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官邸
2013-11-25 10:06 来源:新闻晚报
近来,“官邸制”成了“热门词”。
记者通过梳理国外典型官邸制度案例和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发现,美、德、法、英、日、韩等国官邸制度已日趋成熟,而“人、房、权、法”是官邸制度制定的要点。
其中,只在任期内使用、不拥有产权、不能出租或过继给子女等是国际通行惯例,也是国家抑制国有资产流失和预防住房腐败的一项有效措施。
房
法国80㎡标配,面积按人头增加
在官邸的“标配”上,最典型的例子要数法国了。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职位高低确定。
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全家1~2人的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
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
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此外,法国除政府领导人之外,国家对各部部长并没有实行统一的官邸制度,而是实行了“住房补贴制度”。
国家资助
的部长公寓最大面积基准为80㎡,部长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孩子,房屋的面积可以扩大20㎡。
而超标面积的住房费用必须由部长本人承担。
而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高级讲师大卫·金教授告诉记者,政府官员的官邸有大有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的分配要看当地或是州政府的安排而定。
一般而言政府官邸配备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家具,供“官员生活办公所用”,例如桌椅、餐具、银饰等。
日本与此类似。
权
产权归国家所有,官邸半公用半居住
在实施层面,美国特拉华大学公共行政管理教授玛利亚阿利斯特盖塔告诉记者,在美国,官邸是由政府拥有的,居住者仅拥有使用权。
而一旦任期结束,他们将会搬出官邸,将房子转交给新上任的继任者。
而这一做法基本上是“全球惯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官邸可谓名副其实的‘官方住宅’,因为它们大部分是官员聚会的场所。
”大卫对记者表示,“以最著名的白宫为例,它既是总统的住宅,也是政府举办国宴的场所。
而副总统官邸的产权更是为美国海军所有,因此他的家也成了官员正式会议的举办地。
”此外,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选择不住在其官邸,因为它的“办公功能”已经占据了其“私人生活”。
大卫表示,仅有极少部分的官员居住在州政府的官邸,这些官邸大部分已经成为了政府临时会议的“半公开场所”。
法
美国设专员监督,霸占官邸立即驱离
在监管层面,很多国家规定官员住房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严格的纠错机制,防止政府高级官员谋取住房特权。
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学会成员、纽约市立大学珍妮玛丽科尔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官邸不允许官员租赁给他人,甚至不允许将大量的亲戚带入官邸居住。
一般而言,政府会有“监督员”、“稽核员”记录官邸里的情况,其中包括有谁居住在官邸中,对不当使用官邸的官员进行检举等。
此外,公众也可以参与监督,利用“腐败热线”向政府举报违法使用官邸的官员。
珍妮表示,官邸被视为政府财产,连其中的家具都是。
如果官员想将官邸占为己有,等同于“盗窃”政府财产,一旦官员被“稽核员”发现,将有罚款、驱离等处罚等待着他。
珍妮认为,除了上述做法外,美国的一些经验也可以借鉴,比如为在海外执行外交职能的官员建造官邸,以较低的价格将住房单位租赁给官员,或是政府通过支付抵押贷款来帮助官员获取房产。
职位待遇
各国哪些官员有官邸待遇?
美国不超过100人
◎美国:至少是市长和大学校长
据大卫介绍,在美国逾3.3亿人口中,有近51.1万名民选出来的政府官员。
很多官员任职于州政府或是当地政府。
而他们中仅有少数人能够享有官邸待遇,这一人数很有可能少于100人。
阿利斯特盖塔告诉记者,这仅有的一部分官员,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和部分市长,另外还有部分大学校长。
在美国,基于安全原因,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必须居住在官邸,市长则有选择自愿放弃居住官邸的权利。
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支出,居住者则只需交纳象征性的年租金1美元。
对邦、州当选议员(含参众
两院)实施住房租赁津贴补贴制度,补贴的原则以“体面、舒适”为基准,具体数额由议会的金融委员会审定。
◎日本:首相和房屋长官
在日本,小渊惠三执政时,除了首相和房屋长官保留官邸外,其余官邸一律废除。
但是仍有两类官员可以免费使用住宅:一类是内阁大臣以上的政府高级官员和国会有关领导;另一类是有特殊工作需要的官员。
◎韩国:只有4个职位有专属官邸
韩国仅有总统、总理以及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四个职位拥有专门的官邸。
如韩国的青瓦台总统府和总理公馆。
其他高级公务员如国务委员、国会议员、各院、部的次长(副部长)等在任期间,政府提供官宅,卸任后搬出让给继任官员居住。
◎德国:部长有灵活性
德国实行官邸制的对象主要是在任的高级公务人员,包括总理和联邦政府各部部长。
除总理必须居住官邸外,各部部长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印度:一共30多个官邸
印度政府为国家官员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官邸,这些官邸中大多居住过多位地方领导人。
综合《法制晚报》、《新闻晚报》、《北京青年报》报道
国外官邸制惯例
1.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不能出租或过继给子女;
2.任职期间入住,卸任后搬出;
3.官邸基本由国家所有,或由国家租用,按规定配置内部设施,费用由国家承担;
4.免费入住,即使交费也是象征性的,美国是一年一美元。
■各国有官邸待遇官员职位
美国: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部分市长,部分大学校长日本:首相、房屋长官韩国: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
■美国使用官邸人数比例
总人口:3.3亿
政府官员:约51.1万
有官邸待遇:少于100人
■法国住房补贴标准
部长级官员最大面积基准:80㎡每加一个孩子:+20㎡超标面积费用自付
美国总统官邸
建筑年份:1792年至1800年
建筑造价:240万美元
建筑面积:5109平方米
占地总面积:7.3万平方米
2009年市值:约3.08亿美元首任住客: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名称变化:早期名称包括“总统宫殿”、“总统府”、“行政官邸”。
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1901年正式将这里命名为“白宫”。
132个房间
28个壁炉
3个楼梯
3个厨房
35间浴室及厕所
16间卧室
3部电梯
另一面
有的官员还不爱住
洛杉矶前市长布拉德利于1993年离任后,接下来的两任洛杉矶市长因为不想与家人住得太远,均选择不在官邸居住,因此,洛杉矶市长官邸在1993年~2005年间处于“闲置”状态。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出任议员时也没有选择住在华盛顿,而是每天从特拉华州乘80分钟火车上班,不过拜登现在为美国副总统,所以按规定,即使再不情愿他也得住在华盛顿天文台环路1号。
为减轻纳税人负担,加上官员官邸还承担办公、会见宾客等功能,美国的官邸大多是著名建筑,不少官邸会定时开放接受游客参观。
比如,白宫的部分建筑就在每周的规定时间内向全世界游客开放,虽然参观是免费的,但参观人数有限制,想要一睹神秘的白宫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
据《河北青年报》报道
相关链接
我国历史上的“官舍”
国外的官邸制已经比较成熟,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官邸制并不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舍”,就是现代官邸制的雏形。
自秦汉开始,凡州郡府县各级地方政府之主要首长,都居住在官舍内,并用屋宇式的宅门同以大堂为中心的办公区域划出界线。
官员退休离任,官舍大都被收回。
官员离任不得带走任何公家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