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2020郑开大道沿线地区总体规划
最新-2020郑开大道沿线地区总体规划
规划依据——上版规划
• 《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河南省发改委,2006.12)
– 郑汴一体化发展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重要 突破口之一
• 省长办公会精神
– 在郑州、开封之间建设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开发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人 口集聚的重要产业带
– 同意以郑开大道为依托,规划白沙、官渡、汴西三个组团,将郑开大道两侧 区域发展为中原城市群的先导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节约 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 考虑到国家现行的土地紧缩等政策,郑开大道的辐射区不宜过大,可进行适 当压缩
本次规划重点
• 落实《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及省长办公会精神
– 适当调整规划用地规模 – 用地布局调整和优化 – 交通及基础设施的细化 – 近期建设规划 – 景观规划
• 根据2007.1.31会议主要修改:
– 规模的进一步压缩 – 城市结构模式的提炼整合 – 用地布局的局部调整 – 景观动画的细化 – 其它各部门意见
– 推进郑汴联合发展。
– 加强郑汴两市在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相互 衔接,形成功能协调、产业互补、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 展的新格局。
– 在郑州与开封之间形成以两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机场高 速)、一条一级公路(国道310)、一条城市道路(新建城际快速通道) 以及陇海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和城市轻轨为基本骨架的快捷的交通通道。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 郑汴一体化发展产业集聚区 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区域发展模式——葡萄串理论
“交通轴+城镇组团+生态绿化”城市模式
沿交通轴,在适合的发展地带,布置“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在适当的地 点布置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城镇走廊间留有充足的绿地、阳光和空 气,保证生态健全,创造有机的人居环境体系。 在区域层面:依据城镇的发展条件,确定“葡萄”的大小和内容,相互串连, 逐步形成城镇走廊;同时保持绿色空间系统,从城市美化走向区域美化,保证 生态健全,创造有机的人居环境体系。 在城市层面:根据用地条件和发展可能,形成多组团的“串珠”格局,其间 以快速干道连接各组团;同时提供足够的公园、游憩场所,保持人和自然的良 好接触,形成宜居环境。
规划范围
• 规划区范围:西起京珠高速公路,东至开封金明大道,南 从规划的南连接线(连接郑州中央大道与开封宋城路), 北到规划的北连接线(连接郑州北四环与开封东京大道), 总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其中郑州市段约为116.7平方公 里,开封段约为48.3平方公里。
• 郑开大道东西长44km,两侧南北各2km左右。
紧凑型发展
地段发展模式——TOD发展模式
TOD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依托轨道交通等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引导城市发展 方向;在考虑站点交通功能的同时,通过站点与两侧集合多种功能的综 合体整体规划、一体化建设,实现功能互补和土地的集约利用。
吴良镛先生倡导的城市模式
城市发展模式——紧凑型城市理论
紧凑型城市理论(the compact city),强调城市紧凑布局,城乡用地界线 清晰。有序组织城市使其具有不同功能、不同等级的中心,在城市建设区域提 高建设强度,避免无序扩张和四处开发。 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集中开发建设,二是提高建设强度。
TOD发展模式
美国TOD发展案例
城市模式——水城田林一体的“田园城市”
为了避免“摊大饼”与沿路无序蔓延,新的地区、新的发展模式:
• 强调交通轴的导向作用(轴、核) • 强调形成串联的城市组团 • 强调组团间的生态绿化间隔 • 强调交通、用地在形态、功能上协调一致 • 强调区域共生、城乡一体的结构形态 • 强调建设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同时,融入传统历史文化因素
城市模式——现代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融的建设模式
现代——
•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 • 现代化的公共市政设施 • 现代化的景观风貌 历史—— • 古都名城代表人物、事件等沿路节点串连 • 再现商城宋都的繁华、商贸 • 特色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的再现 城市—— • 高强度的开发建设 • 现代化的生活节奏 • 便利的都市生活 乡村—— • 田野、公园的开阔环境 • 优雅、休闲的度假时光 • 健康的田野的空气、阳光环境
现状地形
• 规划区内地势自西向东缓慢降低。 • 规划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西高东低(高差约9米左右,74m-
83m),中牟县阎堂村附近地势较高(约85米左右)。
现状易涝区
• 区域地势平坦,易形成内涝区 • 在避开易涝区的同时要求,该区域发展定 位为:
现状——发展的基础
• 人口与村镇
– 主要涉及到的行政辖区包括:郑州市管城区圃田乡、中牟县白沙镇、刘 集乡、大孟乡、官渡镇和开封市汴西新区及中牟林场部分用地。共有85 个村庄,其中,13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人口9.7万人。
现状——发展的基础
• 用地现状
– 现状用地大部分为耕地,面积13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 的80.6%。其中,基本农田10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66.3%;村镇建设用地占8.6%;是典型的尚未大规模开 发的农村地区。
– 依托城际快速通道,加快郑东新区、中牟组团、杏花营工业板块建设, 推动郑州与开封全面对接。
规划依据——上版规划
• 《郑汴城市连接线两侧产业用 地布局规划》
– 郑汴一体化是尽快提高郑州城市 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周边发展的有 效途径
• 《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与郑汴 城市连接线两侧产业布局规划》
– 沿郑汴城市连接线两侧布置带状 用地,辅以绿化隔离,形成生态 产业发展带。
2006-2020郑开大道沿线地区 总体规划
规划依据——上位规划
• 中原城市群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确 定的重点开发区域。
• 《中原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
– 发展重点和发展时序:重点建设郑— 汴—洛(陇海)产业发展带;优先推 动郑汴一体化。
规划依据——上位规划
•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