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施肥量方法
基 有机肥 碳铵 二铵 氯化钾 尿素
800斤/亩 目标产量 900斤/亩 时间 方法 犁地前 撒施
肥
追 肥 叶肥
5333
100 30 15 多元微肥
15 返 青 撒施结 合浇水
扬花期 喷施
制表人
年月 日
100x
练习作业1:新乡潮土小麦以地定产算式:y= 19.241+0.07x
土壤中高肥力,不施肥产量420斤/亩,现有一块地土壤养分测定值:碱解N:80 ㎎/㎏;速效磷:20 ㎎/㎏ ;速效钾:140 ㎎/㎏ ;有效养分系数: 碱解N:45%; 速效磷:75%;速效钾:65%;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供N占全部肥料 供N的2/3,其余作追肥,磷、钾肥一次底肥施入,优质有机肥按最低用量在 基肥中施入。现有磷酸二铵、硝酸磷肥、钙镁磷肥、碳铵、尿素、氯化钾肥 料品种,试拟定施肥方案,并填制配方明白卡。
练习作业2. 专用肥配方设计
花生专用肥(适合河南土壤)填料(调理剂)可用硅藻土、褐煤粉、钙镁磷肥等。
苹果专用肥为有机无机专用肥,有机质含量≧15%,有机肥使用发酵鸡粪:有机 质32%、N1.8%、P2O50.85%、K2O1.6%)填料(调理剂)可用硅藻土、褐 煤粉、钙镁磷肥等。
3. 配方中各肥料量以百分率表示。肥料养分分析式可根据附表八数据作参考。
配方施肥技术 一、平衡施肥法(计划产量施肥量的估算) (一)计算公式: 1.斯坦福(Stanford)算式:
一季作物总吸收量 - 土壤供应量
某养分元素的合理用量=
施入该养分的当季利用率
肥料供养量
土 壤供养量
低中 高
作
物
吸 收
随产量不同而不同
总
量
2.以产定肥算式:
计划产量需养量-土壤供养量 计划产量施肥量=
a
x
当b>0,c<0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按渐 渐率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 减少。
4.报酬递增型 y
x
(三)肥料效应的经济分析
探讨施肥成本和施肥利润之间的变化关系,目的是找出经济 最佳施肥量,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概念:
总产量 :不同施肥水平下获得的产品总量(TP)
1.目标产量 800斤×(1+12%)=896斤≈900斤/亩
2.目标产量需养分量 N=900/100×3=27斤/亩 P2O5=900/100×1.25=11.25斤/亩 K2O=900/100×2.5=22.5斤/亩 3.土壤供养量 N=400/100×3=12斤/亩 P2O5=400/100×1.25=5斤/亩 K2O=400/100×2.5=10斤/亩
附录八
3.土壤供应养分量
⑴在同一肥力水平的土壤上设置肥料五项处理试验,以无肥区 产量计算土壤供养量
小麦三要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斤/亩) 处理 CK PK NK NP NPK 产量 280 300 388 372 400
土壤供N量= 300 ×3=9斤/亩
100
土壤供P2O5量=388/100×1.25=4.85斤/亩
(22.5﹣10)﹣ 5333.3×0.6%×25% /60%×50% =(12.5 – 8)/0.3=15斤/亩 9.追肥中需尿素 (27- 12)×1/5 /46%×50% =13斤/亩
(三) 土壤名称
配方施肥明白卡
地力基础
农户 x x x
前作产量
壤质潮土
中等偏上
作物
品种
冬小麦
矮抗58
施肥数量(斤/亩)
注:所有没给定的参数可通过教材、讲课笔记、图书馆查阅资料自行决定。但要有根据
二、肥料效应函数法配方施肥
研究肥料增产效应的变化规律,探讨肥料经济效益的变化,
从而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施肥量。 (一)肥料效应模式 1.概念:
⑴肥料效应:作物通过施肥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或:作物产量对 施肥的反应。这是狭义的。
边际利润R =边际产值﹣边际成本
生产弹性:产量变动率和投资(肥料)变动率的比值
∆y/y
∆y
x
Ep=
=
∆x/x
∆x
·y
=
∆y ∆x
/
y x
MP
=
AP
即: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比
2.肥料经济效应分析(以冬小麦氮肥增产试验为例 单位:斤/亩)
N施用量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TP
平均产量:单位肥料投入所取得的产量 AP= X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肥料后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减额
MP=
∆y ∆x
精确边际产量 MP=
dy dx
总产值:总产量y×产品价格Py
总成本:总投入x×资源价格PX
总利润:总产值﹣总成本
边际成本=∆x·PX ∆x:生产资源增量
边际产值=∆y ·py
∆y :边际产品
广义的可包括肥料作用于作物生长发育上的反应。
⑵肥料效应模型:反映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函数 式表达的称肥料效应函数。
2.肥料效应的一般模式:
⑴直线相关模式
y
产
y=a﹢bx
量
a :不施肥产量
x 施 肥量
b: 效应系数(边 际产量)等于平均 产量,每增投一单 位资源(肥料)得 到的增产量是一样 的,属固定报酬型
总产量 200 260 340 430 512 590 620 632 632 600 560
增产量 --60 140 230 312 390 420 432 432 400 360
平均增产量 --60 70 76.6 78 78 70 61.7 54 44.4 36
边际产量 --60 80 90 82 78 30 12 0 -30 -40
2.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
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 =
计划产量 ×形成100斤经济产量所需 100 养分量
例:小麦计划产量1000斤/亩,形成100斤麦籽需N3斤, P2O51.25斤,K2O2.5斤; 计划产量所需N= 1000 ×3=30斤/亩
100
计划产量所需P2O5=10×1.25=12.5斤/亩
计划产量所需K2O=10×2.5=25斤/亩
上式改写为: ∆y
∆x
=
Px Py
微分得: dy =
dx
Px ①式
Py
精确边际产量等于单位肥料价格和单位产品价格之比时经济 效益最大。根据肥料单因素一般效应模式:
土壤供K2O量=372/100×2.5=9.3斤/亩
⑵土壤有效养分系数法
土壤有效养分系数(%)=
无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亩)×100% 土壤养分测定值(ppm) ×0.15
土壤供养量=土壤测定值(ppm)×0.15×有效养分系数
例:土壤养分测定值:碱解N:80ppm;速效磷:20ppm;速 效钾:140ppm;有效养分系数: 碱解N:45%;速效磷:75%; 速效钾:65%
360
单位:元
总成本 总利润
0
0
12
48
24
116
36
194
48
264
60
330
72
348
84
348
96
336
108
292
120
240
肥料效应三阶段
y
肥料效应三阶段
产
量
EP﹥1
1﹥EP﹥0 C
不完全合理施肥阶段
BB 技术合理施肥阶段
EP﹦负值 y
递增
完全不合理施肥阶段
A 90
78/78=1
AP
X施肥量
⑵曲线效应模式:
dy dx
=C(A-y)
dy dx
:产量增长率
A:最高产量
Y:一定施肥水平时的实际 产量
C:效应系数
上式积分后即米采利希方程式:y=A(1-e-cx) 指数式
属报酬递减型(
∆y1 ∆x1
>
∆y2 ∆x2
>
∆y3 ∆x3
>……)
3.抛物线模式: y
y=a﹢bx﹢cx2 或: y=b0﹢b1x﹢b2x2
肥料含养量%×肥料养分利用率%
(二)参数研制与获取: 1.计划产量指标(目标产量)的确定 ⑴以地定产法(建立以地定产算式) 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
无肥区农作物产量 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 ×100%
y
沈阳市玉米试验
依存 率%
x y
%=18.92+0.063x
r=0.8507※ n=21
x 无肥区产量
有机肥最低用量的计算
有机肥最低用量=
土壤供N量
有机肥N含量%×(1-有机肥N利用率%)
原理:有机肥残留N量和当季土壤供N量相等的有机肥用量
例题:
冬小麦前三年平均产量800斤/亩,土壤中高肥力,不施肥产 量400斤/亩,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供N占全部肥料供N 的4/5,其余作追肥,磷、钾肥一次底肥施入,有机肥中等质 量,按最低用量在基肥中施入。现有磷酸二铵、碳铵、尿素、 氯化钾肥料品种,试拟定施肥方案。
4.有机肥用量 有机肥用量=12/0.3%×(1-25%)=5333.3斤/亩 5.基肥中化肥需供N量 (27 - 12)×4/5 - 5333.3×0.3%×25%=12 - 4=8斤/亩 6.基肥中二铵用量
(11.25 – 5 )- 5333.3×0.15%×25% /46%×30% =(6.25 – 2)/0.138=30.8斤/亩 7.基肥中需碳铵量 (8 – 30.8×18%×50%)/17%×30%=(8 – 2.77)/0.051 =102.5斤/亩 8.基肥中需氯化钾量
y=
100 x
18.92+0.063 x
y:计划产量指标 X:无肥区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