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及趋势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及趋势

16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1)国控绵阳市三水厂水源地(涪江铁路桥渡口)、绵阳市二水厂水源地(顺河前街渡口)、游仙区水厂水源地 (胜利水库):地表水(每月监测):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五日 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汞、铅、石油类、铜、锌、镉、硒、砷、六价铬、氟化物、 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 -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 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 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 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全分析项目(每年一次):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四烷、1, 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烯、氯乙烯、1,1-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 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 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 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水合肼、四乙基铅、吡啶、松节油、苦味酸、丁 基黄原酸、活性氯、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 白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甲基汞、多氯联苯、微囊藻毒 素-LR、黄磷、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钛、铊 109项 (2)地下水监测点位:高新区水厂(三河堰):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 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氰化物、 汞、砷、硒、镉、六价铬、铅。铍、钡、镍、滴滴涕、六六六28项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3年6月
绵阳市环境监测站 文燕
目录
一、环境监测的定义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三、环境监测的内容 四、我国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五、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六、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七、环境监测任务 八、质量管理
2
一、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是指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对大气、水、海 洋、土壤、森林、草原、生物、生态等环境质量要素、污染源及自然和 人为突发事件等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监视、检测和评价活动的统称
3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追踪寻找污染源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4、为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
(二)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1、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 2、监测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实验室认可普及度不高 4、标准物质缺口较大 5、监测技术配套性较差 6、经费投入不足 7、可测项目不多 8、地区发展不平衡 9、目前国产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规模小,整体水平不高
11
六、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一)现场监测自动化 1、环境质量监测 仪器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 2、污染源监测 实现在线自动监控
18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5、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1)在绵阳城区设置了4个国控点:市人大、高新区自来水公司、三水厂、富乐山: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每天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富乐山增加:一氧化碳、臭氧、PM2. 5;市人大增加:PM2.5 特殊项目补充监测。监测项目(每年2次):TSP、铅、苯并[a]芘、氟化物 (2)省控农村点1个:仙海湖点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 每天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 (3)降水监测:国控仙海:进行降水监测。监测项目:pH、降雨量、电导率、硫酸根离子、硝 酸根离子、氯离子、氟离子、铵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逢雨必测 省控朝阳厂、监测站、农科所:降水监测监测项目:pH、降雨量、电导率、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氯离子、氟离子、铵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逢雨必测
7
五、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1、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
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2、环境监测网络 (1)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 (2)专业监测站,行业监测站 (3)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网站、酸雨监测网站、水质监测网站、生态监测网站、噪声 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 3、环境监测标准
15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1、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国控涪江平武水文站(每月监测):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 数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汞、铅、石 油类、铜、锌、镉、硒、砷、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叶绿素、透明度27个项目 (2)省控涪江丰谷渡口、涪江三台百顷、凯江三台老南桥、盐亭梓江出境断面:水 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 氮、总氮、总磷、挥发酚、汞、铅、石油类、铜、锌、镉、硒、砷、六价铬、 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叶绿素、透明度2 7个项目 (3)市控安昌河安县界牌、安昌河饮马桥、通口河北川通口、梓江梓潼交泰镇垢家 渡、芙蓉溪仙鱼桥断面、涪江绵阳李家渡:3、8、11月按照27项分析,其余月 份监测项目为:水温、pH、电导率、DO、CODmn 、BOD5、氨氮、挥发酚、汞、 石油、Pb
24
八、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1、建立质量体系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质量体系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工作程序、职责、资源和信息等 与监测站工作相适应 要素齐全,覆盖部门 2、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 质量和技术记录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6、自动监测不断发展 (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建设 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酸雨监测实现降水采样自动化 地表水自动监测建设 (2)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7、应急监测迅速发展 (1)应急监测投入,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2)四川省组建了应急监测网络
10
五、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4
三、环境监测的内容
(一)环境监测的过程 样品 保存 和运 输 样 品 预 处 理 分 析 测 试 数 据 处 理 接 受 任 务 现场 调查 收集 资料 监测 方案 计划 编制 优 化 布 点 样 品 采 集 综 合 评 价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5
三、环境监测的内容
(二)环境监测的要素 水、气、声、土壤、固废、底质、生物、生态、室内空气等 (三)环境监测包括
(二)开展污染源监测,说清污染物排放状况 1、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对国控、省控废气20家企业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废气量、颗粒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含氧量、流速、烟温。 (2)对国控、省控废水21家企业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流量、pH 、化 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总氮、氨氮、总磷、色度、粪大肠菌群、总汞、烷基汞、总镉、 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 2、重金属企业监督性监测 对16家国控、省控企业周边环境质量: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以及废 水进行重金属监测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五)生物监测 1、浮游植物与生态的水质监测 2、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物质循环 3、浮游植物与环境评价 (六)信息化 1、环境监测信息广域网 2、数据库统一结构、综合评价模式化自动化
14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三个说清” 说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 说清环境风险
22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三)积累各类环境数据,掌握环境容量,为实现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实施 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1、为水环境功能区刬,水环境容量、气环境容量计算提供支撑 2、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确定、总量分解等提供监测数据
(四)建立监测数据及污染源分类技术档案,逐步说清重点区域潜在的环境 风险 1、编写各种环境质量月报、季报,环境质量公报、污染源监测分析报告 2、开展污染源监测,摸清各企业的特征污染物,建立污染源档案 3、开展水环境自动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为环境质量的变化起到预警 作用
17
七、环境监测任务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3、湖库水质监测 鲁班水库进水口、鲁班岛、麻雀湾和库尾四个监测点:监测项目为: 水温、pH值、DO、CODmn 、CODcr、BOD5、氨氮、总磷、总氮、铜、锌、 氟化物、汞、硒、砷、镉、六价铬、Pb、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透明度、叶绿素a,加测水位 和海拔28个项目 4、水自动监测系统 在涪江丰谷断面、三水厂饮用水断面安装了二套水自动监测系统,对 涪江地表水实施实时预警监测,实时监控,对涪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 化在第一时间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
8
五、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4、环境监测方法 (1)化学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法 (3)新技术应用
5、监测项目及监测领域 (1)监测项目的扩展 监测项目由常规监测项目向特定项目有机污染物扩展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扩展 (2)监测领域不断拓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