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大840电力电子考研复习经验贴(初试+复试)

浙大840电力电子考研复习经验贴(初试+复试)

备考用书: 初试: 数学一:数学复习全书,660 题(李永乐),400 题(李正元),真题试卷版(05-15,李永乐)。 英语一:黄皮书阅读理解,黄皮书真题(05-15),考研英语(一)二十年真题详解,黄皮书热点作文 80 篇,黄皮书写作狂背 30 篇。(黄皮书即张剑主编,世纪高教出版) 政治:大纲解析(高教版),1000 题,知识点提要,形策及当代世界经济政治,8 套题,近十年真题,考 点预测,形策补充材料,4 套题。(除大纲解析外,其他均为肖秀荣考研政治系列的参考书) 电路:电路原理第三版(范承志,机械工业出版社,不过现在出了第四版了),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 解析第二版(李玉玲,机械工业出版社),真题 2000-2014。 复试: 单片机基础第三版,李广弟,北航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徐德鸿,科学出版社。
初试备考过程: 数学一: 7.12,开始看数学复习全书。看了半章就不想看了,因为还有短学期的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所以实习结 束后的 8.7 才开始去自习室复习,这时是全天看数学,直到看完高数部分才开始同时看其他科目。 9 月底,全书第一遍看完,开始做 660,一边做一边翻全书,复习知识点。 10 月底,660 做完,开始看全书第二遍,同时把各章重要知识点如公式之类整理在笔记本上,以方便查阅。 11 月中旬,开始做 400 题,两天一套,总共有五套题,要看表。 11 月下旬,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共 11 套,从前往后做的(05-15),但 14 和 15 的留在 12 月下旬热 身。 400包括微积分一到微积分三、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且这些 课程都是大一大二学的,遗忘较多,所以数学最好早点开始看,我是八月开始看的,后面觉得试卷的练习 量不够,所以建议从七月份开始看,这样全书、660 题的进度就能提早一个月,就能多出一个月的时间来 做模拟题,例如 6+2,四套题等等。 全书至少要过两遍,个人觉得数学的话,一定要多做题,多练套题,要提高自己的答题策略和速度,稳定 自己的发挥水平,尽量减少低级错误。 今年的数学一,似乎比往年难一点,然而自己的失分大部分是因为失误,并非不会做,本来应该考 130+的, 可见发挥很重要。 数学的话,应该以 140+为目标,相当于专业课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英语一: 7 月,把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绿皮书)过了一遍,感觉记单词很枯燥,效率不高,而且觉得自己 的词汇量足够应付考研英语,之后就再没有看词汇。 9 月初,数学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看完后,开始做黄皮书阅读理解,一天一个单元,做的时候同时记录每 篇用时,以此来把握阅读速度。共 100 篇,4 篇一个单元,所以做了 25 天。 9 月底,开始做黄皮书真题,安排在晚上进行,两天一套,当天晚上做了并对答案后,第二天晚上看解析。 做的时候同样要计时,对答案后计算客观题部分的失分。 10 月下旬,真题第一遍做完,自己在网上搜集了历年真题的电子版,打印装订成册,开始做第二遍,还是 两天一套,由于都做过了有印象,所以用时几乎减了一半,同时也不用仔细看详解了,节省出的时间用来 把解析里的生词记在笔记本上。 11 月中旬,真题第二遍做完,淘宝上发现了一种考研英语一二十年真题详解,而且很便宜,买来开始做第 三遍,依然两天一套,此时做起来就像默写答案,晚上除了做真题外,剩下的时间开始看作文 80 篇。 12 月初,真题第三遍做完,晚上继续看作文 80 篇,看完后开始看作文 30 篇。 临考前做了一套 20004 的阅读来热身,熟悉阅读速度和感觉。 小结: 黄皮书的阅读理解,较之于真题,文章较长,题目的设置较偏,选项的设置也不够好,因此做起来,错的 会比真题多一些。但做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合适的阅读速度和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4+1,共五篇,共 25 个选择,每个两分,共 50 分,可以说是英语的半壁江山。因此一定要保证 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保证错的不超过五个。新阅读一般是可以不错的。 翻译的话,得过且过,总共 10 分,一般能拿五分吧。 完型的话,共 10 分,20 个选择,每个 0.5 分,因此多错几个也影响不大,不必特地训练。 做真题时,我是先做完阅读理解(包括新阅读),然后做完型,再做翻译。具体顺序因人而异吧。 词汇的话,如果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够的话,就要反复背单词书了,我觉得可以从一上大三就开始看词汇书。 作文的话,小作文背模板,大作文背满分范文(不要背模板成文),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 20 分,总共 30 分,一般拿十大几分还是不难的。 真题做后两遍的时候,会比较痛苦,因为许多答案都有印象,但这个没关系,重要的是以此来保持做题的 感觉。 英语的话,考 70 左右还是不难的。今年的试卷,阅读有两篇感觉比较难,写作感觉写得一团糟无话可说, 以为只能考 60+了,结果考得还不错,感觉英语成绩今年普遍偏高。 关于英语,有一个读研期间免修英语的政策: 六级 480 及以上(其中听力 145 及以上),可以申请免修英语,如果你的考研英语是 75 分及以上,那么系 统会自动免修英语。此处六级的有效期是两年。 所以考研英语大家也是要努力去提高的。
作息: 早上七点半左右起,八点半开始复习,十一点半去吃午饭,十二点多回到自习室或图书馆,不回寝室午休, 困了趴在桌子上小憩,五点半左右去吃晚饭,六点多回到自习室或图书馆,自习室的话晚上待到十一点左 右,图书馆的话待到九点半,回寝后大概十二点睡觉。 回寝后基本不再看书,上上网,看电影,看中国好声音,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后来看漫威和 DC 的美 剧。 节假日从未给自己放过假。
浙大电力电子考研复习经验贴(初试+复试)
考研成绩:政治 72,英语一 79,数学 125,电路 145,总分 421,排专硕第二。 本科:浙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报考:浙大电力电子与电力电子传动专硕。
复习概况: 7.12 开始,真正进入状态每天复习是从 8.7 开始的,一直持续到初试前一天 12.25 中午。 开学前在教四的三楼或四楼的自习室,开学后长期在图书馆 401 理工阅览室,中秋节和国庆节图书馆放假 时回到教四的自习室。 寒假即 2 月份把复试笔试的参考书过了一遍,返校后的半个月里把笔试科目的课件过了一遍。
总的来说,复习开始的顺序应是:英语(如果记单词的话)、数学、政治、专业课。
初试的时候,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电路。个人觉得做真题的时间安排和考 试安排对应起来比较好,大概有助于特定时段大脑里相关知识的活跃,所以数学一般上午做真题,电路一 般下午做真题,英语真题的话是迫于无奈安排在晚上,而且也是考虑到白天效率较高,应该复习数学和专 业课,政治的话就无所谓了。 考研的复习,最好有几个小伙伴陪你,这样既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又不会觉得寂寞空虚冷,而且还可 以帮你占座。所谓,氛围很重要。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考研,既然选择了考研,就是选择了坚持与奋斗,选择了寂静与孤独,期间会有各种 迷茫、枯燥乏味、寂寞,以及各种诱惑,当九月份到处在谈论保研时,当中秋节国庆节别人各种浪时,当 十一月经过秋季大型招聘会门前时,当回寝后看到室友自在地打游戏时,当暑假别人都回家了你却不能回 时,你要知道,你必须坚持下来。正如学长说的,“心态要平和”,一路走来,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电路: 9 月下旬,数学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看完后,开始看电路。一边看电路原理教材,一边看学习指导,教材 上的课后习题没有做,但教材上的例题都做了,先看完教材一章的内容讲解,然后去看学习指导上相应的 例题,安排在下午进行。 10 月底,电路教材和学习指导第一遍看完,开始看学习指导第二遍,也即把上面例题再做一遍,安排在上 午进行。 11 月中旬,学习指导第二遍看完,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共 15 套,是从后往前做的(14-00),安排在 下午进行。 12 月下旬,把 13 和 14 的真题重做了一遍来热身。 小结: 建议电路原理和学习指导只看一遍,而把真题做两遍。 相对而言,电路原理的内容较少,而学习指导的内容有点过时,上面的例题和真题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近 几年真题的题型基本不变,因此应该多练真题。 做真题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每道题,分析错因,回归知识点,加之答案不时会有错,所以更要认真。 学习指导上面有许多错误,可以在考研一族里搜索我的贴子,有一个贴子里上传了其勘误表。 今年的电路题目,感觉比去年的简单,大部分题型都在往年试卷里做到过,做的时候感觉很顺利,只有一 个小题不会做。
政治: 9 月底,数学复习全书第一遍看完后,开始看大纲解析,一般在午饭或晚饭前后看。 10 月底,大纲解析第一遍看完,用三天时间做完了 1000 题,边改正错题边可以复习一下大纲解析的知识 点。 11 月初,开始看知识点提要,一周看完,安排在下午进行。 然后用一天时间,看完形策及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并做完了上面的选择题。 之后用两天时间,做完了八套题和真题的选择题,看完了肖秀荣真题的知识点表解。 11 月中旬,开始看八套题的分析题,一天一套,看完后开始看真题的分析题,一天一套。 12 月初,开始看考点预测,一周看完,看完后,用半天时间做完四套题的选择题,然后反复看四套题的分 析题。 12 月中旬,看形策的补充材料,复习形策、考点预测、知识点提要、四套题分析题。 小结: 从大纲解析,1000 题,到知识点提要,真题知识点表解,到考点预测,相当于把政治知识点过了五遍。 大纲解析一般在九月中旬出的。看大纲解析可能会觉得枯燥,觉得很慢,可以边听纯音乐边看。之后肖秀 荣系列的参考书看起来就比较快,比较轻松了。 就选择题而言,其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4 套题、8 套题、1000 题、真题。1000 题是基础训练,八 套题是查漏补缺,四套题是冲刺押题。 选择题共 50 分,16 道单选,每题一分,17 道多选,每题 2 分,关键是多选题错的要控制在不超过五个。 分析题五道,共 50 分,马原、毛概、史纲、思修、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各一道。 分析题主要背四套题,此外八套题的分析题将知识点全覆盖了一次,还可以背考点预测的分析题知识点。 知识点提要的各部分附录(尤其是哲学知识点图解、毛概附录、史纲时间轴),很重要,要反复看。 哲学部分的知识点、形策,这些内容是一定要记住的,以应对马原分析题和形策选择题。 政治的话,只要认真复习了,该看的都看了,考 70 左右还是不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