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十大山头公园

青岛十大山头公园

青岛十大山头公园揽胜(上)青岛十大山头公园揽胜(上)不管是春暖花开的春季,还是气候宜人的晓夏,都是人们爬山踏青的好时节。

爬山踏青赏美景,对于青岛人来说是得天独厚,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5.5%,因其独特的丘陵地势地貌,对人们登攀健身是再好不过了。

如市区的山岭有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而且,青岛人想爬山也不须远足到郊外,分布于市内四区的十个山头公园苍翠叠嶂,景色怡人,因山势不高,爬上每座山的山顶均不费吹灰之力。

虽然这些山头的山势并不险峻,但登临每座山头所观的风光却是各有特色,各具千秋。

其中,有观海上美景的观海山,有纵览岛城全貌的太平山,还有为海上轮船传递信号的信号山,等等,每座山头的所观景色,都能让你从不同角度感受到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飘逸灵秀之美。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些山头公园,才让青岛人从不同山头上的不同角度,对青岛有了更多更全面的全方位的了解。

一、蜿蜒起伏的太平山太平山与湛山、青岛山毗连。

青岛中部多属丘陵地带,太平山在这一带丘陵中算是异军突起的一座,最高海拔150米(电视塔山头海拔110米),它单独好像构不成一个独立的景点,但太平山景区却是青岛市区最大的一处以自然山体和林木、花卉等动植物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

太平山山石嶙峋,起伏蜿蜒,各种松树常青,满山刺槐密布,向西延伸为青岛山、贮水山、八大关及小鱼山,向东伸展为湛山。

80年代后,岛城加快了对山头公园的绿化美化建设,如今那里已是年年变样,岁岁涣然一新。

现在,太平山景区正在成为集中山公园、动物园、青岛山公园、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榉林公园、青岛植物园(森林乐园)和湛山寺等众多公园为一体的中央公园。

青岛人都知道,青岛海滨东起太平角,包括浮山、湛山、太平山,西到汇泉角。

绿荫环抱的太平山和翠掩炮台的青岛山东西遥相环抱,山海相连形胜,景色旖丽迷人。

登上太平山头,向南面和周围举目远眺,蜿蜒延伸的海岸线上的美景尽收眼底:宽敞的香港中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稍近处是传统的绿树掩映着红瓦顶,花园之中复有花园,稍远处众多座别墅式楼房林立,改革开放后新的高层建筑直插云霄。

这些新的建筑群,因地形就势而建,设计巧妙而精心,它们与原有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磅礴大气。

前不久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中午时分,我和朋友相约攀登早已心仪的太平山。

我们先从榉林公园游起,那里由于疏于管理,里面的游乐设施已经比较破旧,所以也就不收门票了。

一进公园大门是一个大象的雕塑标志,走进去,有“小桥流水”的景观,但有些地方水已干枯,有水的地方水很浑浊,却有人在垂钓。

上前一问,水里确能钓上小鱼,可要事先交上10元钱,钓一天也没人管,不过钓上的战利品必须上缴。

如果交上30元钱,那钓上的鱼儿就可归自己了。

据说,垂钓者纯属消遣娱乐,并不想品尝这个混水里的鱼儿美味。

公园内,黄色的迎春花已经淡淡地开放,预示着春天已悄然来临。

平缓的山坡上还发现不少人在挖野菜,说是回家包饺子吃呢。

午后,我们就在榉林园大酒店旁边的一家小饭店吃了荠菜水饺,味道还真不错。

榉林园大酒店座落在绿树繁茂的太平山下,是一座集住宿、餐饮、旅游、会议及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三星级宾馆。

酒店地处市交通主要干线之一的海信立交桥西侧,主楼高20层。

居高层远眺,碧海蓝天融为一体,绿树丛中挺拔秀丽的青岛电视塔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

而后,我们顺着铺就的石级路,登上了太平山的山顶。

山不高,我们拾级而上,大气不喘就轻而易举地爬了上去。

青岛人引为自豪的青岛电视塔就在眼前,仰目望上去,飘浮在蓝天的白云中的铁塔尖似乎也在转动,不一会儿就有些晕旋了。

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钢塔"的青岛电视塔修建于90年代初期,电视塔位于海拔110米高的太平山上,塔身绝对高度230米,绝对是青岛最高的旅游景观。

由此,我想起了世界有名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307米)和东京电视铁塔(333米)。

从外表看,电视塔外部造刑很美观,它是由塔体钢架结构、塔冠、塔碟、塔球和发射天线5部分组成,并具有广播电视接收发射和旅游观光双重功能,也是集餐饮娱乐、艺术欣赏、商贸展览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中心。

经询问,花30元便可入内参观,乘坐高速电梯仅用45秒种即可升高到160米处的碟形观景塔楼,可在塔内听听音乐看看风景,也可走出塔楼到平台上看海天一色、青山绿树,一览岛城的全部风光,但那天远处正好有雾,能见度很差,我们又忘了带望远镜,这次就只好割舍,待下次遇个大晴天,再全方位地饱览整个岛城的山城海色、浓绿红顶。

天色不早,我们各花了10元钱,坐上了电视塔站的太平山索道,直接向青岛植物园方向滑去。

索道比较简陋,但一个昨椅两人坐上去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的座椅滑过脚下密集的刺槐和稀稀落落的松树,在空中观赏了植物园的优美景色,没用10分钟,就顺利安全地到达植物园的索道站。

青岛植物园,是以林木花卉等观赏植物为主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据介绍,园中荟萃了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各类花木共1000多个品种,草本植物400余种,木本植物600余种,是我国优良植物品种保护、培育、推广的重要基地。

我们沿着园中石砌的游路山漫步而行,南坡是挺拔苍翠、郁郁葱葱的雪松林,西坡是花木的主要繁殖基地,这里有许多国家的名贵花木,有一些还是濒危品种。

半坡上有一片樱花林,现在每年一度的“樱花节”已经拉开序幕,四月下旬,这里将成为樱花盛开的的大花园。

我们边走边观赏,山脚下的耐冬园里耐冬苗木已蔚然成林,再过些日子,到暖春时节,红艳艳的花朵就会堆满枝头,与旁边的白玉兰相互映衬,会令游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的。

我还发现,植物园内有3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

一座是“玫瑰园”,听说这是早在1936年孔祥熙修建的别墅,它粉墙红顶,花岗岩墙壁上,镶嵌一尊大型花岗岩狮头浮雕,可以想见当年主人地位的显赫。

离此不远的山脊上,还有一座二层方阁,翘角飞檐,黄色琉璃覆顶,名为“观涛阁”,登上此阁岛城秀色可一览无余。

北端的山脊鞍部有一座新建的古堡式别墅,蓝瓦黄墙、拱顶凉亭,有人称之为青岛近年建筑的艺术杰作。

可我觉得可惜的是,这座古堡式别墅逊色于八大关一带迎海而立的花石楼,因为它的圆形两层楼阁是用石头砌成的,很壮观,但它旁边的房屋建筑的外墙,用的却是现代的马赛克砌的,显得不太协调,但瑕不掩瑜。

现在,植物园中又新添了许多娱乐性的景点,有许多适合青年人的探险性的娱乐项目,如攀崖、蹦极等,还有适合大多数人游玩的吊桥、滑索、独木桥等十分刺激的娱乐项目。

因为颇感新鲜,我和朋友有选择地玩了其中最难走的一种吊桥,就是手把着头顶上的一根钢缆,脚下踩着的也是一根钢缆,全长有大约四十米吧,走上去既要有胆量,还要有一定臂力和手劲儿。

虽然下面有保护网,但很高,掉下去会很狼狈的,所以对游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我还发现,有很多年轻人都不敢贸然过呢,也可能怕在女朋友面前丢丑吧。

我咬咬牙,闭上眼,终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走了上去,还不错,我尽可能不望下看,屏住气,走累了就稍微歇一歇,虽然后面的年轻人大叫着让我快点走,我也不急,心里想,我总不能掉下网,让你们看笑话吧。

最后,总算走了过去,才深深地嘘了一口气。

其实,太平山山脉的面积很大,被人们踩出的路径四通八达,我们也就是走了冰山一角。

春意盎然的春天,草长鸢飞,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大家快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登上那一个个山巅,去一览岛城山头的无限风光吧。

二、翠掩红楼的信号山每天工休在海边的八大峡公园散步,都能远眺到青岛信号山顶上的三个错落有致的火炬式圆形红楼,它与山腰的迎宾馆遥相呼应,十分令人神往。

但真正迷恋上有些神秘的的信号山,还是因了它的“红楼暮霞”的迷人景观。

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黄昏时分的信号山上空,一抹晚霞挂在天边,在一片夕照霞光的映照下,绿荫掩映的迎宾馆与山顶的圆形红楼形成美丽的剪影,余辉璀璨夺目,尤如一幅静美的图画,绚烂多姿,光彩照人。

春来精神好,早就想登山踏春寻柳,便和几个好友在一个晴好的午后,欣然来到了位于市南区中部的信号山前。

我们买了十五元一张的门票后(含登旋转观景楼),就沿着右边的石级路蜿蜒步步登高,向上爬去。

山路的两旁,翠松摇曳,清风阵阵,山花绽放,喷艳吐香;不远处,传来鸟儿婉转的鸣叫声,悦耳动听。

爬累了,我们在一个石桌前稍事休憩,尽情地眺望着眼前透视性很好的海景:美丽的栈桥,像一条卧龙,静静地盘踞在无垠的蔚蓝大海上,“飞阁回澜”的回澜阁石坝的四周,隐约可以看见溅起的一层层雪白的浪花。

身旁一位老者告诉我们,信号山原名大石头山,又称挂旗山,海拔98米,面积6.3万平方米。

因这座山上建有信旗台,为出入港的船舶传递信号,现称为信号山,这是青岛市内较高的临海观景山峰之一。

早在1984年,这里就辟建为信号山沿海观景公园,信号山园内山势峻峭,怪石嵯峨,有游览路14条。

内设有观景楼、烽火楼、观景台、六曲长廊、蘑菇亭、玉兰亭等景点及微波通讯站。

这些景点高低起伏,布局合理,构成一幅优美、恬静、鸟语花香的园林景观。

漫步园内,发现公园种植的树木花卉是以黑松、火炬树、凤尾兰为主,与樱花树、碧桃等其它花灌木融为一体,绿荫掩映。

山坡上的黄色银翘已经绽放,传递着春的消息。

步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远眺胶州湾游船如梭,波涛浪涌,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登上山顶,先围着红楼转了一圈儿,迫不及待地眺望了四周的海滨风光和市区的全景。

据说,著名学者俞平伯曾为青岛信号山做过一首诗:故人邀我作东游,可惜年时在早秋。

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

旧时的信号山,一年中有两个时节人流最多,一是“端午节”,人们清晨相约上山采艾蒿,俗称“拉露水”,带回家中祈求一年无病无灾,平安无事;二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登高,因时值初秋,天高气爽,该地又是市内制高点,环顾岛城为最佳地点,故有此一说。

环视一圈儿后,我们登上了一号楼旋转观景楼。

该楼建于1989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建。

沿着旋转楼梯上去后,发现上面三层上设有旋转观景音乐茶座,备有各种食品、饮料及各种工艺品,可容纳四十余人同时观景,20分钟旋转一周。

楼高20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一层正面的陶瓷壁画,是以古代牛角号、烽火台、战鼓为通讯信号的历史画面;二层的彩瓷壁面反映了近代以信鸽、万国旗为联络的特点,并以万国旗组成龙舟。

那天正好晴天,我们一边观赏着青岛的全貌及汇泉湾的美景,一边聆听着导游小姐耐心细致的讲解,细心体会着青岛这颗璀璨明珠的魅力所在。

随着红楼缓慢地旋转,青岛的全貌和汇泉湾的美景一一尽收眼底:美丽的栈桥、如螺的小青岛,与碧蓝的大海交相晖映,熠熠生辉;岛城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光水色,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新建的楼群与欧韵建筑相望成趣,构成一幅浑然一体的城市交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