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距离保护第1讲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 & & U BC = ( I B − I C ) ⋅ z1Lk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一)距离保护的构成 1. 启动部分:用于检测故障,要求当作为远后备保护时, 保护范围末端故障,可靠启动,投入整组保护 2. 测量部分:快速准确测量出故障距离和方向,并于预先 设定的保护范围(定值)比较故障,确定保护的动作行 为。 3. 振荡闭锁部分:系统发生振荡时闭锁保护。 4. 电压回路断线检测:防止电压回路断线引起保护的误动。 5. 逻辑配合部分: 6. 出口部分:
3. 电网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电流保护的主要不足 灵敏度不足(最根本的缺点) 灵敏度不足(最根本的缺点) 运行方式对保护影响大 无法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对保护的速动性, 无法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对保护的速动性, 选择性, 选择性,灵敏性的要求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故障特点: 故障特点: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一)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 Uφ = U kφ + ( Iφ + k • 3I 0 ) Z1 LL故障相电压统一表达式
其中k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 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定义如下 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2. 两相相间故障 AB故障 故障 边界条件
& U kAB = 0
AB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 & & & U A = ( I A + K 3I 0 ) ⋅ z1Lk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对于ABG两相相间接地故障,有三个故障 回路,即故障相A经故障点和另一故障相B 构成的回路,故障相A经故障点和大地构成 的回路,故障相B经故障点和大地构成的回 路,三个故障回路的电流、电压均可实现 测距目的
BCG故障 故障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 & & U CA = ( I C − I A ) ⋅ z1Lk
CAG故障 故障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Z M = zl
其中z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 其中 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
3.1.1 距离保护的概念
(二)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由上述分析可见,输电线路故障时, 由上述分析可见,输电线路故障时,测量阻抗和故障点 到测量点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到测量点的距离成正比关系,所以阻抗的大小反映了故 障点和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障点和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利用该阻抗(或距离)和线路全长阻抗(距离) 利用该阻抗(或距离)和线路全长阻抗(距离)的比较 结果可以识别故障的具体位置, 结果可以识别故障的具体位置,由此可以构成阻抗保护 习惯上称为距离保护) (习惯上称为距离保护)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二)阶段式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KZ1
AC
KZ2
KZ3
t
t ΙΙ KZ 1
t Ι KZ 1
t ΙΙ KZ 2
t ΙΙ KZ 3
t Ι KZ 2
t Ι KZ 3
L
t ΙΙΙ KZ 1
t
∆t
t ΙΙΙ KZ 2
∆t
t ΙΙΙ KZ 3
可见,A相接地故障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相 可见, 相接地故障时, 相接地故障时 & & & 电压 U A 和经零序补偿的故障相电流 I A + k 3I 0 可 以反映故障距离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1. 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可见对于单相接地故 A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障,只有故障回路的 & A = ( I A + K 3I 0 ) ⋅ z1Lk & & & U 电流电压才能正确地 反映故障距离。 反映故障距离。 B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可见,AB相间故障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相 可见, 相间故障时, 相间故障时 & & & 相间电压 U AB 和故障相间电流差 I A − I B 可以反 映故障距离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2. 两相相间故障 同理得到 可见对于两相相间短 AB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路,也只有故障回路 的电流电压才能正确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地反映故障距离。 地反映故障距离。 BC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对于两相相间短路, 对于两相相间短路, & & & U BC = ( I B − I C ) ⋅ z1Lk 同样只有一个故障回 路,即故障相经故障 CA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点和另一故障相构成 & & & U CA = ( I C − I A ) ⋅ z1Lk 的回路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一)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 U =U +U +U
φ φ1 φ2 φ0
& & & & & & = U k1 + Iφ1Z1 + U k 2 + Iφ 2 Z 2 + U k 0 + Iφ 0 Z 0 & & & & = U kφ + Iφ1Z1 + Iφ 2 Z 2 + Iφ 0 Z 0 & & & & & & = U kφ + Iφ1Z1 + Iφ 2 Z1 + Iφ 0 Z1 + ( Iφ 0 Z 0 − Iφ 0 Z1 ) & kφ + ( Iφ1 + Iφ 2 + Iφ 0 ) Z1 + 3I 0 Z 0 − Z1 Z1 & & & & =U 3Z1 & & & = U kφ + ( Iφ + k • 3I 0 ) Z1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C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对于单相接地故障, 对于单相接地故障, 只有一个故障回路, 只有一个故障回路, 即故障相经故障点和 大地构成的回路
Z 0 − Z1 k= 3Z1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二)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U φφ = U kφφ + I φφ Z1 LL 相间电压统一表达式
关于两个统一表达式的说明 在统一表达式的推导中,对故障类型、 在统一表达式的推导中,对故障类型、故障地点没有 任何假设,所以统一表达式与故障类型和地点无关 任何假设,所以统一表达式与故障类型和地点无关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ABG故障边界条件 故障边界条件
& U kA = 0
& U kB = 0
& U kAB = 0
ABG故障的测距公式 故障的测距公式
电流保护仅仅利用了故障时电流增大的特征 故障时电压降低 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灵敏度, 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灵敏度,所以就有了阻抗保 护,反映电流电压比值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