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_刘昌年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_刘昌年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 刘照
德 ( 2009 ) 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高新技术产 业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 , 对 广东等 11 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 价
[4 ]
。张小薇 ( 2009 ) 等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价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 状
[5 ]
。陈皓 ( 2012 ) 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统计数量 。 参与研究开发的人员的统计数量 。 研发人员数 / 年末劳动人员数。 科技研发机构的统计数量 。 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经费的统计数量 。 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的统计数量 。 高新技术产业中新产品产值的统计数量 。 专利申请的件数。 新产品产值 / 当年价总产值。 科研经费支出 / 科研人员数量。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数量 / 内资企业数量。 专科以上学历毕业人数 / 年末常住人口数。 普通高等院校的统计数量 。
其中,( 1 ) 式为外生变量的测量模型, ( 2 ) 式为内生变量的测量模型, X, Y 为观测变量, ξ 为外生潜在变量,η 为内生潜在变量,Λx, Λy 为 X,Y 的因子载荷,δ,ε 为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
表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 备 注
研发经费支出 ( 万元) X11 研发人员数 ( 人) X12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竞 争 力 产业发展 潜在竞争力 X3 产业产出 竞争力 X2 产业投入 竞争力 X1 研发人员所占比重 ( % ) X13 科研机构数 ( 家) X14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 万元) X15 总产值 ( 亿元) X21 新产品产值 ( 亿元) X22 专利申请数 ( 件) X25 新产品贡献率 ( % ) X31 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金额 ( 万元) X32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占内资企业比重 ( % ) X33 每万人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人数 ( 人) X34 普通高校数量 ( 所) X35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
新技术 产 业 是 指 研 究 开 发 ( R&D ) 经 费 ( 直 接 R&D 费用加上间接 R&D 费用) 占总产值的比例、 直接 R&D 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 R&D 占增加值 比重 3 个指标远高于各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 我 国以 OECD 的认定标准为基础, 结合我国国情, 确认航空航天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 造业等 8 大类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 高新技 术产业是指那些知识、 技术密集度高, 发展速度 快,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 并具有一定市场规 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等特征的产业 , 具有高成长性、 高风险性、 高驱动性、 战略性等 特征,其中技术创新和创新能力的攀升是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特定产业 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 满足市 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实 质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 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 ,并由
领域,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 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国家 “创新驱动 ” 战略的实施, 以及助推我 国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等因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十 分不平衡,这就使得一国整体的升级战略对各区 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适用。 因此, 对我国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做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 客观揭示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发展中的问 题,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
— 28 —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1 ]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 高新技术 在评价方法选择上, 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复杂 性和关联性,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层次分析方法或 者因子分析方法等都不能很好的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竞争力现状进行有效评价。 为此, 本文采用因 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 首先 运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探索性分析、 然后用结 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对全国 30 个省市、 自 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 , 希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做出较为准确的综 合评价。
3. 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处理多个测量变量, 可
可以得出产业投入、 产业产出、 产业发展潜力对 产业竞争力的贡献, 同时考虑了三者之间的相互 影响; 与因子分析相比, 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判断
以将潜在变量模型与路径分析巧妙的结合起来 , — 30 —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其中,B 表示内生变量的载荷矩阵, τ 表示 外生变量的载荷矩阵,ζ 为误差向量。 结构方程模型为验证性模型,需要建立在一定 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本文先应用 SPSS19. 0 软 件对 数 据 进 行 探 索 性 因 子 分 析, 然 后证。 3. 2 指标变量选取 为了客观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情
[3 ]
可以得到以下假设: 假设 1 : 产业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 增强起着重要作用,R&D 投入强度与产业竞争力 正相关。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资金, 人力的 投入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业的产出水平 。 与传统产业投入不同,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的 R&D 资金投入。智力资本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假设 2 : 产业产出是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绩效 的直接反映,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 因素,产业产出强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 。 自主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 重要因素,专利的申请数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高 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技术、 新工艺只 有得到应用才能创造价值, 新产品的产值可以反 映出新技术、 新工艺的价值创造情况。 而总产值 可以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情况 。 假设 3 : 产业发展潜力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前景,发展潜力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 新产品贡献率表明新产品产值在高新技术产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新产品贡献率越高, 说明产 — 29 —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1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及述评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首先 提 出 “高 技 术 ”
( High - tech ) 一 词。1988 年, 我 国 的 “火 炬 计 划” 将高技术扩展为高技术和新技术, 简称高新 技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 认为高
收稿日期: 2013 —12 —2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12YJA630069 )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项目编号: 10JD015 ) ; 江苏大学 高级人才项目 ( 项目编号: 1281160023 ) 。 作者简介: 刘昌年,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 创新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张银银,江苏大学管理 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刘昌年 张银银 ( 江苏大学,镇江 212013 )
〔摘 要〕 本文从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出发 , 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应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和发展潜力 3 个方面 对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 产出均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增强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产业发展潜在竞争力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的助推效果不明显。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 。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910X. 2014. 04. 004 〔中图分类号〕 F276. 44 〔文献标识码〕 A
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沿海城市为例对高新 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6 ]

综上可见,鉴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 标的复杂性, 截至目前, 对其竞争力的评价还没 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多数学者侧重从高 新技术产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来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 对产业投入、 产出、 发展潜力的 研究较少。而产业的发展恰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 动态变化过程, 产业发展潜力则是一个产业是否 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 因此, 本文从产业投 入、产业产出和产业发展潜力 3 个方面对高新技 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业的潜在竞争力就越强,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高 新技术企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是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等院校毕业人才和普通 高校的数量则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发展提供了 智力资本的保障。 结构模型是用来描述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的验证性模型,方程表达式如下: η = Bη + τξ + ζ (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