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论川端康成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学生姓名武玉洁学号20111040012028指导教师刘聪颖年级2011级专业汉语言文学2015 年3 月19 日说明1.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2. 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
3.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题目来源教师提供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其实川端康成的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非但不是道具,并且为数不多的男性形象在川端康成作品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都无一例外地渗透着川端康成的观点和时代印记。
本论文将紧密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研究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一、川端康成笔下男性形象塑造的背景原因1、成长与生活中的川端康成2、时代背景中的川端康成二、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类型按照川端笔下男性形象的外在表现以及心理特征,其男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纯洁美好型如《伊豆的舞女》中的“我”2、寂寞忧郁型如“虚无”美学思想的产物岛村(《雪国》)3、缺乏血性型3.1缺乏做丈夫的责任与理智《山音》的男主人公信吾的儿子修一、女婿相原;《彩虹几度》中的水原两次恋爱、一次结婚;3.2缺乏做父亲的勇气与担当《生为女人》的男主人公有田;《东京人》中的小山;《山音》中的修一;3.3缺乏做男人的大度与刚毅《日兮月兮》的朝井4、恋母情结型 67岁的江口老人(《睡美人》)三、川端康成小说中主要男性形象的作用1、男性形象是表现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如《雪国》2、男性形象是轻淡、感伤的爱情的主体如《伊豆的舞女》中“我”和阿薰3、男性形象是超越死亡意识的表现道具川端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
如《雪国》里叶子的死,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是生命的延续。
4、男性形象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具体表现是通过非现实的、抽象的环境来表现人生无常,灭我为无即是解脱的思想,它与川端的禅宗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如岛村的“徒劳”。
开题依据(包括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川端康成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家,他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男性形象。
但国内外对川端康成的研究多侧重于他小说的色彩意识、景物描写的特点、文化内涵、物哀、虚无思想内涵、异端价值、虚幻、幽玄、寂灭、东西文化理念、孤儿情结、死亡意识、女性形象及其艺术作用等,而专门对其小说中男性形象进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这就使得对川端康成的解读不够深入、全面。
因此,分析探究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现状(一)已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探讨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首先离不开作者生活中的男性对他的影响,而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主要包括:丈夫、父亲、情人等,根据写作源于生活的创作原理,研读川端康成笔下男性形象的作品相继出现。
如:卢焱在《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6期中发表的《存在的虚无——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认为,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女性形象的陪衬、配角抑或道具,更是表现女性美的重要手段;他们具有惆怅的心境、充溢的空虚和孤独,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具体体现。
川端康成塑造的男性形象,使作品散发出朦胧的诗意,形成浓郁的抒情格调,以艺术的方式有力地呈现出作者的虚无思想。
周密在《南都学坛》2013年2期中发表的《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视域下的男性形象》认为,从女性阅读的批判视角来解读川端康成战后创作的“中间小说”,其中塑造的诸多男性角色不仅缺乏做丈夫的责任与理智、做父亲的勇气与担当,也不曾拥有男人的大度与刚毅等优点,表现出作者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地位的怀疑与消解,从而奏响了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歌,而这些也与川端康成受到战后现实精神的呼唤和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杨晓莲、王帷韬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9期中发表的《试论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艺术作用》认为,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不但性格迥异、类型多样,而且对小说自身结构和意韵而言也起着串连小说结构、统一情感基调,传递物哀之美、阐释死亡意识等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日本传统美学的典雅之美,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掘出川端的创作理念及思想。
当我们正视这些男性形象,不再将其视之为道具,重新回归到川端康成那优美纤巧的词句当中之时,或许会对其文章中所表现的女性美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
姜山秀在《日本研究》2002年2期中发表的《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叙述中的作用与文化意蕴》通过对川端康成小说叙述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他的男性形象的价值与作用决非只是道具,或者说这个“道具”是有意味的,具有更内在、更隐蔽的作用。
在小说的叙述中他们的位置影响到小说的风格,角心位置的情绪渗透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同时也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小说的精神内涵。
从性别立场上进行叙述模式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深层地理解川端康成的女性和美的文化内涵。
吴梅英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7卷第5期中发表的《“城市丑角”与“多余人”——解读穆时英与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审美倾向是虚无主义,他常常以出世的人生态度揭露“一切皆虚妄”,喜欢逃到佛法世界里追求一种澄怀静滤、物心合致的禅境,最终流于虚无,堕入虚空。
“多余人”是川端康成虚无主义美学思想的必然产物。
周密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总第153期中发表的《从岛村和宝玉看川端康成和曹雪芹的男性目光》认为,曹雪芹借宝玉高度肯定了女性之美,表达了世俗对女性美的践踏的悲愤,在他的笔下,女性的尊贵在与现实的碰撞中迸出了更美的火花。
而川端康成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之中,以他执拗的唯美之心,在探求着人性及哲学层面上绝对的“纯真的美”。
(二)研究相对空白与欠缺的地方中国文坛对川端康成的认识和接受要比西方滞后很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解冻”格局的出现,川端康成才在中国扎下根。
直到现在,对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依然是一些比较零散的片段,不够系统和深入。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川端康成小说中透露出的孤儿情结与死亡意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内心的痛苦与悲哀的川端文学底色、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川端运用民族的审美习惯,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汇合,从而使形成的川端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这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
他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与现代主义的多种艺术技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中找到接合点”,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创造了独特的“川端康成之美”。
因此研究川端康成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对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全面的川端康成。
解读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与实质,不仅拓宽了对川端康成研究的视野,还有益于挖掘与突出川端康成的内心世界,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川端康成所处的时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精神追求,是更好地理解川端康成和其作品不可缺少的一把钥匙。
三、应用前景研读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川端康成,也能让我们看到川端康成所处时代人们的苦难、困惑和茫然,为我们的生存和追求提供诸多的镜像和映照。
川端康成通过笔下的男性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地位的怀疑与消解,从而奏响了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歌,而这些也与川端康成受到战后现实精神的呼唤和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因此,无论是从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从川端康成作品的男性意识及其隐藏的内心世界进行探讨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川端康成创作中的独特表现风格和思想内涵,也有利于研究者从更多角度理解川端小说乃至日本文学和东方文学。
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2014.11.15—2015.3.8 查阅资料,为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做准备;2015.3.9—2015.3.18 继续查阅资料,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15.3.19—2015.4.27 开题报告通过后,完成论文初稿;2015.4.28—2015.5.11修改论文,完成定稿,打印装订,上交指导老师;2015.5.12—2015.6.7 准备答辩;2015.6.8—2015.6.12 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及成果形式预期结果: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力求较好的完成研究内容:分析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探究这些形象背后的原因与实质,以突出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性爱婚姻矛盾,挖掘川端康成的内心世界。
同时,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欠妥和不全面之处进行修正补充,并争取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成果形式:毕业论文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一、已具备的条件(一)在论文写作之前,已凭借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媒介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并在刘聪颖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相关的文本、研究著作及学术论文等;(二)通过全方面的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了此项研究的现状,这样就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与基础;(三)在校期间,学校开设的一系列专业课,如《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使自己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二、待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再进行深入的探索,如:(一)如何将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归纳得更为全面、透彻?(二)川端康成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男性形象的意义与象征何在?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一)此项研究将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搜集大量的的相关研究资料,并认真阅读文本;(二)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将前人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总结,找出其中的争议问题和不足之处;(三)在充分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用分析法和演绎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对人物形象的全面、正确的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1]叶渭渠.冷眼文士川端康成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谭晶华著.川端康成传.〔M〕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3]叶渭渠译.川端康成谈创作.[M〕三联书店.1988年12月[4]卢焱.存在的虚无——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6期[5]周密.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视域下的男性形象. [J]南都学坛.2013年2期[6]周密.从岛村和宝玉看川端康成和曹雪芹的男性目光. [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总第153期[7]杨晓莲.王帷韬.试论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艺术作用.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9期[8]吴梅英.“城市丑角”与“多余人”——解读穆时英与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 . [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9月第7卷第5期[9]姜山秀.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叙述中的作用与文化意蕴. [J]日本研究.2002年2期[10]何乃英.悲哀美的颂歌:评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特色.[J]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3期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武玉洁同学的开题报告内容比较充实,条理清楚,语言表述通畅自然,格式合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