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
作用
" 论文关键词:复合名词意义构建层创结构概念合成
论文摘要: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
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1.引言
2.理论背景
传统语法把复合名词的意义看作是复合名词各个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相加之和,这显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
吕淑湘先生在《语文常谈》(1980:65)里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像打仗,占据一点,控制一片。
”语言的这种“以点控面”的现象,在复合名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下面笔者就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主要理论作一些简单介绍。
2.1生成派转换理论
Levi(1978)主张复合词的表层结构是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其深层结构是一个关系从句。
例如,“toy factory”是由其深层结构“toy that produced by the factory”这个关系从句转换而来的。
这种理论虽然比传统语法解释更胜一筹,但它仍然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它不可能仅用几个谓词就能穷尽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名词之间的所有意义关系。
例如“rain forest”的意义就不能套用谓词而把它理解为“a forest that has rain”,因为有雨无雨并不是雨林区别于其它森林的根本原因。
其次,它不能解释具有歧义的复合名词的意义,例如“dog collar”可以理解为“a collar used by a dog”,也可以理解为“a collar that a dog has”,它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
再次,这些谓词的含义太宽泛了,谓词本身的意义也具有模糊性,如“mountain town”和“mountain river”涉及“be”这个谓词,但实际上“town”有可能是“small town”,而“river”则可能是“large river”。
这样谓词就失去了它的解释力。
最后,转换理论没有考虑到语言意义构建的动态性。
语言使用者在构建复合名词的意义过程中,往往会依赖社会知识、文化语境等外部因素,使这意义构建过程具体化。
2.2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 Turner(1998)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发展了Langacker的认知理论。
Langacker 认为复合概念结构(Composite Concept Structure)是由其成分概念结构(Component Concept Structure)整合而来的,在整合过程中成分概念必须调整其概念结构以形成复合概念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
(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Turner,1996:113),被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源域(Source Domain),接受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目的域(Target Domain)。
所谓概念合成理论,就是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
概念合成理论是对在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
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
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类指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The Generic Space)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The Blended Mental Space)。
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新显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
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4.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的作用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离心构式复合名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因为离心构
式复合名词往往与隐喻和转喻有关(王文斌,2005),尽管“转喻投射具有认知域内部的特征,而隐喻投射则具有认知域外部的特征”(张辉,2003:49),可这两种手段都是将源域的某一凸显特征投射到目的域的某一对应特征上来,将两者整合起来。
例如egg之所以能与head结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源域egg具有“光秃秃的”这一凸显特征,将之投射到目的域head的对应特征上,在经过与“知识分子”在认知域内部凸显特征的对应,遂组合成egghead,意指“知识分子”。
其次,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不同的是,有时会涉及隐喻和转喻,有时则不会,如bubble economy一词,bubble和economy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bubble为具体概念,而economy为抽象概念,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属于反常搭配,人们之所以将bubble 与economy组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人们舍弃了原句法结构中各自的次要成分,凸显了“经济”和“泡沫”之间的内在特征,所以才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表示“虚假繁荣的经济”。
此类的复合名词在英语词汇中并不少见,如mushroom cloud(蘑菇云),cold war (冷战),black market(黑市),sunrise industry(朝阳企业),junk food(垃圾食品)等。
还有大量的复合词并不含隐喻和转喻模式,但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如sunrise这一复合词,sun和rise 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sun为实体概念,rise为空间概念,两个的心理空间结合在一起表示“日出”。
5.结语
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离不开概念合成理论。
它的四空间模型是以相
似性为基础表现层创结构在合成空间中得以产生的过程,它既强调输
入空间相关成分的映射和向复合空间的投射,也强调语言理解者应从
复合空间里寻求各种可能性,构建与语言理解所必须的相关输入空间,为语言理解提供必要的指称参考背景,使语言理解成为可能。
概念合
成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言语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
但它“并不是唯一需要证伪的理论,而
是一个基本框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王文斌,2007),有些问题它也无从解决,如概念合成的理据、语义条件的限制等。
这
些问题或现象今后尚须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Turner M.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 In Adele Goldberg(ed.).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CSLT Publications,1996:113.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151. [3]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Jackson,H. Amvela,E. 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 [M]. London:Cassell,2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