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凭证式国债、储蓄(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及交易渠道的主区别

凭证式国债、储蓄(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及交易渠道的主区别

交易成本表现形式不同
主要表现为买卖价差
主要表现为手续费
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和储蓄国债(电子式)的主要区别:
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
储蓄国债(电子式)
变性不同
不能提前兑取,但能交易
可提前兑取,但不能交易
费用不同
开户费,无交易手续费
试点期间免开户费,提前兑取支付手续费
风险不同
市场利率变动导致的价格风险
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不同
交易价格是各试点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报出的
交易价格是由买卖双方自由报价形成的
买卖成交方式不同
成交方式为做市商式。即银行应按照当时的卖出价满足投资人购买债券的需求,投资人需要卖出债券时,银行应按当时的买入价无条件买入债券。
成交方式为撮合式。买卖价格和数量一致时成交,若不一致,则可能不成交或部分成交。
提前兑取利息扣除、无本金风险
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与凭证式国债的主要区别:
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
凭证式国债
买卖时间不同
投资人即使在发行期间没有买到国债,也可以在交易期,通过商业银行柜台随时买卖国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柜台的需求情况,及时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买进国债,再通过柜台卖给投资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投资人的投资需求。
凭证式国债、储蓄(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及交易渠道的主区别
1、储蓄国债(电子式)与凭证式国债的主要区别:
储蓄国债(电子式)
凭证式国债
申请购买手续不同
需开立国债账户并指定对应的资金账户后购买
可持现金直接购买
债权记录方式不同
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采取二级托管体制,由各承办银行总行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降低了由于投资者保管纸质债权凭证带来的风险。
凭证式国债到期后,投资者前往承销机构网点办理兑付事宜,逾期不加计利息。
发行对象不同
发行对象仅限个人,机构不允许购买或者持有。
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机构也可认购。
承办机构不同
试点期间的储蓄国债(电子式)由经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确认代销试点资格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等已经开通相应系统的营业网点销售。
在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销售
承销机制不同
商业银行代销,发行剩余退回。
商业银行代包销
2、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的主要区别:
储蓄国债(电子式)
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
变现性不同
可提前兑取,但不能交易
不能提前兑取,但能交易
费用不同
试点期间免开户费,提前兑取支付手续费
开户费,无交易手续费
风险不同
提前兑取利息扣除、无本金风险
市场利率变动导致的价格风险
通过商业银行柜台与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买卖记账式国债的主要区别:
商业银行柜台
证券交易所市场
开户场所不同
在银行开立帐户
在证券营业部开立证券帐户
交易对象不同
交易是在投资者与试点银行间进行的。投资者之间不能进行交易。
交易是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交易所并不参与报价和交易,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
收益水平不同
持有到期则收益固定。若进行买卖则可随利率变动而变动,预期判断准确者可获得额外收益,或防范利率风险。
收益率固定
只有在规定的发行期内方可买到
流通方式不同
在商业银行柜台进行流通转让,流通转让价格依据当时经济金融状况,适应市场变化。
不可以流通转让,但可以按规定到商业银行提前兑取。
保管方式不同
记账式国债记载在债券账户中,交易方便,账户卡遗失可补办。
凭证式国债的凭证保管不便,易遗失。
付息方式不同
每年付息一次或二次
到期按票面利率还本付息
债权采取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的形式记录,由各承销银行和投资者进行管理。
付息方式不同
付息方式比较多样,既有按年付息品种,也有利随本清品种。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到期兑付方式不同
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由承办银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