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2.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 肾性贫血 3. 1,25-二羟维生素D3 (1, 25-(OH)2VD3) ↓
---- 低钙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 4.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 (KKPGS) ↓
---- 肾性高血压 5. 甲状旁腺激素 (PTH) ↑ 和胃泌素 ↑
---- 肾性骨营养不良、消化道溃疡
少尿期 多尿期
尿量400 ~3000 ml/d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低下
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 渗透性利尿
恢复期
肾小管上皮修复,肾功恢复 机体内环境基本恢复稳定 肾功能恢复需要几个月以上的时间
非少尿型ARF
概念: 尿量 > 400ml/d 的ARF
特点: 无少尿,但有进行性氮质血症 尿比重低而固定,尿钠含量也低
3、肾后性(阻塞性) ARF
尿路阻塞(结石、输尿管受压) 膀胱出口阻塞(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阻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致病因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肾小球损伤 肾间质疾患
肾实质损害 GFR↓
肾性(器质性)AFR
肾前性(功能性)ARF 时间过久
肾性(器质性) ARF
时间过久 肾后性(阻塞性) ARF
两种ARF少尿期尿液变化比较
致病因素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灌注急剧↓
GFR↓
肾前性AFR
2、肾性(器质性) ARF
(1)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持续肾缺血 肾毒物:重金属(汞、铅等)、
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有机化合物(四氯化碳、甲醇等)、 造影剂、磺胺、蛇毒、生鱼胆、肌红蛋白等。 体液因素异常:严重的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2)肾脏本身疾患: 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二、发展过程
1. 肾储备功能降低期(代偿期) 2. 肾功能不全期 3. 肾功能衰竭期 4. 尿毒症期
三、发病机制
(一)几种主要学说 1. 健存肾单位假说 2. 肾小球过度滤过假说 3. 矫枉失衡假说 4. 肾小管细胞和间质细胞损伤假说
(二)肾单位功能丧失的机制
四、功能代谢变化
(一) 尿的变化 1. 尿量的变化 (1)夜尿 (2)多尿 (3)少尿
细胞坏死 失灵 基
DIC
激肽和前列腺素合成 内皮素合成
管和髓袢
原尿 细胞碎片 肾血管内皮 回漏 形成管型 细胞肿胀
肾间质 肾小管 肾脏血液灌流量
入球小动 脉收缩
重吸收 Na+、Cl-
原尿Na+
水肿 阻塞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刺激致密斑
囊内压
GFR↓
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激活
少尿
(三)肾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三、功能代谢变化
(一) 肾小球因素(主要因素)
1. 肾血流↓(肾缺血) (1)肾灌注压↓ (2)肾血管收缩 (3)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4)肾血管内凝血
2. 肾小球病变
(二) 肾小管因素(辅助因素)
1. 肾小管阻塞 2. 原尿回漏
少尿型ARF发病机制示意图
肾缺血、肾毒物
肾小管上皮 钠泵 氧自由 肾内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损伤近曲小
尿比重 尿渗透压mOsm/L
尿钠mmol/L
尿/血肌酐比 尿蛋白 尿沉渣镜检 甘露醇利尿效应
功能性ARF >1.020 >400 <20 >40:1
阴性或微量 轻微 佳
器质性ARF <1.015 <350 >40
<10:1 +~++++ 各种管型和细胞

二、 发病机制 ---- GFR ↓是中心环节
紊乱
▲ 解释2
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的区别
▲ 解释3
急性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尿毒症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自学)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GFR ↓ 1. 肾血流量↓ 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 肾小球滤过面积↓ 4.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
二、 肾小管功能障碍
机制: GFR轻度下降,肾小管尚有部分功能,但 肾脏浓缩能力降低。
恶化
非少尿型ARF
少尿型ARF
利尿治疗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慎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二)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三)对症治疗
严格控制入液量 处理高钾血症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控制氮质血症 透析疗法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内容
概述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尿毒症
概述
▲ 解释1
肾功能正常 (排泄、调节、内分泌)
肾 功 能 不 肾功能严重障碍 全 (三方面功能障碍)
相对稳定 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
概念
急性肾功能不全
短期内
各种原因
肾泌尿功能↓↓ 内环境严重紊乱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
临床类型:1)少尿型 2)非少尿型
一、分类和原因
1、肾前性(功能性) ARF
各型休克早期、失血、脱水、心力衰竭、肝肾综合症
概念
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数月/数年或更久
肾单位进行性↓
内环境紊乱
泌尿 / 调节代谢 / 肾内分泌 三方面功能障碍
一、 病因
凡能造成肾实质渐进性破坏的疾患 均可 致CRF。
肾脏疾病: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原发性)
肾外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 (继发性)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等
1. 近端小管功能障碍 重吸收、排泄障碍 ---- 肾性糖尿、钠水潴留、 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 髓袢功能障碍 原尿浓缩障碍 ---- 多尿、低渗尿、等渗尿
3.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功能障碍 分泌、浓缩和稀释障碍 ---- 钠、钾代谢障碍和 酸碱平衡失调,肾性尿崩症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 钠水潴留、肾性高血压
少尿或无尿
少尿型ARF
尿的改变
低比重尿
尿钠高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少尿期
“一少” “四多”
氮质血症
肾排氮源性代谢产物障碍 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
少尿
水中毒
内生水增加
摄水过多 尿钾排出减少
高钾血症(最危险)
细胞内钾外释
摄入钾过多
代谢性酸中毒
肾排酸功能降低 肾小管排酸保碱功能降低
多尿期
体内固定酸生成增多
恢复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