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10月中长贷稳定增长适度宽松政策将延续 1 信贷季节性回落的影响分析及下一步走势 3决策资讯银监会建议电子银行加强服务协作 5 央行连续五周实现净回笼 5 央行建议公务员实施绩效工资 6私人银行监管条例最快明年出台 6明年要扩大非银行信贷金融活动 7 十月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幅趋缓 7总第945期2009年第217期2009年11月16日银行风险管理决策参考·1·今日头条10月中长贷稳定增长 适度宽松政策将延续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10月份货币供应继续扩张,资金活期化加快。
随着经济景气度的不断上升,企业的运营环境得到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与居民的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存款账户呈现资金活期化的局面。
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主要是季节性影响,扣除票据到期因素,实际信贷投放量仍然很高。
通胀预期下,居民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新增居民户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加大。
一、M1加速超越M210月份M2、M1继续快速增长,且增速呈现加快之势。
特别是M1增速加快更为突出,并且继续超过M2,增幅差距从9月份的0.2%增加到0.61%。
这表明实体经济与投资的动力增加,经济活力在继续提升。
M2与M1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显示当前货币供应继续扩张,流动性依然十分充裕。
M1与M2的剪刀差开始拉大,反映了企业存款活期化在加快。
未来几个月宏观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对存量与增量贷款信用成本的控制有利,不良贷款比率上升的空间比较有限。
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8.05%,增幅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
与同期贷款余额34.19%的增速相比,存款增长速度低6.14个百分点,银行贷存比的压力较上月继续减轻。
二、中长期贷款继续担当主力2008年以来我国新增贷款一览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新增贷款结构方面,2009年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53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继续占据主力位置,这将对于银行息差的提升产生正面影响。
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4111亿元,虽较上月6097亿元的水平有所回落,但仍远远超过了全部贷款的增量。
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来源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386亿元,较上月少增666亿元,反映了9月份以后住房销售水平环比回落带来的影响。
中长期贷款利差相对较高,其持续增长稳定了银行利差收入。
10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只有82亿元的新增,远远低于9月份的2016亿元。
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趋于平稳。
由于票据融资的期限为3-6个月,上半年高速增加的票据融资在10月份继续减少,但减少的规模较上月缩小了1500亿左右。
不过由于票据融资与短期贷款的息差相对低,这部分业务的减少对银行存贷息差收入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
固定资产投资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之密切相关的中长期贷款比重在今年呈现不断攀升之势。
截至10月末,中长期贷款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54.35%,较年初提高了3.06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的趋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贷款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票据融资比重的显著下降将对于银行息差提升产生正面影响。
三、中小银行增长放缓从授信银行的类型上看,中小银行的新增贷款量相比大幅放缓。
10月份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1340亿元,高于9月份1100亿元的水平,在新增信贷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
中小银行的新增信贷量环比9月出现大幅下降,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等加起来只有1190亿元。
按照一般城商行的信贷周期,下半年新增贷款增速放缓相对较小。
我们认为,10月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信贷环比降低,可能与近期银监会针对城商行的信贷指导政策有关。
不过从中期看,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贷款仍具有相对更大的增长空间。
四、流动性仍保持充裕,政策转向概率较小10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也大幅回落,居民存款大幅减少,结合10月股市和地产回暖,资金流向股市和楼市等金融资产领域。
在通胀预期下,资本追逐高收益的动机更强,在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由于当前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居民财富效应的释放,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更多的流向金融资产领域。
我们认为,虽然当前通胀预期在增强,但由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依然源于投资,消费市场需要继续实施相关的刺激政策,因此短期内政府仍将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信贷的投放仍可能有一定大的规模,政府更为关注的是信贷投放的“方向”。
政府将加大力度建设国内资本市场,推出新的融资渠道,优化资金配置,拉动·3·内需、推动产业升级和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
另外,当前政策微调目的意在调整结构与控制风险,考虑去年四季度以来投放的相关项目贷款的持续用款需求,如果政策转向,此类贷款风险是政府很难忽视的问题,因此政策转向的概率较小。
而政策微调主要是针对上半年贷款投放中的不合规问题,并对信贷投放节奏有所控制。
信贷季节性回落的影响分析及下一步走势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信贷“井喷”之后,商业银行信贷逐渐放慢脚步。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30亿元,较9月的5167亿元少增,创年内新低。
10月新增贷款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受假期因素和季末“冲时点”因素消失的双重影响,属季节性回落。
再者,窗口指导和资本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也是重要因素。
信贷增量回落,并不影响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10月贷款增量虽然较上月大幅减少,但同比仍多增711亿元,创近年10月新高。
这一是因为之前启动的大型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依然较大,当月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依然较多(2725亿元)就是证明;二是随着经济复苏的态势进一步明朗,民间信贷需求恢复较快,2009年1至9月,内资非固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4%。
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7%,比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房市、车市交易保持活跃,当月居民户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多增1536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增加1386亿元,在总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上升到55%。
银行信贷继续向对公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个人贷款倾斜,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支持宏观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的大局。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有力地满足了国家重大基建项目配套资金需求。
央行统计结果显示,前三季度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
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本外币中长期贷款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分别为2.1万亿元、5910亿元、4812亿元和4310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5%、·4·14.0%、11.4%和10.2%。
10月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长依旧强劲,有利于继续满足大型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
今年年初以来,受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个人信贷快速增长。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34.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0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高10.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
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8809亿元,增长势头较快。
其中,因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9520亿元,同比大幅多增7089亿元。
居民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5872亿元,同比多增3333亿元。
10月居民户贷款延续了三季度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有利于驱动以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按揭贷款为主力的消费信贷加速增长,推动经济复苏。
此外,与前几个月类似,10月票据融资仍然下降,剔除票据融资负增长后当月新增实质性贷款4569亿元,10月信贷增速仍属较高水平。
10月贷款水平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低。
尽管今年前10个月商业银行放贷迅猛,但刚刚出炉的10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银行体系依旧资本雄厚,运行稳健。
数据显示,10月份增量存贷比为85.2%,比上月提高近35个百分点;存量存贷比为66.9%,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
当前存量存贷比并不高,银行放贷能力依然不弱。
商业银行流动性仍然充裕。
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06%。
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8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00%,农村信用社为3.96%。
今年最后两个月,银行信贷增长水平将如何变化?我们预计,第五批中央投资或于11月开始下放,加上民间投资继续恢复,年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但考虑到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监管部门加大风险提示、部分银行可能面临一定资本约束,同时年初发行票据大部分已经到期,预计年内月新增贷款不会明显低于10月份水平。
·5·决策资讯银监会建议电子银行加强服务协作在2009年第三届中国电子银行高峰会上,银监会创新协作部副主任尹龙发言指出,银行业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发展迅速,但创新速度还不够,同时,他建议明年银行同业之间加强服务协作关系。
对于应该怎样发展电子银行,银行同业与监管层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沟通合作机制,通过协作,对如何判断一家银行是好的电子银行,做出一套和国际接轨的测评方式。
尹龙表示,电子银行业务若要在本行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积极创新。
在90年代末期开始,管理层在鼓励商业银行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传统业务方式替代通道的同时,鼓励商业银行专门进行一些专门的电子银行的创新。
从网上银行测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
尹龙强调,电子银行业务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管理,不仅要对业务、风险方面进行管理,还有加强对客户的教育,加强服务适用性的评判,这些都构成了综合管理的内容。
央行连续五周实现净回笼在上周四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后,央行上周再度实现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810亿元。
而这也是自国庆长假结束后,央行连续第五周实现资金净回笼操作,是今年以来首次连续五周净回笼资金,累计回笼资金规模高达5700亿元。
WIND 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到期资金为1200亿元,包括900亿元到期央票和300亿元到期正回购,较上周增加了350亿元。
至此,央行在国庆长假后的五周时间里连续实现资金净回笼,累计回笼规模高达5700亿元,这一水平远高于国庆节前央行连续五周净投放的4090亿元资金。
央行连续五周净回笼资金也是今年首度出现。
虽然官方一再重申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悄然念起了“紧箍咒”。
先是10月22日当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创出13个多月最高;紧随其后,央行10月份当月累计资金净回笼规模创出今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净回笼资金量;截至目前,央行连续五周实现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