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大公害事件
⑴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塞维索的伊克梅萨化工厂逸出三氯苯酚,其中含有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简称TCDD),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多人中毒。
厂周围8.5ha范围内所有居民被迁走,1.5km内植物均被填埋,在数公顷土地上铲除掉几厘米厚的表土层。
二恶英毒性比DDT高出1万倍,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中畸形儿仍大为增加。
由于TCDD已渗透到工业和生活中,难以防范,故这次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公众恐慌。
⑵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6天以后,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
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
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
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⑶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1984年11月19日5时30分,墨西哥市圣胡安区郊外的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的液化石油气(LPG)储运站,由于管线破裂,释放出大量LPG,形成蒸气云后,遇火源着火爆炸。
火球直径达360 m,4个球形储罐及44个卧式储罐全部遭到破坏,站内设施几乎全部毁坏。
爆炸和燃烧波及站区周围1200 m内的建筑物,估计毁坏民房1400间以上,造成约650人死亡、6000人受伤、近3.1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高达2250万美元(1990
年币值)。
⑷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
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大灾难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
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
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件发生在前苏联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
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为止第二例为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没有之一。
⑹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位于莱茵河畔的瑞士的巴塞尔赞多兹化工厂于1986年11月1日发生仓库失火,库存的大量硫化物、磷化物和汞等有毒化学物质随废水流入莱茵河,致使沿河居民饮水一度发生困难,
大量鱼类和水禽死亡,后果惨重。
⑺全球大气污染;
百万数字,触目惊心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环境科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局研究人员在《环境研究通讯》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每年全球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超过200万人。
报告还指出,东亚、印度和东南亚是空气污染重灾区,仅印度一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至少有50万人失去生命。
无独有偶,去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每年有70万人死于因臭氧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近200万过早死亡与颗粒物污染有关。
另外,在近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细颗粒物污染每年造成320多万人过早死亡以及影响超过7600万人的健康。
半个多世纪前,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惨案,比如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尚未远去,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一不将空气污染问题推到风口浪尖,那么什么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或许可以从最近印尼烧芭事件中看出端倪。
该地区传统落后的刀耕火种方式,薄弱残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极低层次的环保参与行动,使当地烧芭行为屡禁不止。
地理位置与夏季风的影响,使空气污染殃及邻国,迫使马来西亚约300多所学校停课,新加坡空气污染指数创16年来最高纪录。
更具普遍性和危害性的是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污染,在各国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
比如1948年多诺拉事件,由于工厂排放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及金属微粒,严重污染大气,造成多人死伤。
另外,汽车尾气排放也是空气污染的幕后黑手之一。
1943年、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3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因汽油燃烧造成的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数百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丧生。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达百种的化合物,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长路漫漫,出路何在
欧美国家曾因空气污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痛定思痛后大力开展治理,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不管是在狄更斯的小说中,还是在莫奈的油画中,都可以看到烟雾缭绕,倍受污染的伦敦,但1952年烟雾事件后,英国政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反思治理,不仅陆续出台相关法案,而且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治理污染,效果显著。
为治理恶臭熏天,酸雨频繁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推行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一方面通过立法限制颗粒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安装过滤器等技术手段减少排放。
法国则通过应急方案与长期措施双管齐下防治污染。
因此,有专家指出,这些国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解决空气污染值得借鉴的思路。
在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与环保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当年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应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发展与防治并举。
⑻非洲大灾荒
非洲大灾荒非洲由于干旱引起的大灾荒,已经持续多年,几千万人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有上
百万人被饿死,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灾难,引起了全世界的同情。
非洲大灾荒成为近年间国际舆论的重大话题。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场灾荒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是农业和人口政策失误,滥伐、滥耕、滥牧,严重破坏生态的必然结果。
非洲每年砍伐森林270万公顷,砍伐后重新植树的很少。
这次遭灾最重的埃塞俄比亚,过去森林覆盖率曾达50%以上,到1981年就减少到3.1%。
由于森林大面积毁坏,破坏了植被,导致雨量减少和地下水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