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NP技术

SNP技术


二、双脱氧链终止法
DNA核苷酸序列分析
Sanger 双 脱 氧 链 终 止 法
三、DNA自动测序
采用荧光替代放射性核素标记是实现DNA 序列分析自动化的基础。用不同荧光分子标记四 种双脱氧核苷酸,然后进行Sanger测序反应,反
应产物经电泳(平板电泳或毛细管电泳)分离后,
通过四种激光激发不同大小DNA片段上的荧光 分子,使之发射出四种不同波长荧光,检测器采 集荧光信号,并依此确定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基因芯片(gene chip)
•DNA芯片(DNA chip) •cDNA芯片(cDNA chip) 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或cDNA片 段作为探针,有规律地紧密排列固定于单位
面积的支持物上 。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
是将高度密集排列的蛋白分子作为探针点 阵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当与待测蛋白样品反
DNA自动测序结果举例
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 及应用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redity-Modified Animal Model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
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 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 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转基因——被导入的目的基因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
一个SNP表示在基因组某个位点上一个核 苷酸的变化,可以是转换,也可是颠换。 具有转换型变异的SNP约占SNP总量的2/3, 这是因为胞嘧啶是人类基因组中最易发生 突变的位点,其中大多数是甲基化,可自 发脱氨基形成T。 位于染色体上某些区域的一组相关联的 SNP等位位点称为单倍型,相邻SNPs的等 位位点倾向于以一个整体遗传给后代。
应时,可捕获样品中的靶蛋白,再经检测系统
对靶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3、Taqman技术
在PCR反应系统中加入2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它们分别 与两个等位基因完全配对。探针的5’端和3’分别用特殊染料 标记,称为供体-受体染料对或引爆-猝灭染料对。 正常情况下,由于探针5’端荧光基团和3’端猝灭基团紧邻在 一起,供体所发荧光由于其光谱在空间上接近受体染料而被 猝灭,只有当两者分离时才能检测到供体所发出的荧光。 随着PCR的进行,与模板完全配对的探针逐步被TaqDNA聚 合酶的5-3外切活性所切割,致使探针5’端上的荧光基团与 3’端的猝灭基团分离,猝灭效应解除,供体的荧光基团被激 活; 而与模板不能完全配对的探针(代表另一种等位基因)不能 被有效切割,供体荧光基团依然被猝灭。通过相应仪器检测 荧光值的变化,便可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基因的受体动物
二、核转移技术
核转移技术
即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将动物体细胞
核全部导入另一个体的去胞核的受精卵内,
使之发育成个体,即克隆(clone)。
三、基因剔除技术
基因剔除技术
也称基因靶向(gene targeting)灭活, 有目的去除动物体内某种基因的技术。
四、基因转Leabharlann 和基因剔除技术在 医学中的应用 目前很多机构都在检测SNP,做SNP图,建 立SNP与各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如果得出 某些SNP或某些SNP的特定组合与特定疾病、 特定地区发病人群乃至个别患者有明显相 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可以更有针对 性,甚至做到个体化。
SNP的检测技术
传统的SNP检测方法可采用RFLP、PCR-单链 构象多态性(PCR-SSCP)、毛细管电泳及变性高 效液相色谱(DHPLC),但它们只能判断有无, 不能确切知道碱基类型。 基因分型(genotyping)是指利用数据库中已 有的SNP进行特定人群的序列和发生频率的研究, 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术、taqman技术、分子信 标(molecular beacon)技术和焦磷酸测序法 (pyrosequencing)。
建立疾病动物模型
① 单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基因剔除 获得性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
② 多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概述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是继限制性酶切片断长 度多态性(RFLP)之后的新一代多态性遗传标记, 自从1994年第一次被提出之后,它渐渐成为与分 子标记有关各领域研究的焦点。
根据分布位臵差异,SNP可分为三类: 基因编码区SNP(cSNP)、基因调控区 SNP(pSNP)、基因间随机非编码区SNP (rSNP) 大多数SNP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并且 有些位于基因组编码区的SNP所致编码序 列的改变并不影响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 这种SNP对个体的表现型是无影响的。
基因芯片
采用寡核苷酸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大量的 DNA片段有序地固定排列在固相支持物如尼龙膜, 玻片等表面形成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 行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实现快速、高效、 并行的多态信息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 SNP是随着近几年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 普及而建立的一种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 和自动化的检测手段,应用该方法可以寻找新的 SNP位点,并实现SNP位点在基因组中的精确定 位.
SNP的筛查方法
1、PCR-RFLP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特异性,用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同一DNA片断, 如果存在SNP位点,酶切片断的长度和数量则会 出现差异,根据电泳的结果就可以判断是否有 SNP位点以及出现的碱基替换的类型。该技术应 用的前提是SNP的位点必须含有该限制内切酶的 识别位点,它是SNP筛查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
将这4种探针分别与四种模板链(中央位点 处分别为A、G、T、C)互补配对结合,未 结合时探针均不发荧光(通过荧光共振能 量传递作用),只有探针与模板链完全互 补配对时构象才会由U型变为直线型,从而 发出大量荧光,即便只存在一个碱基的错 配也不会发出荧光,可以通过荧光的颜色 不同,识别出该位点的碱基种类。
5、焦磷酸测序法
由4种酶催化同一反应体系中的酶级联反应, 包括DNA聚合酶、硫酸化酶、荧光素酶、 双磷酸酶,反应底物为APS和荧光素。反应 体系还包括待测序的DNA单链和测序引物。 在每一轮测序反应中,加入一种dNTP,如 该dNTP与模板配对,聚合酶就可以催化该 dNTP掺入到引物链中并释放焦磷酸基团 (ppi)。 掺入的dNTP和释放的焦磷酸的量相等。
从遗传影响,SNP分2种:同义SNP,SNP 所导致的编码序列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 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碱基与未突 变碱基的含义相同;非同义SNP,碱基序 列的改变可使蛋白质序列发生改变,影响 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改变常常是导致生物 性状改变的直接原因。
但有的SNP位于基因启动子中,导致基因转 录活性的上升或下降,造成该蛋白的表达 量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有些位于蛋白质编码区的SNP可能影响翻译 后关键的功能基团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影 响蛋白质的功能,最终导致对特定环境或 病因的反应敏感性变化。
强度,使一个断裂点仅存在于少数分子中,不同
分子在不同位点断裂,从而获得一系列大小不同
的DNA片段,将这些片段经电泳分离。 分析前,用同位素标记DNA的5´末端,经放
射自显影即可在X胶片上读出DNA链的序列。
该反应的关键在于使DNA的4种核苷酸中,只有 1-2种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切割反应: 专门用来对核苷酸作化学修饰,并打断磷酸二酯 键的化学试剂有硫酸二甲酯(dimethylsulphate)和肼 (hydrazine)。 硫酸二甲酯是碱性化学试剂,能使DNA链中鸟嘌 呤的N7和腺嘌呤的N6位发生甲基化,在中性PH 环境中就能使糖苷键发生水解,并引起DNA链的 断裂。在碱性条件下,肼能特异性切割C和T。如 果加入1 mol/L的NaCl,那么,只有C被特异性切 割。
4、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法
分子信标 (molecular beacons)法由Tyagi 于1998 年建立。 构建4种分子U型探针,其核苷酸序列除中央位点 处分别为T、C、A、G外,其它完全相同,探针 的5′端分别用四种荧光物质标记:香豆素(发蓝 光)-T,荧光素(发绿光)-C,4甲基蕊香红(发 桔红色光)-A,德州红(发红光)-G,探针的3′ 端均结合4-安息香酸(DABCYL,可淬灭很多荧 光物质发出的荧光,可作为一种常用的淬灭物 质)。
SNP作为第三代遗传诊断标记,近几年被广泛应 用于生物以及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 于单个核苷酸(A,G,C,T)的突变而引 起多态性,它是一种单核苷酸的变异。
SNP是基因组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多态性形 式,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SNP在人类的发生频率为1%,估计每300~ 1000bp就有一个SNP,人类大概携带300 万~1000万个SNPs。SNP在基因组中具有高 密度和高保守的特点。
二、双脱氧链终止法
Cambridge的F. Sanger在1977年发明用双脱氧链终 止法测定单链DNA的序列,其基本原理如下: ①DNA聚合酶能够用单链DNA作为模板,合成准 确的DNA互补链;②该酶能够用2',3'--双脱氧核 苷三磷酸作底物并将其聚合到新生寡核苷酸链的 3'-末端,从而终止其延伸反应。在DNA测序反应 中,加入模板DNA,引物(特异性引物,如T7, T3,M13等),DNA聚合酶,dA,dT,dG,dC 和一种ddNTP。
核 酸 序 列 分 析
Nucleic Acid Sequence Analysis
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化学裂解法 (Maxam-Gillbert法)
DNA链的末端合成终止法 (sanger法)
一、化学裂解法(Maxam-Gillbert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