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大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
总论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及本质
第二节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第三节宪政与宪法
第四节宪法关系
第五节宪法的作用与价值
第六节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法产生条件及古代宪法萌芽
第二节近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宪法的发展
第三章宪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基本人权原则
第三节人民主权原则
第四节民主与法治原则
第五节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四章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概述
第二节公民宗教与信仰自由权
第三节公民人身权利
第四节公民表达自由权
第五节公民的社会与经济权利
第六节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第七节正当程序权
第八节公民的基本义务
分论第五章宪法规范、宪法结构与宪法渊源第一节宪法规范
第二节宪法典的结构
第三节宪法渊源
第六章国家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第一节国家性质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国家标志
第七章国家结构与地方制度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
第二节地方制度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八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
第二节国家元首
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节行政机关:国务院
第五节国家司法机关
第六节地方国家机关
第九章政党与选举制度
第一节政党制度
第二节选举制度
第十章宪法的实施与实现
第一节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第二节宪法实现
第三节宪法解释
第四节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
第五节宪法诉讼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2、Cimatron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