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作为食 物遭到 无节制 的猎杀 而快速 灭绝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而濒临灭绝的棱皮龟
海鸟也并不走运。过量捕捞导致了许多地区海鸟 因食物锐减而使得数量下降。延绳钓每年仅南极 洲水域就杀死约10万只信天翁。21种信天翁中的 9种正处于濒临或极度濒临状态。
许多面临灭绝的海洋生物是繁殖率极低的海洋哺乳 动物。对海豹、海狮和海象的一些种类皮毛、肉、 脂或珍贵的象牙的需求而使它们被大批杀死。图为 夏威夷僧海豹在库雷环礁海域被杀
当大量的泄漏漂到盐沼和红树林中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为这些区域是典 型的隐蔽性的海岸和海口,在这里石油不能被海浪冲散。优势植物会大量死 亡,而恢复却很缓慢。石油被这一地区特有的细致的沉积吸收,可存留几十 年。
3、受威胁与濒临物种
• 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改变或破坏还有其他灾害性 影响:导致物种从地球表面最终消失或灭绝。自 然选择使个体逐渐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如果他们 不能适应,将会灭绝。海洋物种可使人类获得食 品、皮毛和其他产品,因而过度开发使其面临威 胁。许多鱼类、海龟和其他海洋动物被杀死或作 为副渔获物被丢掉。栖息地的破坏、污染、害虫 和病害的引入也对物种产生了威胁。
氯代烃类化合物的 浓度随着生物在食 物链中的相对位置 而增加,显示出生 物放大的作用。
据估计每年约有两百万只海鸟和十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因塑料碎片而死。海龟将 塑料袋当水母吞下而死。六联包装塑料环很容易套住海鸟,使其不能摄食和飞 翔,从而慢慢死去。
图中这头加利福尼亚海狮正在被尼龙渔线缓慢扼死(《Marine Biology》 P427)
小结
•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在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过程中人类不顾长远 利益严重破坏海洋生境,污染海洋环境。 而现在,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下人 们开始注重海洋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然 而保护海洋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 《Marine biology》 • ——Peter Castro Micheal E.Huber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茅云翔等译
Micheal E.Huber著《Marine Biology》茅云翔等译 第417页)
沉 船 威 胁 珊 瑚 礁 生 存
就像以色列埃拉特海域的这些珊 瑚礁一样,海洋酸化和温度升高 将影响珊瑚的生存。
由于农业、伐木业和城镇扩张导致热带雨林的迅速消失, 热带丰沛的雨量大大增加 了向海洋里的土壤冲刷量。 在一些地区挖沙造成的沉积物再悬浮也增加了沉积物的 输送量。珊瑚能承受中等程度的沉积影响,但由于人类 活动带来的大量沉积物能够使它们窒息,而且珊瑚幼虫 不能附着在被沉积物覆盖的表面。(《Marine Biology》 P417)
1998年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珊瑚礁的浅层部位出现白化现象, 而珊瑚群体之所以变成白色是因为失去了它们的共生藻—— 虫黄藻。(《Marine Biology》P417)
长白 ,化 极了 易的 发珊 生瑚 解不 体能 生
2、污染
来自杨万喜Chapte3 .ppt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低放射性的核废料污水排入大海
2010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事件。泄漏的原油对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简直是灾难。
石油中的大部分成分不溶于水,漂 浮在表面。在海面它们看起来是一 层薄薄的、有光泽的油膜,而在海 岸线则成为黑色的沉积。虽然石油 中密度较轻的成分会被蒸发掉,细 菌最终会把油分解掉,但降解率通 常较低且所需时间长。
• 感谢杨万喜老师在Chapte 1绪论中提供了 参考书籍——《Marine Biology》。 • 感谢浙大图书馆农医分馆藏有此书 •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其翻译成中文
4、环境保护与改善
•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与地区制定了 旨在保护物种和环境的项目和法律。例如,石油 钻探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些海岸已经被禁止。国家 政府开始管理商业化的渔业产业如建立专属经济 区。政府也建立了海洋保护区,加强对生态区的 保护和管理。然而海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约 50%被保护。
在海底拖网捕鱼是对潮下带生境的一个主 要威胁。拖网在海底拖拉,在松软的沉积 留下伤痕,也导致了沉积的再悬浮,这会 杀死悬食动物
大规模的围海造田运动使得海 岸的生境收到改变和破坏
卫星拍到:捕鱼船掀起27公里长海底沉积物
整个热带地区的珊瑚礁正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全世界 超过1/4的珊瑚礁已经消失或面临高度威胁(Peter Castro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之一——夏威夷 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
• 改善环境质量的另一措施是使受到破坏和污染的 生境得到恢复。生境恢复后通过重要物种的迁移、 再造得以缓解压力。由于土地填埋、码头建造而 导致宝贵的盐沼、红树林减少至少可以由创造或 改善相近的其他生境而部分弥补。这些努力的作 用是希望形成健康的生物群体所必需的物理环境 (潮汐、盐分和底层)。
• 1、生境的改变和破坏 • 2、污染 • 3、受威胁与濒危物种 • 4、环境保护与改善
1、生境的改变和破坏
• 由于人类密集居住在近海岸线地区,人类活动对 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挖泥作业、倾倒 泥土、围海造田和使用炸药等,这些活动改变或 破坏了生物的生境。这些活动主要是由于毫无计 划或无序的海岸开发造成的。由于人口增长、贫 穷、缺乏有效管理等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这一 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尖锐。然而,海岸生境的 破坏不仅局限于贫穷国家。在相对富裕的国家, 城市的扩展、旅游业的兴旺、工业和休闲娱乐的 发展也同样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线。
施林佐 3110100499 云峰学园
• 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地球表面的71%,面对人口 爆炸、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开发、利用和保护 海洋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股强劲的潮流。然而海洋健康状 况的新闻令人担忧,海洋污染、珊瑚礁白化、石油泄漏和 海洋生物灭绝的报道已成为老生常谈,但这仅仅是人类活 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几个事例。现在地球上大于百分之六 十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离海岸线120千米的范围内(杨万喜 Chapte 1.ppt第4页),每个地方文明的压力正改变着海 洋世界:水质降低,渔业和海水养殖受损,游览区收到威 胁,新的健康危害正在形成。(Peter Castro Micheal E.Huber著《Marine Biology》茅云翔等译 第416页)人类 活动对海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生物从水、沉积物和食物中吸收石油的成分,影响了 它们的生长、繁殖、发育和行为。海鸟和海洋哺乳动 物尤其敏感。许多动物会死去,就是因为它们的皮毛 被石油包裹起来,无法保持一层薄的能够御寒的空气 。飞行捕食的鸟类也因不能够再捕食而死于饥饿。
珍禽变怪物挣扎求存
泄漏石油破坏美国海岸生态 墨西哥海滩发现50多久海龟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