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268篇)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268篇)

2019年国家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小樱是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她在街头看到了一个流浪乞讨儿童,她把这名儿童带到了社会救助管理站。

社会救助管理站在我国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中的类型中属于( )。

A、公益一类事业单位B、公益二类事业单位C、公益三类事业单位D、公益四类事业单位>>>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2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与类型【答案】:A【解析】:中国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发服务类。

其中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又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类型。

考生应对此知识点注意总结。

2.社会工作者小梅是某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员,在一次社区活动设计过程中,小梅自己不能一个人应对,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这时小梅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为小梅加派人手并出面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这种协调属于( )。

A、主动性协调B、程序性协调C、工作性协调D、支持性协调>>>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2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运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服务机构运作的功能性环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协调活动可分为程序性协调和工作性协调。

其中,程序性协调是在制订机构的活动计划时,对不同部门、人员的相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的合理搭配,使服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实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这种协调是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

3.人的一生会经历多种社会环境构成要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对人格形成影响最大的环境要素,而( )的影响仅次于家庭,成为第二人生影响因素。

A、同辈群体B、社区C、学校D、大众传媒>>>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答案】:C【解析】:学校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1)进行系统的正规教育;(2)灌输社会价值规范,培养良好习惯,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互动。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作用非常大,仅次于家庭。

4.服务对象小王很怕在公共场合以及人多的地方说话。

总觉得人们会十分关注他说话中的错误,笑话他。

如果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合的做法是( )。

A、帮助小王认识到他的想法是错误的B、指导小王学习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技巧C、分析小王的情况是否与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D、帮助小王认识到惧怕的经历也是有意义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

小王的情况很可能与他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才导致他惧怕在公共场合说话。

5.社会工作者小李主要为受虐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案辅导。

机构督导者老薛在每次督导中都用一些时间了解小李的处境,并表示关心,目的是发现问题,引导其理性面对。

从社会工作督导过程角度看,老薛所运用的技巧是( )。

A、分享感受B、开展话题C、相互契合D、订立协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9章>第3节>社会工作督导过程中的技巧【答案】:C【解析】:社会工作督导过程中的技巧包括:相互契合、订立协议、开展话题、同感与分享感受等技巧。

其中,本题主要是考查相互契合的技巧。

督导的相互契合是督导前期的最重要技巧。

相互契合是指督导者在每次督导中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了解和关心被督导者的处境,并表示关心。

相互契合的重点在于寻求问题和面对要处理的问题,而不是用感情淡化困难,甚至拒绝面对困难。

6.社会工作者所遇到的工作量过重、工资待遇等问题属于( )。

A、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B、来自工作的压力C、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D、来自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9章>第2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答案】:C【解析】: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是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之一,主要包括:①对机构政策和程序的承诺;②工作绩效评估;③工作量过重;④工资待遇问题;⑤科层互动僵化;⑥效率低下和机构动荡;⑦改组和规则改变等。

7.李华是一名大一女生,李华的家在贫穷的农村,上大学后她认为周围的同学因为她家里穷都看不起她,于是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天天独来独往的,她自己心里也非常痛苦,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小丽,小丽帮助她认识到其想法过于绝对化,别人根本没有看不起她,是她自己太自卑。

小丽采用的服务模式是( )。

A、危机介入模式B、家庭治疗模式C、人本治疗模式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社会工作者小丽在帮助服务对象李华时,注重改变其绝对化的想法,即改变其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由此,可判断小丽采用的是理性情绪治疗的服务模式。

8.( )阶段,儿童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A、婴儿B、婴幼儿C、学龄D、学龄前>>>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4节>学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答案】:C【解析】:学龄儿童通过在校学习,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学龄期儿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9.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

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

这是( )。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准实验设计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4节>实验研究【答案】:A【解析】: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题中的实验设计方法属于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10.20世纪20~60年代,欧美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是( )。

A、精神分析理论B、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C、增强权能理论D、社会支持理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史的掌握。

精神分析理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都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11.小林家庭贫困,最近他的母亲意外死亡,为处理母亲的后事,小林向亲友和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小林处于危机发展的( )阶段。

A、危机B、解组C、恢复D、重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答案】:C【解析】:考点对危机的阶段的理解。

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①危机。

危机是指危机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生活的压力剧增,服务对象开始运用习惯的问题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

②解组。

在解组阶段,服务对象处于极度的情绪困扰中,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降,平衡生活被打乱。

③恢复。

恢复是指服务对象经历了解组的痛苦经历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寻找适应危机环境的新的解决方法。

④重组。

恢复之后,服务对象就进入危机事件的重组阶段,服务对象从混乱的生活中重新拾回自信,恢复新的平衡生活。

题中,12.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 )。

A、促进社会公正B、促进发展C、助人自助D、解决社会问题>>>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社会工作的目标【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所以解决社会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教材原话。

13.( )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A、《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B、《新救济法》C、《社会保障法案》D、《济贫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制度背景。

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这部法令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

《济贫法》规定要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14.“社会工作服务有益于个人提升自己的权能,你愿意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吗”,这个问题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

A、问题数量适当B、问题语言应简明C、提问不要带倾向性D、避免“双重含义”与含混不清>>>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4节>问卷调查【答案】:C【解析】: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其设计应该注意如下技术要领:第一,关注问题特性。

开放式问题应注意空间大小,封闭式问题应关注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前者指答案包含所有可能(如男女就包含了所有性别类型),后者指不同答案并不交叉(如年龄段划分就不应交叉)。

第二,注意语言表达。

问题语言应简明,避免多重含义与含混不清,提问不带倾向性,对敏感问题注意提问方式。

例如:“你父母支持你读社会工作专业吗”,就属于多重含义的问题,因为包含了父亲是否支持和母亲是否支持两个问题;“社会工作者服务有益于个人提升自己权能,你愿意接受15.增强权能理论下的实务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是服务对象的( )。

A、倾诉对象B、知心人C、伙伴D、引导者>>>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6节>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答案】:C【解析】:在增强权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在针对团队开展增强权能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鼓励团体成员建立协同关系,形成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

相关主题