。
虽然我没有推荐用手算,但作结构设计要是不会用一些手算作为必要的补充,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结构师(别误解,你的手算能力一定很高)。
看来这个问题争论的很激烈阿我前面就问了这样的一个帖子我的做法是:全部按简支!上下部钢筋取相同值!很简单!全是简直梁我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到底这样可不可以啊?这问题提的太好了,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这里搞结构设计,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对这种情况好像是按一层来输,因为毕竟多层还好说,因为无论风荷载还是地震效应对算完的结果影响的好像不是很大,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建高层不带地下室的模,把一层地面的地梁当层一层来输,楼板按开大洞考虑,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计算结果,我觉得和实际受力出入会很大。
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谨慎为妙。
我还有一个问题,基础梁顶(桩基础)在规范上一般与承台面平,但实际上施工队很难做到这一点,基础梁实际上都是放在承台面上的,那么与承台面平和放在承台面上的算法有什么区别吗?还有有些柱与基础梁连的有些没有,层高就有所区别了,又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呢?肯定不能了,下部结构的变形很复杂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pkpm 模型计算,主要看竖向构件的嵌固端为何基础。
对于独立基础,由于基础地梁常设在0.000 处,而此处又不能完全嵌固,基础地梁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pkpm 模型计算。
我也认为不可以,那样一层柱的计算高度难以确定!那请问你们都怎么算的呢?手算吗?广东这边有个结构计算软件--广厦CAD 结构设计软件,它里面介绍了一种计算地梁的方法就是把地梁层作为一个标准层来输入,这可能与广东这边的施工做法有关,他们一般是把地梁放到正负零下去一点,好处是防基础连梁要作为一层输入地圈梁不要不能,基础梁承受的是负弯矩力,上边框架梁是正弯矩力,而且基础考虑许多内力组合,与框架梁组合不一样小生看了各位的讨论,越来越模糊了。
本人认为:无伦作为拉梁还是地基梁这只不过是概念问题,(也许是pkpm 中对概念定义的太死,,以至我们本来很清晰的头脑变得模糊起来)实际当中可以按实际情况不同计算。
本人是新手,是第一次用pkpm,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是基础梁梁底标高较低,或置于土质较硬的土上,就按地基梁考虑;当梁面标高为0.000 时作拉梁考虑(另作结构层,仅算基础梁)。
当然二者配筋会有较大差别。
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还请各位前辈指教!!同意!独立基础,我是按0 厚板考虑的基础连系梁的受力特征与框架梁的受力性能不大一样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把它作为框架梁输入;不知道各位仁兄所提的按最大轴力的1/10 按受拉构件计算有什么根据基础拉梁的受力性能应该就是和框架梁一样吧当基础拉梁的梁底位置不在持力层时应该可以按照框架梁来算我不知道按最大轴力的1/10 按受拉构件计算有什么根据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2 种算法对于一层柱的计算结构区别很大把低于0.000 一点的基础拉梁作为一个结构标准层来的算的话一层的柱配筋比不做为一个结构标准层来算的计算结果大很多;主要是柱子计算长度系数区别很大我是当标准层输入,加墙线荷载比弹性基础梁配筋要大,但安全,我是这样,如果有否,欢迎同仁提出那要是按第一层建模,该输入第一层的高度为梁高吗?我有一次把拉梁按一层模型输入算出的柱子的配筋比去掉那层的配筋要小所以以后就不敢按一层输入了只是两种方法互相校核买一本陈青来的,平法设计与施工那本书,里面就讲到了地下框架梁,完全可以按一层输的,关键是看你的做法。
包括新的平法06G101-6 上也有这种提法,所以应该是可以做的。
关于框架拉梁的问题,的确捆饶了我好久前天买了一本书lt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及工程实例gt--------------张维斌主编这里就讲到了框架拉梁的问题现将有关内容写下:当多层框架没有地下室的时候,大体有如下三种计算方法:1、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为从基础顶到一层楼面顶的高度。
2、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深时,为了减少底层柱子的计算高度和底层位移,可以在正负0.000 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此时,可以将从基础顶到拉梁顶算为一层,拉梁顶到一层楼面顶算一层。
即,将原来结构加多一层计算。
此时,拉梁按照框架梁设计。
(本人注:本人认为,此时拉梁上下钢筋拉通,即即使是面筋也不要截断,因为,房屋下沉会导致拉梁上部受拉。
)3、可以将基础作成高杯口基础,满足杯壁厚度要求,则,底层层高从基础顶算起。
4、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浅时,建议将拉梁放在基础顶面,拉梁按照轴心受力构件设计,独立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设计。
按照一层模型输入时,底层的层高降低,这样底层地震作用的弯矩就减小,导致底层柱子的弯矩减小,这样竹子的配筋就比不按照一层输入时的配筋小,我试过至少小一个级别,而且梁的配筋也小,他的实际受力情况到底更接近哪种模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为了安全第一最好不要按照一层模型输如果你单纯就看地基梁的配筋可以那么计算的但是要看上部结构梁与柱子的配筋不可以那样计算建议弄 2 个模型有地基梁的不要当计算书交到审图所把没把地基梁当一层算的交上去我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到底这样可不可以啊?PKPM 梁间荷载输入时是否计入自重?为什么我在输入荷载后,在后面的荷载图上,只有梯形荷载和外加的均布荷不计入自重。
梯形是板荷载。
荷载图上只显示外加荷载自重除外。
PKPM 柱下独立基础拉梁的设置原则?求解独基拉梁是用来平衡基础的不均匀深降的,在独基纵横两个方向上拉通,截面高度取柱中心的1/12-1/20,按轴心受拉构件配筋,上下筋相同,所受轴力按所连接两根柱的轴力校大值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