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公文大全/卫生防疫公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示范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推进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力逐步均等化,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和水平,保障辖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中心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根据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优示范评估标准(中心)和大同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标准,对创建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对照标准自评打分。
现将自评情况分:对照标准自评打分,整改措施,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部分逐项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置(20分)
1.优化中心环境布局。
诊查室和治疗室等增加了体现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置通道;医疗和保健分区布局合理;对各功能科室及服务流程进行规范设置,方便患者。
2.改善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和设施能够做到清洁、舒适、温馨,卫生间设施良好,干净整洁、无异味;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科室均设立开放式服务窗口;有服务等候区,并配备了适当座椅;在机构内全面实行禁烟,设有醒目、规范的戒烟标识,中心人员无人员吸烟、地面无烟蒂。
二、科室设置(10分)
中心设有以下科室
1.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2.预防保健科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健康教育室、免疫接种室分类设室,妇女保健室和儿童保健室。
3.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西药房、中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观察室、输液室有电视,有躺椅并配备了空调。
三、基本设备(10分)扣1分
1、无煎药机
2、无中药饮片调剂设备
整改措施:以上两种设备已做计划,准备购进。
四、人员配置(20分)扣4分
中心注册的在编人员名单、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注册证、职称证书、资质证书、等相关资料由中心社区办进行整理归
档。
1.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国家法定的执业资格,无非卫技人员从事卫技工作,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90%;(4分)
2.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4分)扣2.5分
2、1中心有1名全科医师、按标准缺5名。
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3分)
4.至少有2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2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卫技人员中5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
(3分)扣1.5分
4、1中心有1名副高职称医师,按标准缺1名.
4、2中心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按标准缺2名。
整改措施:以上三项缺项已向上级医院(同煤二医院)打报告,
申请调配相关人员。
5.具有与所开展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3分)
6.医务人员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学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3分)
6、1人员培训。
根据中心发展需要制定了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使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比例≥95%,继续教育达标率≥96%。
五、基本医疗服务(100分)扣3分
1.健康教育:(5分)
(1)有社区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总结及效果评价。
(2)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①每年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②每年播放不少于6种的健康教育音像资料③每年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内重点人群或重点健康问题,开展不少于9次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④按照标准设置健康宣传栏,内容每2月更换1次。
(宣传栏标准:至少2个、面积≥2㎡/个,设在明显处,宣传栏中心距地面1.5-1.6。
)
⑤每年举办不少于12次健康知识讲座。
2.健康档案:(8分)扣3分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版,
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无随意涂改。
辖区居民档案建档率达到80%;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0%,健康档案合格率达80%。
①、1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低
整改措施:中心已更换了网线,确保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
②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隐私,防止信息外泄。
③健康档案具备真实性、连续性。
④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内容一致(出现三项以上不统一即为不一致)。
④、1个人信息新版纸质个别未更换
整改措施:陆续全部更换完善
3.社区诊断:(3分)
按照社区卫生诊断要求,每3年开展一次社区诊断。
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出社区诊断,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并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有调查资料和分析报告,监测实施成效,做出效果评价。
4.慢病管理:(20分)
①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慢性病管理。
②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制度,建立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
血压制度;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比例≧90%。
③对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而血压增高又不能确诊者,至少进行三次非同日追踪随访,做好登记,记录在35岁以
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登记本上(跟踪日期,血压值),同时完善电子档案;不能确诊者,建议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确诊时间,
做好记录,对确诊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④掌握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人数,并登记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并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随访掌握慢病控制情况。
⑤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率≥60%,2型糖尿病人健康管理率≥60%。
登记管理能方便的统计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5.老年人健康管理:(2分)
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80%。
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慢病管理;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定期复查。
重性精神病管理:(2分)
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辖区重性精神病病人管理率≥40%。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计划免疫:(8分)
①加强门诊管理,掌握辖区7岁以下人口基础资料,做好疫苗领发、使用、异常反应、咨询指导及双签记录;做好消毒和冷链设备管理记录。
②预防接种室布局合理,分苗分台。
③接种人员有接种合格证书。
④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簿)率≥95%。
为适龄儿童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进行常规接种,以辖区为单位单苗接种率≥95%。
强化免疫接种率和群体性接种率≥95%。
8、妇幼保健:(20分)
(1)设立妇女保健室,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
掌握辖区育龄妇女、孕产妇的基数及分布(有登记册),开展优生咨询,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知识,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为孕早期妇女建立保健手册,规范开展孕期保健及产后随访,早孕建册率≥9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
产后访视率≥80%。
(3)开展妇科常见病的普查、防治及随访。
(4)设立儿童保健室,配备专职儿童保健人员,掌握辖区儿童数量及分布(有登记册),为辖区内0-6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辖区内0-6岁儿童保健册建册率≥95%。
开展新生儿访视,辖区内新生儿访视率≥80%
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5)开展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指导,对儿童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及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专案管理。
专案登记管理率≥95%。
访视记录表,填写完整、正确,及时录入存档
9.计生服务:(2分)
具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开展相关服务:(1)有专用的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