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摘要幼儿园就应该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快乐花园。

然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及国内某些所谓专家提出的“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口号影响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孩子危害极大,也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应在幼儿园的办园许可、师资选用、定级定价、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随访性督导成为日常职能,使幼儿教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偏离、危害、摧残什么是幼儿园?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建的,原先他把自己办的育儿机构取名为“婴儿职业所”,但总觉得不妥。

后来有一天,他和助手们在树林中散步,看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而顿生灵感,决定取名为“幼儿园”。

他觉得幼儿的活动场所应该像花园一样自然、清新、美丽,幼儿就像茁壮成长的花草树木,幼儿教师就像富有爱心而辛勤的园丁。

因为“幼儿园”的称谓贴切、顺口,富有诗情画意,蕴涵了幼儿园的精神实质,这三个字便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沿用。

按照“幼儿园”的来历来理解,幼儿园就应该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快乐花园。

然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及国内某些所谓专家提出的“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口号影响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1、有些幼儿园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

相当多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排座位,上40分钟的大课,要求孩子学会百以内加减法、会认上千个汉字、熟练掌握拼音……2、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家长出退位减法题,父母以自己家小孩能背出多少首古诗为荣。

3、默写汉字,学混合运算,幼儿园里藏着“小学校”,在一家幼儿园内,中班教室的黑板上写有大量的数学运算题,旁边还张贴着非常醒目的汉语拼音表。

小朋友书包里掏出小学一年级课本和几本作业本,里面有默写拼音字母、独体汉字和数学混合运算题,且每本作业上都有老师的批语。

家长骄傲告诉我们,他们家孩子已学到多位数混合运算了,已经能完全应付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后果及危害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这句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而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完全偏离了正确的办园初衷,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摧残孩子的童年。

(一)、使孩子过早产生厌学情绪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句话说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教师与家长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三)、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去了孩子欢乐幸福的童年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

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四)、遏制了智力的全面发展,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五)、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六)、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七)、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容,这叫教育的适宜性。

每一阶段的内容前后衔接,一起构成了大教育体系。

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产生不良的后果。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

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到了小学就等于留了一级,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八)、刺激教育经济腐败五花八门的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销,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通班……赚孩子的钱。

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但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也给家庭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综述总合上述,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危害极大,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应在幼儿园的办园许可、师资选用、定级定价、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随访性督导成为日常职能,使幼儿教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