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七
• ④文无定法,开头可以是不拘一格的,但要 写清楚论点。
• ⑤文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头。
5.过渡
• 问:为什么要有过渡? • (1)文章要求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过渡能够使
文章连接起来。 • (2)过渡可以避免文章呆板、机械,使文章具有
生命力和色彩。
• 问:如何实现过渡? • (1)过渡词 • (2)过渡句
• 结尾:在历史的这条长河中,岁月本身不会诉说,能够诉 说的只有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但在当前,文化遗产 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对文化遗产进行全民保护、科 学保护,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实属当务之急。
(3)总结+展望式结尾
• 适用情况:全部适用。但展望的视野不必太大, 要避免流于口号主义或空谈。
• 2013年0413联考:四.“给定资料7”中提到“其实只要给 我们工人一个杠杆,我们同样能撬动地球!”请根据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 开头:传统知识分子认为:“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 呆板的”。这一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却也有不合理之处 。这是因为不仅人文是精彩的,科学也是精彩的,科技的 突飞猛进便是科学精彩万分的地方。但科学若脱离了人文 精神的引领便有可能变得呆板起来,甚至变成邪说,因此 将人文精神注入到科学中来,激活科学的生命力是紧迫的 、必要的。
• 开头:物质与精神构成了人类文明当中的两个基本维 度,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但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却使国人陷入了 一种“无目的的物质至上主义”的追求当中,“两手满当 当、心中空荡荡”成为了一种普遍状态,精神家园开始坍 塌。而脱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化发展如同没有根基的 高楼大厦一般,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这启示我们在当前 阶段,应当慢下来,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4)案例现象法
• 适用情况: • 题目中的话题是案例现象类,或者能够与案例现象相关联,
开头第一句话直接引出即可。
• 2016年国考(市地级):四、“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 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 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 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 2012年国考地市级: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 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 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 “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3)关系分析法
• 适用情况: • 题目中的话题属于关系类话题,第一句话可以直接从分析关
系入手。
• 2012年0205京考: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以 “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
• 2015年0425联考:四、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 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请你以“习 惯的是是非非”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论证 有力;(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5分)
• 开头:哲学家休谟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 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习惯它总是会在无形中发挥着 潜移默化的作用,指导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习惯是一种约 定俗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在社会发展变迁中,部分习惯依然得以保留,而部分习惯 则发生了改变。在这一复杂的过程当中,习惯既产生了积 极的意义,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危害,可谓有着是是非非。
2020
大作文技巧七 Trying to be myself
主讲人:蔡顺礼
4.开头
• 开头的写法:
• (1)内涵解释法 • (2)观点引入法 • (3)关系分析法 • (4)案例现象法 • (5)对比分析法 • (6)时代背景法 • (7)名言警句法
(1)内涵解释法
• 适用情况: • 题目中的话题有比较生僻的词汇,第一句话可以直接做解释
说明。文章写作题如果有阅卷要点的话,一般都要求开头就生僻 词汇做出解释说明。
• 2011年0424联考A卷: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 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 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不少于800字。
• 开头:家底是通过人口普查所反映出的一个国家的人 口基数、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其 所代表的经济实力的总和。然而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我们 发现我国“家底”依然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人口素质 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社会管理水 平滞后等,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不仅要摸清人口 家底,更要夯实家底。
•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 “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 ,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 开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这 个时代熠熠生辉,它对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到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科技的发展脱离了人性,科技就会 被滥用,甚至异化成与人对立的力量,成为悬挂在人类头 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因此,让科技具备人性是 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小结
• ①开头基本上都是由“引论+论点”组成。论 点好比鲜花,但鲜花也需要引论这个绿叶陪衬, 文章才显得有生气,有生命力。
• ②开头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 山、表明观点,直接揭示文章主题,切忌拖泥带 水、啰里啰嗦、含沙射影、论点不明。
• ③开头应当言简意赅、准确客观,不要有过多 的描述性语言,少一些抒情。
(5)对比分析法
• 适用情况:
• 题目中的话题能够做二分法的分析,对其意义 与危害,利与弊,成绩与问题,挑战与机遇,理论 层面与现实层面等做对比分析。
• 2015年国考(副省级):五、“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 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 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 开头:不久前,农妇刘女士在骑车回家途中,热心搭 载李老太太,但由于三轮车侧翻,李老太太受伤身亡,事 后刘女士主动提出经济补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却坚决不收 补偿,并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 报 。” 这一感人故事充分说明人间自有真情在,当前阶段 讲道德依然是主流,在大力推进国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 们亟需弘扬这种助人为乐、敢于担当、感恩的精神,尤其 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
(6)时代背景法
• 适用情况: • 题目中的话题能够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关联。第一句话可写
当前的时代背景。
• 2016年0423联考:四、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当前政府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以“众筹:金 钱之外的价值”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
• 要求:观点明确,认识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逻辑清晰,语言流畅,1000~1200字。
(7)名言警句法
• 2011年国考(副省级):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 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
•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 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 开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 话源自于李白的《将进酒》,既描绘了黄河的壮美,同时 也表现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桀骜不驯的品格。千百年以来 ,黄河在激荡奔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 无私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勇 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自我否定、自我调节 的主动适应精神;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 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这些 都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骄傲。在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亟需弘扬这些黄河精神。
• 结尾:灾难是一种客观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不可 否认的事实,因此,在灾难面前,我们应当主动培养起忧 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总结+对策式结尾
• 适用情况:中间部分未提对策,结尾可用对策收 尾。
• 2013年国考(副省级): 5.“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 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 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 章。(35分)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联 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800-1000字。
•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 定资料”;(4)总字数800~1000字。
• 开头:无论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还是“限塑令”,都是政府出台的政策, 而且都是好政策,真正实现了造福百姓的意义。其实,好 的政策是对公民意愿的一种满足,它能够培养公民理性, 涵养公民德性,当前阶段,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好政策。
(1)过渡词
• 因果关系:因为/因此/由于/缘于/所以/结果
• 并列关系:同时/除了/此外/还/也/不仅,而且/ 一方面,另一方面
• 转折关系:但,但是/然而/而/却/其实/事实上/实 际上
• 假设关系:如果…就…;如果…那么…;即使…也 …;只有…才…;只要…就…;假如…
• 递进关系:更,更加/甚至/越发
意识相匹配,同时学礼也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