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二微机中考
机器人知识点(以下张必须全部背过)
(1)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备。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好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的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2)机器人的分类:
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3)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机器人感受信息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输入设备)来收集外部的信息,然后把信息传递给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MCU),再通过它的执行器(输出设备)将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
机器人的各部分和人的对比图:
机器人与电脑的对比:
(4)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智能机器人是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动作能力、规划能力和协同能力等,是“能自动工作的机器”。
智能机器人将是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机器。
今后将融合机构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微电子学、光学、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仿生学等多学科和技术的综合研究制造出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
组装机器人
(1)制作一个教学机器人需要搭建它的物理框架、行动机构、逻辑控制机构,传感器、能源系统等多个方面。
实验需要经历器材准备,模型搭建,电路连接,程序指令的编写,下载,检验等过程。
把程序传输到电子产品的过程叫做下载。
(2)两驱三轮车和两驱四轮车都是有两个驱动轮组成,不同的是一个是万向轮,另一个是从动轮。
四驱四轮车的四轮都是由四个驱动轮组成,可以提供更强的动力和抓地力,广泛的被应用到越野汽车上;四个电机协同工作,如果速度不匹配将会造成失控、翻车等严重问题。
程序控制机器人
(1)流程图
流程图是表示程序算法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用程序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完成任务。
流程图定义:表示工作过程中事物各个环节进行顺序的简图。
流程图结构一般分为三种: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又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传感器
传感器常见的有:接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磁体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等,可根据不同的条件触发传感器,控制电路状态,反馈信息。
接触传感器(碰撞传感器为例)的工作状态: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光反射的原理实现的。
首先每个红外线传感器上都有一个红外光发射管和一个红外光接受管,当红外光在发射过程中遇到浅色的物体后就会出现反射现象,光电管就是利用识别反射光的强度来判断出前面是否有障碍物的。
如果前方没有物体或者是黑色物体,红外光将没有反射光线或反射光线极弱,不能触发传感器反馈信息,所以传感器认为前方没有障碍物。
温度传感器是能感应温度的传感器。
(3)机器人基本程序设计
各种教学机器人不论是流程图式的模块编程,还是代码编程,设计思路都是一样的。
1、简单程序设计
以两驱车为例,如果两个驱动轮等速前行,则小车直行,如果两轮不等速,
小车会向左向右转动。
通过设计可以使小车的轨迹走出圆形等形状。
例:(流程图)
2、智能蔽障程序设计
【任务】小车在前进过程中,要求避开障碍物后继续前行。
【搭建】改装小车,在车头安装碰撞传感器,方向向前。
(该实验也可用红外传感器判断障碍物)
【流程图】
3、智能循迹程序设计(巡黑线)
【任务】在一块白色的平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黑色轨道,要求小车能沿着轨道前进,行驶过程中不停的纠正前进的方向。
【搭建】改装小车,在车头两侧装上2个反射型红外传感器,方向向下。
(2 个传感器间距大于轨道宽度)
【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