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我是这样分析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我是这样分析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我是这样分析的
摘要:新课标情景下的数学教材发生了变化,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创造性情感教育
2005年秋季江苏参加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每个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课改方案,每一位教师都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实施自己的教学。

本人通过近六年的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要走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五个误区
1.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非常重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

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如下程序进行:
但在上课中发现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

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框定学生思想,一讲到底。

2.创设情境成了故事会
新课标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但要注意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量也要
适度。

有的老师对创设学习情境理解有误差,大量的创设情境,将课堂变成了故事会。

3.自主学习成了讨论会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习主体。

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设的历程”。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课堂上轰轰烈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

甚至少数年轻教师对自主学习理解存在偏差,“放羊式”的课堂,不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
1.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通过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进而广泛应用的一门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求我们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过程要把握好新教材的几个基本特点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新《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
的设计和新的方法,本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2.1 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
面向全体,重发现,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

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3 力求一个“活”字
初中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是单一的,在解题时,思路打不开,而进入高中,我们根据《大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力求一体多解、一体多变,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解题时注重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3.如何落实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必须重视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呢?
(1)3个策略:①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激化学生思维过程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育形式,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所注重教学实施的根本要求;②创设教学情景,让每位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愉快教学的核心精神;③减轻学生负荷,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可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学的保证。

(2)5点要求: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要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学习方面转变,课堂教学首先是学习过程,然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相互研究、交流信息,学生要树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②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在教学课堂要杜绝教师指责学生,说一些讽刺语言,学生一时思路不通,要用目光鼓励,轻声提示,给学生鼓励,充分相信学生。

③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获得成功。

一个学生真正的发展源于学生成功体验和对学习的责任心。

学习数学是自己的事,要努力学习钻研,才能达到目标,教师的权威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学阀式的教训和严厉的批评,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应充分肯定多说赞扬话语,你的一句话会对学生发展起一定作用,“一言兴才,一言丧才”嘛!④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层次性。

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场合运用不同评价形式。

⑤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再创造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那种形式主义的让学生讨论问题,给很少的时间、空间,倒不如不用这种形式和方法。

在课堂上坚持“三不讲三讲”的方法。

凡是超纲的内容不讲;难点而非重点并而一时讲不清的内容不讲。

学生能自己解惑的内容不讲。

容易理解错误的内容必讲;似懂非懂的内容必讲;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内容必讲;通过讲解使学生在昏暗中见光明,迷惑中见真理。

总之,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应以教师的师爱调动学生,以教师的情
感感染学生,以教师的语言鼓舞学生,以教师评价激励学生,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掌握数学结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单墫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孔凡哲,崭新的教学理念与课改成功的保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
[4]王政,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四点认识,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1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邱珊珊,浅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数学通讯200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