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24
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以“追求优越”为统一人格的核心和总目标。 ❖ 以缺陷(器官、心理、社会方面的)的自卑和补
偿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补偿”说) ❖ 追求优越和补偿会形成特定的生活风格和人格特
心理物理场(考夫卡)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
10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1.心理生活空间(LSP)
准物理的事实 E:心理环境 准社会的事实
准概念的事实
P:人
内部个人区域(I-P) 知觉运动区域(P-M)
行为与心理环境的函数关系: B=f(P,E)=f(LSP) 生活空间既指个体,也指团体
义中的表现
义中的发展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 反射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习理论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论
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米勒和多拉德的模仿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
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 反映势能说
个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产生某种反应倾向的能力,作 用于驱动个体在一定方向上的行动。它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 诱因、刺激强度、抑制力等四个因素交互作用决定。
相关实验研究 1.群体决策与社会改变的实验 2.领导与群体生活的实验
14
三、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 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平衡理论 归因理论 一致性理论 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15
(一)一致性理论
❖ 提出者: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 ❖ 基本观点
-+- 信息源
认知对象 ++-
-++
16
(二)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人的认知与情感是相符
情感
认知
17
思考题
❖ 试选用刚才讲到的某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 释下述社会心理现象:
李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对员工特别严厉,员 工们对他很不满,经常在一起交流对他的厌恶之情,并商量 着一有机会就跳槽。李先生得知了非常生气,一位朋友告诉 他,可以建立一个员工放松室,内设李先生自己以及其它公 司管理者的橡胶仿真像,供员工打击出气。方案实施之后, 员工的不满情绪果然减少了,公司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 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行为(B)
环境(E)
人(P)
❖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自我评价、预期和自我调节功能)
6
二、社会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观点
假定行为的原因在于个体过去的学习历史中. 行为原因主要存在于外部环境中. 研究外显行为
❖ 内驱力降低说
个体做反应时,如该反应能满足需要则降低内驱力,该 反应便获得强化,从而建立与某刺激的联结关系。
3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食物
B阻塞点 2
1 3
A阻塞点
1.S-O-R
2.学习是有目的的,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和途径。
起点
4
米勒和多拉德的模仿说
❖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效仿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 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 ❖ 模仿也是习得的,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 ❖ 模仿是在有选择地强化与榜样相同行为的条件下进行的。 ❖ 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是模仿学习的四个基本因素。
7
三、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等人采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 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
主要观点: 客观上存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趋利避害等。 奖赏=正数;惩罚=负数 人的社会行为出服从客观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律。 报酬-代价>零 分配公平原则。 我的报酬/我的代价=他人报酬/他人代价
第二章 社会心理 学的派别及理论
本章重点: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精神分析的社会心理学观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观点
学习指一个生物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做出的 各种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的早期形式 学习理论在激进行为主 学习理论在温和行为主
18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 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阿德勒 荣格
19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 犹太籍商人家庭。他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 新纪元,并开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 心理学的新领域,奠定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新的医学模式基础,创造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 法和技术。
20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21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生存本能 (life instincts)
死亡本能 (death instincts)
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求杀欲望的死亡本能
向外:破坏、损害 向内:自我谴责、自我 、征服等侵犯倾向 惩罚和自杀等自毁倾向 22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良心和自我理想 现实化了的本能 潜意识本能
11
一种更形象的比喻
I-P P-M E
I-P P-M E
I-P P-M E
12
2.行为的产生
持续
消失
紧张心理系统
活动的动力来源
不满足
满足
需要 目标
行为
13
3、群体动力学说
勒温对群体的理解 群体(团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价值标准,
有机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聚在 一起,使个体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体。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超我
自我 (防御和中介)
本我 (不断发出冲动并 要求得到满足)
使人知道自己具 有认识现实并依据 现实通过活动去满足 欲望的能力,为了使个体 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大力地去对本我进行
控制和压抑
23
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 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 学之父”。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症,是精 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但1911年因公开反 对弗的泛性论两人关系破裂。
注意:社会交换是指存在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心理、社
会行为方面的交换。
8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中 的认知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不是指 某一种统一而严密的具体学说,而是指 有共同的理论渊源,运用一致或相似的 概念、工具来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的 各种观点的集合。
9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自我
环境
地理环境
行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