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健康工作中保护青少年权利的方法及其启示王芳/傅宏2008-2-19【关键词】心理健康工作;来访者权利;隐私权;介绍随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来访者的隐私被泄露、心理咨询的结果被滥用等。
如何保护来访者的权利,是摆在每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从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美国心理健康工作中对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方法,期望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借鉴。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从业者的道德及法律准则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的职业准则》[1]、美国心理咨询学会的《道德准则和实践标准》、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伦理手则》、美国学校心理学者协会[2]和一些州的法律规定要求,青少年健康工作的从业者(包括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管理老师等)必须有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去为青少年的权利服务。
1、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从业者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了职业责任、职业能力、职业训练以及管理与青少年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例如对人类生活的尊重、对真理的尊重、对隐私权的尊重、对自由和自主的尊重、对诺言的尊重、对弱者的关心、对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关心、对人类尊严和平等的关心等[3]。
虽然这些道德准则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它们能通过专业小组和会员的行为去帮助青少年来访者。
2、从业者的法律准则在美国的很多州,法律规定心理健康工作的从业者在确信来访者对自己和他人有明显的、即将发生的危险时,有责任违反保密原则,并且尽到法律上警告和保护的义务,使用合理的方式去保护受害者免遭危险。
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从业者如果发现青少年对本人或其他人造成潜在危险或具体威胁时,必须认真考虑,充分商讨,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范事态的恶化。
这些必要的措施包括警告青少年的家长其有自杀的企图或威胁他人的计划、警告受害者、通知警方等,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安排青少年住院治疗其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工作中青少年的权利及保护方法美国中小学要求,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之前,从业者一定要充分理解青少年拥有哪些权利,而且应该向青少年(包括他们的家庭)解释清楚这些权利。
同时,从业者也必须熟知对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方法。
1、是否同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权利从美国法律来说,“同意”意味着在拥有充分信息来源基础上所做出的明智和自愿的接受决定。
因此,在美国,如果想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咨询师就必须对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产生的利益和风险、来访者的自主权力以及咨询或治疗的局限性等向青少年做出真实、准确、能被充分理解的说明,让其做出是否同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决定。
在青少年是否拥有“同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能力上,美国各州之间对法定年龄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但各州基本认定,对那些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青少年,一般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替其做出决定,如果政府认为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没能体现其最大利益,政府有权为其做出与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意愿相反的决定。
另外,美国法律还规定了不需要父母意见而由青少年自己选择是否“同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例外情况,例如被法庭所要求进行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或是在怀孕、受虐待等某些紧急和特殊情况下。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该项权利,在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之前,美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和其签署一个书面同意条款。
如果青少年尚未达到法定年龄,从业者还必须要取得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2、拥有隐私的权利美国是隐私权概念和理论的发源地。
现行法律通常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7]。
隐私权与保密是有所区别的,这个区别在于隐私权包括了个体保留信息的权利。
美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从业者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保护青少年的隐私权免受侵犯:⑴不迫使青少年说出他们不想泄露的信息;⑵让青少年知道,如果他们不愿意,就不需要将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的信息告诉家长或法定监护人。
3、要求从业者保密的权利众所周知,保密可以帮助从业者与青少年建立信任的关系。
但是,当法庭、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等第三方需要获得青少年的心理信息时,从业者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由于美国各州之间的法律规定对此存在较大分歧,从业者在向第三方披露青少年心理信息时一般参照本州的法规条例。
美国法律保护青少年,要求心理健康从业者保守其心理信息秘密的权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从业者可以违反该项保密权利,例如当从业者认定某青少年需要入院治疗其心理或精神失调时,或当从业者认定某青少年有犯罪意图或对自身有危害时。
4、获得反馈的权利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将青少年视为积极的参与者[9],因此,青少年有权利获得其心理健康的反馈信息,知道他们问题的严重程度。
同时,在不侵犯青少年隐私权的前提下,家长也有权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进展状况。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从业者普遍认为,向家长和青少年提供反馈结果将有利于加强和睦气氛和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对青少年权利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及对策1、心理档案摆放在学校和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心理档案对青少年的隐私权来说是个威胁。
因此,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从业者有一系列的指导规定来认真对待这些心理档案[10]。
首先,在记录档案时,心理咨询师、教师等就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档案抱有慎重的态度。
他们明白记录的宗旨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进步和发展,而那些纯粹的负面评价不仅很少能够帮助青少年,而且有时会导致不良后果[11]。
其次,在保存档案时,一些机密的信息被保存入了限制级别的单独卷宗中,以防被无关人员看到。
而且,由于长时间保存档案增加了泄秘的危险,因此过了一段合理期限后,心理档案会被予以正确地销毁。
2、音视频资料心理咨询或治疗中所录的音视频资料是另外一个威胁青少年隐私权的潜在因素。
对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进行录音录相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从业者还处在受训阶段,二是该音视频资料将被用于教学或研究。
不管基于什么目的,美国的心理咨询师在开始咨询或治疗之前都必须取得青少年对心理咨询或治疗进行录音录相的同意。
而且法律和行规都对从业者、指导老师或其他第三方对录音录相带的应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3、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信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心理健康工作带有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量保存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增加了对青少年权利的威胁,如对某一青少年所做的关于网络成瘾的治疗信息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政府和许多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机构(例如保险公司),一般都有取得青少年心理信息资料的需求。
根据统计,美国法庭在判决时基本都支持这些机构取得心理信息资料,所以从业者必须要告诉学生,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心理信息资料有朝一日可能会被其他机构所稽核。
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美国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建立了较为成体系的行业内规范和法律规定。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正值起步阶段,对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如何保护青少年的权利更是甚少涉及。
因此,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外心理健康工作中对青少年权利保护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具有重大意义。
1、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对青少年权利保护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将青少年视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压根就没考虑过青少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另一大主体,其自身所拥有的权利。
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青少年作为积极参与者的权利及保护这些权利的重要性,并充分体现在从宏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到微观基层具体工作的每个层面上。
2、应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中青少年权利保护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制定。
仅仅依靠职业道德的规定,很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青少年的权利。
要想充分保护青少年的权利,就必须要有行业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硬性的约束。
因此,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在中国心理学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尽快拿出适宜的行业规范。
而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也应携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青少年的权利保护)的制定。
3、应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从业者的队伍建设。
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专兼职心理健康从业者是直接面对青少年的一线人员,对青少年的权利保护要靠他们来实施。
本来这种人员上的立体网络体系是国外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国情的有益结合,有利从全方位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防护。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很多班主任、甚至有部分心理咨询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习和培训,仓促上阵,因此,这种优势非但没有体现,反而成了拖后腿的因素。
反观美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从业者,受过正规化的从业培训,在实践上又有严格的行业和法律规范来约束。
所以,要有效地保护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权利,当务之急是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从业者的选拔和培训,建立起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4、应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首先要规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例如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时,所选测验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适合受测者的年龄,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科学、恰当,对测验的结果应严格保密。
其次,要规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管理,心理档案的内容要全面和富于建设性,对纸制档案应采用一人一袋的方法,妥善保管,不能让他人随意翻阅和借用。
对于获得青少年许可而录制的用于教学或研究用途的心理咨询音视频材料,也应严格遵守其使用的规定,不得用于无关用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